中医术语翻译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翰文网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中医术语翻译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发布 黄山归来2009年11月05日21 40阅读次数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在上海成立,旨在推进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文翻译的国际标准化进程,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翻译和研究工作的发展,培养相关专业的翻译人才。

记者采访了该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照国等专家,发现这个目前唯一的中医翻译国际组织的高调亮相,引来了医学翻译界、中医界的质疑和争论。中医术语,究竟怎么翻译才能顺利地走向世界?



&ldquo 五脏六腑&rdquo 译成&ldquo 五个仓库和六个宫殿&rdquo

&ldquo 你听说过吗?&lsquo 五脏六腑&rsquo 翻译出来的意思竟然成了&lsquo 五个仓库和六个宫殿&rsquo ;&lsquo 白虎历节&rsquo (关节肿痛)译成了&lsquo 白色的老虎在奔跑&rsquo ,关节痛跟老虎跑有什么关系啊;&lsquo 三焦&rsquo 原来被译成&lsquo 三个加热器&rsquo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国际标准时则译作&lsquo tripleenergizer&rsquo ,即三个功能合成器,意思还是不明确&hellip &hellip &rdquo 李照国一口气举了好几个类似的例子。

&ldquo 把中医一些术语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意思绝对不能扭曲。&rdquo 他觉得,现在中医翻译问题不少,比如&ldquo 经络&rdquo ,不少人翻译成meridian(子午线),&ldquo 子午线是一条人们假想的线,但根据中医理论,经络是实际存在的,这样翻译会引起歧义,让人觉得经络并不存在。&rdquo 他认为,经络是&ldquo 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隧道&rdquo ,翻译成&ldquo channel&rdquo (通道)较为妥当。

李照国说 &ldquo 针灸中的不少穴位,最好用拼音加解释的译法,但西方人用的是代码,比如&lsquo 足三里&rsquo ,其实是胃津上的第36号穴位,西方译成&lsquo ST36&rsquo 。&rdquo 有人提出,出现两种不同译法时,把用代码的译法放在第一位。&ldquo 西方采用的翻译方法过于简单,很难翻出内涵,而且针灸发源于中国,翻译中,中国的元素越来越少,这怎么行?&rdquo 他觉得应该&ldquo 名从主人&rdquo ,如何翻译要按照发源地国家的说法。

李照国介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有200多位专家,其中有中医药及中医翻译方面的专家,也有不少汉学家。专业委员会将为国内外中医翻译的专家搭建平台,一起研究中医经典著作,探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校正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中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翻译,推进中医翻译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外交流,让中医更好地走向国际化。




翻译得太复杂,不利于中医走向世界

对于李照国的说法,上海中医药大学主攻医学英语的副教授杨明山提出了不同见解。&ldquo 翻译只是一个符号,关键要让别人明白其内涵,翻译中医术语,最重要的是遵循&lsquo 等效翻译&rsquo 原则,且翻译的人一定要精通中医。&rdquo

他举了个例子,中医有个术语&ldquo 齿痕舌&rdquo ,中国人认为是牙齿打印(teeth-printedtongue),而国外则认为是扇贝舌(scallopedtongue),&ldquo 虽然显示的语言符号不一致,但指的都是舌头的一种形状,也就是体虚的表现。尽管翻译不同,但只要指的是同一个概念,双方就可以交流。&rdquo

杨明山觉得,对中医术语翻译的争论不必总纠缠于一些&ldquo 低级错误&rdquo 。去年,联合国有关部门出版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凝聚着众多国际专家的心血。他觉得,任何中医术语的翻译标准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所以他不反感有人对此标准提出建议甚至批评。

事实上,一些常见的翻译错误已被改正,人们不必总拿那些&ldquo 过时&rdquo 的翻译错误当&ldquo 反面典型&rdquo 。杨明山认为 &ldquo 当前的任务应该是如何学习和普及此标准。&rdquo

&ldquo 翻译得太复杂,不利于中医走向世界。&rdquo 杨明山说,一些中医专有术语只有中国人可以直接用拼音。此外,他认为翻译中医术语时应该请西方专家帮忙,&ldquo 就像《圣经》能传遍全世界,就是因为它翻译成各种文字时&lsquo 入乡随俗&rsquo 。&rdquo




中医术语翻译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译还是不译,究竟怎么译?尽管对此各方意见不一,但争论透露的共同信息则是 中医应该走向世界,而术语的翻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关。


&ldquo 中医术语的翻译问题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传统中医介绍给国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rdquo 中国中医药学会翻译学会主任委员谢建群透露,早在10年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学会的要求,中国中医药学会翻译学会成立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医,&ldquo 对慢性疾病患者来说,西医化学制剂的副作用比较明显,而且价格昂贵。中医用的都是天然的植物草药,毒性较小,且属于自然疗法。&rdquo 谢建群分析,所以中医走向世界的发展前景很好。


但是,中医术语翻译现在面临一个人才匮乏的问题,&ldquo 中医翻译的人才必须英语好,精通中医。我遇到过几个毛遂自荐的人,但他们的水平还不够。&rdquo 谢建群觉得中医翻译人才队伍的培养很重要。现在,他所在的翻译学会中,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普遍老龄化,需要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更多vevenPinkystake闲来无忧ソラcookie小米虾fanfanakirayy水煮螃蟹玉王炜teikiの々李倩寒江雪ぐ沉默子>更多[小虾米]谦虚好学,是翰文网编辑对小虾米的评价。万事开头难,坚持下来更不容易,我们期待着不断的提高。【详细】>更多中国翻心得7-「生かす」の翻
中国翻心得-「しっかり」の翻
中国翻心得-「について」
翻-チェック-む
花がいてきた中国翻の旅
>更多予人玫瑰手中留香---翰文网招募日语
翰文网研究报告项目组招聘翻译(中译日
翰文网IT项目组招聘翻译(中译日)
>更多翰文网「奖练金」制度规则(试行版)
公益网站翰文网---"输出型"日语学习
关于昵称(显示名)(重要!)
翰文网会员级别定义
致用户的一封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