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英译之我见
发布时间: 2022-11-19
  在我国翻译界,中医术语的翻译真可谓五花八门,让人难以适从。这不仅给我们的汉译英工作,同时也给那些来自国外的中医爱好者对中医这门我国独特的古老医学的学习及其真正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对目前我国中医术语的汉译英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树立一个大家认同的中医名词的英译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1 中医五脏六腑的译法  我们知道,中医学中的脏腑,除了指肉眼所能见到的内脏解剖实体外,更多更重要的乃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概括。就拿五脏中的心来说吧,中医所指的心并不等于西医学里所指的一个脏器心脏。因此,我们在汉译英时,单纯地把中医所指的“心”译成“heart”,这样显然是不够全面不够贴切的。笔者认为,汉译英时,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的中医,它在英语中是不可能都有完全相同的对应词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用汉语拼音来表示呢?众所周知,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语言,而随着国际间的交往的日益频繁,接触别国语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故有些外来语因为接触多了,不知不觉地就被本国语所吸收,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比如英语中就有很多外来语。
  英语除吸收了其它许多国家的外来语外,同时也吸收了我国汉语中的许多词。如像Doufu(豆腐)、Gongfu(功夫)等等。再比如汉语也吸收了许多外来语,像“沙发”(Sofa)、“咖啡”(Coffee)、“可口可乐”(CocaCola)等等。因此,中医学所说的“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和“六腑”的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就可直接译成“Xin”、“Gan”、“Pi”、“Fei”、“Shen”和“Xiaochang”、“Dan”、“Wei”、“Dachang”、“Pangguang”、“Sanjiao”。为便于初学者学习这类词,这类词如果是在文章中初次出现(特别是第一次提到)时,我们认为,可加括号进行注释。如心就可翻译作 “Xin”(theheartsystem)。
  此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对中医“痰”的翻译。
  我们认为,如果将中医的“痰”一律不加区别地译成“Phlegm”或“Sputum”,那就曲解了其真实的本意,因为中医里的痰不仅包括有形之痰,更多更广泛的是指无形之痰。翻译时强求一律就显得不够贴切不够完善了。
  2 中医方剂的译法方剂在中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中医文章中方剂的英译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从《汉英医学大词英》中摘几条有代表性的方剂译名,来探讨一下方剂的最佳译法。
  中医的方剂就其命名的规律而言不外乎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以方剂组成的主要药物命名的,如“麻黄汤”英文译成“MahuangTang,EphedraDecoction”,“桂枝汤”,“GuizhiTang,CinnamonTwigDecoction”,“桑菊饮”“SangJuYin,DecoctionofMulberryLeafandChrysanthemam”,等等 第二类是以方剂的作用和功效命名的,如 “补中益气汤”英文译成“BuzhongYiqiTang,DecoctionforReinforcingMiddleandReplenishingQi”,“实脾散”“ShipiSan,PowderforReinforcingtheSpleen”,“肾气丸”“ShenqiWan,BolusforToifyingtheKidneyQi”等等 第三类是以对方剂作用的形象比喻命名的,如 “二妙散”英文译成“ErmiaoSan,TwoWonderfulDrugsPowder”,“玉屏风散”“YupingfengSan,JadescreenPowder”,“玉女煎”“YunuJian,GypsumDecoction”等等 还有其它类,如以形容强调方剂之珍贵从而命名的,如 “至宝丹”英文译成“ZhibaoDan,TreasuredBolus”,以方剂药物味数的多少命名的,如“四君子汤”英文译成“SiJunziTang,DecoctionofFourNobleDrugs”,等等。
  从以上几类方剂的汉译英来看,笔者比较赞同第一类和第二类方剂的译法,因为它们比较客观地把该方剂的真正含义译出来了,而且外国人一看便懂,更不会有什么误解。至于对第三类和其它类的翻译,笔者就不能苟同了。众所周知,中国和外国的文化背景不尽相同,人的思维方式更是千差万别,同样形象化的比喻也就不能同物而论了。如该词典把“二妙散”译成“二种奇妙的药物”,这怎么能让外国人理解呢。尽管第一类方剂的译法是可取的,但它只占了其中的一部分,为了使方剂的英译能规范化,笔者认为,既然方剂的汉译英中已经把汉语拼音附上了,也就是说该方剂本身的含义已正确无误地译出来了,而且,绝大多数的方剂往往都有一个比较主要的功能,因此我们为什么不参照第二类翻译方法,即直接把该方剂的作用译出来呢?现参照此法,从每类方剂中各举一例,试译如下 “麻黄汤”可译成 “MahuangTang,DecoctionforAffectionsbyExomenousWindcold”,“二妙散”“ErmiaoSan,PowderforAffectionsduetoDownwandDriveofDampheat”,“玉屏风散”“YupingfengSan,PowderforSpontaneousPerspirationduetoDeficiencyoftheSuperficies”,“玉女煎”“YunuJian,DecoctionforExcessofWeifireandDeficiencyofShenyin”“至宝丹”“ZhibaoDan,BolusforMentalDisturbancebyHeatphlegm”,“四君子汤”“SijunziTang,DecoctionforDeficiencyofPiandWeiqi”。
  3 中医治则的译法中医的治则术语非常有特色,一般都是由四个字组成。像“健脾益气”、“清热利湿”、“补肺止咳”和“滋阴潜阳”等,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韵味。然而一旦译成英文,其原有的神韵便荡然无存了。同样都是四个字,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其内在的含义也是不尽相同的,再从汉语构词法的角度来分析,四字中两部分关系也不完全相同,有并列关系,也有因果关系。
  就拿以上几组词来说吧,前两条中医治则术语“健脾益气”和“清热利湿”在《汉英医学大词典》里译成“Strengtheningthespleenandreplenishingqi”和“clearingawayheatanddiuresis”是可行的,因为它们属于并列关系。而把后两条术语“补肺止咳”和“滋阴潜阳”译成“tonifyingthelungandstopingcoughing”和“nourishingyinandsuppressinghyperactiveYang”就不妥了。因为从中医角度分析,“补肺”和“止咳”,“滋阴”和“潜阳”两部分应该属于“因果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如把它们译成“tonifyingFeitostopcoughing”和“nourishingYintosuppresshyper2activeYang”则可能会更确切些。
  中医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作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的翻译工作者,为弘扬祖国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医,在中医的英译中就应该“笔下留情”,尽可能真切自然地把中医翻译介绍到国外去,从而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这也正是拙文就有关中医英译问题与同道探讨、研究的契机所在。

本版附件要求您登录后才可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