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五难”保你长寿健康
发布时间: 2022-11-19

  名利不去为一难

  老子也曾说 &ldquo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rdquo 就是说人们不受利欲的引诱,不作过分的奢求,这既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如果不是这样,为了名利而千方百计,日夜钻营,只能是心劳日拙,导致百病丛生,丧志折寿。但愿每一个人都学会在平平淡淡中细品生活的甘泉,做人要戒贪欲邪念,做到&ldquo 行也要安然,坐也要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粗茶淡饭乐陶然&rdquo 。

  喜怒不除为二难

  人在生气时若恨得直咬牙,脸青一阵白一阵,手足发抖心发颤时,必然会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特别是怒发冲冠的情绪波动对老年人危害更大,不少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暴怒犹如一枚&ldquo 定时炸弹&rdquo , 对疲惫的心脏,脆硬的血管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很容易诱发脑溢血或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使人在盛怒之余离开人间。

  经常发怒有损健康,大喜过度亦可为害。《儒林外史》脍炙人口的故事&ldquo 范进中举&rdquo 就是一个典型。现实生活中,因过度兴奋&ldquo 得意忘形&rdquo 、&ldquo 喜不自持&rdquo , 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甚至猝死的现象还少吗?

  生活不可能平静如水,人生也不会事事如意,如能正确处理,将对身心有莫大的好处。有一首佛家的保身偈语是这样说的 &ldquo 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rdquo 这几句话较好地点出了身病与心理调节的关系,不妨细细揣摩。

  声色不去为三难

  声色是指过度的外界刺激和性生活。有许多娱乐活动本身无可非议,但若通宵达旦地打扑克、玩麻将、下棋、唱歌跳舞等,打乱了生活规律,久而久之,必然会把身体搞垮。也有些人追求刺激,群聚一起搞恶作剧以取乐,狂呼乱叫,嬉皮不已,这样只会损精耗气,使人精神飞驰,血气流荡,变生他疾。对于那些淫秽书画、光盘等更应加以抵制。如果受其诱惑,定会污染心灵。

  男女性生活,是正常的生理活动,但必须有所节制。古人把房事过度称作&ldquo 伐性之斧&rdquo ,指出了房事若过度,可造成未老先衰的恶果。因此,清心寡欲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滋味不绝为四难

  &ldquo 滋味不绝&rdquo 即饮食不当。《黄帝内经》指出 &ldquo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rdquo 有些人见好吃的尽情享用,饱嗝连声,殊不知隐祸已在其中。《诸病源候论》中说 &ldquo 夫饮食过饱,则脾不能磨削,令人气急烦闷,眠卧不安。&rdquo 此外还会有&ldquo 心腹中坚痛&rdquo 、&ldquo 但欲卧而腹胀&rdquo 、&ldquo 胃胀心满&rdquo 等症状。有的人虽然从不暴饮暴食,但平时饭量较大,又吃得过饱,很容易引起肥胖。肥胖是引起脂肪肝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等病的祸根。

  在饮食选择上,应遵循&ldquo 多清淡、少厚味&rdquo 的原则。俗话说 &ldquo 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rdquo 经常过食酒肉、油腻、煎炸、辛辣之品,能助湿生痰,助热生风,诱发疾病。

  在每天的饮食里,应做到粗细兼备,荤素搭配,就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充分营养,气血旺盛,抗衰延年。

  神虑精散为五难

  &ldquo 神虑精散&rdquo 即思想负担太重或脑力劳动过度,以致耗精损神,引起种种疾病。有的人整天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使得人体生理失常,心弦紧绷,不堪重负。因处心积虑,过多磨损人体机能,各系统功能必然失调,免疫力自然下降,各种疾病便乘虚而入。

  《寿世新编· 养心说》主张 &ldquo 听其自乐,应以自然,任其自去。此养生之法也。&rdquo 这是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不为无端琐事而忧虑烦躁,也不为一时的得失而牵肠挂肚,更不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苦思冥想。《延命金丹》曰 &ldquo 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使其心不妄求,心不狂想,不贪嗜欲,则心君泰然。&rdquo 不妄自菲薄,也不妄生嫉羡,更不醉心嗜欲,频生邪念。这样才有利于达到&ldquo 全神息虑&rdquo ,以防&ldquo 神虑精散&rdquo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