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22-11-19

布氏菌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   

应采取以家畜预防接种为中心的综合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对家畜可采取“定期检疫”、“屠宰病畜”、“病健畜分群放牧”、“菌苗免疫”等方法。畜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疫,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淘汰染病家畜,给健康畜群注射疫苗。菌苗免疫的效果很好。免疫的方法也有多种。其中牛型19 号(S19)菌苗注射对预防羊、牛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但是可引起孕畜流产,故应在配种前注射,而且应注意防止感染人。猪型2号(S2)菌苗饮水免疫的效果也很好,对预防羊、牛、猪均有效,而且简便易行,节省劳力和药品器材,不会引起孕畜流产。不足之处是,在水源多的地方,牲畜不习惯喝水槽里的水,需逐一定量灌服。另外,如让牲畜自行饮水,则接种量有多有少,也会影响免疫效果。近年来有人认为,如给羔羊和犊牛进行免疫(口服或注射),则免疫效果可持续较长时间,可减少接种次数,节约大量菌苗。此外,水源丰富,难以推行饮水免疫的地区可应用羊5号(M5)菌苗气雾免疫,该法免疫效果好、速度快、省人力,对家畜进行免疫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需穿着防护服、带胶手套。疫苗免疫中的一个问题是,疫苗免疫所产生的血清学反应与自然感染的血清学反应不易区分,从而使布氏菌病的诊断发生困难。最近有人报道,对耐利福平的Br.abortus变异株(RB5)不干扰血清学诊断,正进一步研究中。患者虽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但仍需隔离治疗,患者的排泄物(主要是尿)应予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也是重要措施之一   

(1)牲畜流产物(死胎、胎衣)的处理:流产物应深埋,污染场地严格消毒。细菌对光、热及化学药剂如3%的漂白粉及来苏水都很敏感,数分钟至20min即可杀死。可采用物理消毒法或采用常用消毒剂均能杀菌,如3%漂白粉液等。   

(2)畜产品的处理:乳类及乳制品消毒(巴斯德消毒或煮沸)。毛皮消毒(自然存放1~5 个月、日晒、化学消毒、60Coγ照射等)。肉类要熟食。疫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   

(3)家畜粪便要经无害化处理后用做肥料及燃料。   

(4)要保护水源,防止被患者及病畜的排泄物所污染。饮用水应彻底煮沸后方可饮用。   

(5)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职业人群的防护:接触病畜时,应着防护装备:工作服、口罩、帽子、围裙、乳胶或线手套和胶鞋等。在给家畜接产或处理流产时要谨慎,为防止细菌感染,在接产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擦凡士林,戴眼镜、口罩、胶皮手套和穿胶靴等。工作期间不吃东西,饭前洗手等。处理完毕,应立即严格消毒,胎衣等物要深埋。现场要用2%氢氧化钠消毒,用具、工作服等可用3%来苏儿水浸泡消毒。最好预先接种布氏杆菌疫苗,增强免疫力。   

3.提高人群免疫力 可接种布鲁菌苗。常用者有19-BA 菌苗及104M 菌苗,后者效果似更好一些,但人用菌苗免疫维持时间短,需每年接种,而多次接种又可使人出现高度皮肤过敏反应甚至病理变化。免疫对象仅限于疫区内职业人群及受威胁的高危人群,接种面不宜过广。此外,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与自然感染的抗体鉴别较难,常给诊断带来困难,故近年来多不主张广泛接种,而仅用于本病活动性疫区皮内试验阴性的受威胁的人群,如兽医,牧民,接触布鲁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孕妇、泌乳期妇女、年老体衰者及有心、肝、肾等疾病患者不宜接种。   

4.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面向的对象: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   

宣传内容:(1)人感染布病是来自于患病的家畜,尤其是羊、牛、猪等。主要传播因子是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等,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受染。(2)布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是可以自愈和治愈的。 保健品查询 Breakline 布氏菌病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期治疗常采用理疗、针灸治疗。中医中药(包括蒙医蒙药)也有一定疗效。

布氏菌病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急性期治疗 应以抗菌治疗为主。由于布鲁菌为细胞内寄生,故抗菌药物必须易于穿透细胞膜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与临床疗效有时并不一致。为了防止耐药和复发,一般常需长时间、联合用药,而且疗程必须较长,如果疗程过短,则任何药物(包括联合用药)的复发率均很高。   

(1)成人普通布氏菌病常用的治疗方案   

①四环素联合链霉素:布鲁菌对四环素仍高度敏感,其MIC一般均<1mg/L,故这一联合疗法迄今仍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四环素2g/d,分4次口服,共6周。链霉素1g/d,肌内注射,共2~3周,其复发率<5%。急性期最有效药物为四环素0.25~0.5g/次,每天4次。连服4周为1个疗程。停1周后可依病情再用药1~2个疗程。由于多西环素的半衰期较长,用药量较小,故有人主张用它来代替四环素。由于链霉素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主要会引起前庭系的前庭神经节病变,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等),故有人主张用庆大霉素来代替链霉素。但此药亦有神经毒性及肾毒性(急性肾衰)应注意。   

②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由于其脂溶性作用,较易透过细胞膜渗入到细胞内,也可透过血脑屏障,口服后很易达到抑制布鲁菌的浓度。1986年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布氏菌病专家委员会建议应用多西环素(0.2g/d)联合利福平(600~900mg/d),两药均1次/d,口服,共6周,对比研究显示,多西环素-链霉素方案及多西环素-利福平方案,如果均应用6周的话,则两者的疗效基本一样。只是前者对某些合并症,如脊椎炎的疗效似乎更好一些。但亦应当注意利福平的毒副作用。利福平有肝毒性,有肝功能损害者慎用利福平。   

③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与链霉素联合:前者每次2片,3次/日;后者剂量同上。疗程3周。   

④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平:喹诺酮类药物,特别是氧氟沙星,在体外对布鲁菌有很好的作用。但如单独应用于人类布氏菌病治疗则复发率极高。最近土耳其有人报告,氧氟沙星400mg/d,利福平600mg/d,共6周,可取得与多西环素(200mg/d)合用利福平(600mg/d)同样的疗效。这一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2)对于<8岁的儿童和孕妇的治疗:由于四环素具有抑制骨骼生长、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抑制胎儿骨骼生长,故该类患者不宜采用四环素治疗。一般可采用利福平45天联合应用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45天或联合应用庆大霉素7天或奈替米星(netilmicin)7天。例如有人应用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或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利福平治疗孕妇布氏菌病,认为此方案可减少妊娠中断的发生。   

(3)也有人试用短程疗法,但复发率均较高。例如Solera等用庆大霉素7天,多西环素30天治疗35例患者,复发率为22.9%。Abramson等应用庆大霉素5天,多西环素3星期治疗10名儿童,结果2例复发;应用庆大霉素5天[(5mg/kg?d),最大量300mg],联合多西环素[5mg/(kg?d),最大量200mg]3周治疗10例8岁以上的儿童;联合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10mg/(kg?d)及50mg/(kg?d) ]治疗5例<8岁的儿童,结果总治疗失败率(包括复发)为33.3%(5/15)。经过上述研究人员的实验证明,要想准确地判定药物对布氏菌病的疗效,必须采取最灵敏的血培养方法。因为确有一些本病患者血培养阳性而缺乏任何的病症和体征。鉴于短程疗法复发率高   

(4)对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如布鲁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也可采取以上治疗方案,但必须采取易于渗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同时疗程应适当延长。以氯霉素联合链霉素效果较好。氯霉素每日2~3g静滴,疗程2~3周。此外,有人应用多西环素100mg,2次/d合并应用利福平900mg/d共6~8周,最初2周还加用链霉素0.75~1.0g/d,共治疗了12例神经性布氏菌病(neurobrucellosis),取得较好的疗效。   

(5)对于布氏菌病性心内膜炎也可采取上述治疗方案,但常需同时采取瓣膜置换术。可采用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疗程也应适当延长。例如,有人用下列方案连续治疗了7例布氏菌病性心内膜炎,结果全部治愈。其方案是:7例均于入院后1周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前联合应用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四环素及链霉素,手术后应用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唑)及四环素平均12(3~15)个月,直至试管凝集反应由术前的≥1∶320,降至≤1∶160。也可使用利福平联合链霉素治疗。应用利福平治疗后偶尔会出现耐利福平菌株。除抗菌治疗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也很重要。对毒血症严重、睾丸显著肿痛、全血细胞减少症、心、脑重要器官有并发症的患者也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通过临床症状、栓塞现象消失,血培养多次阴性外,IgG抗体效价的明显下降等参考指标可以判断病原菌彻底清除。   

2.慢性期治疗 慢性活动型患者一般仍应当应用抗菌疗法并合用菌苗疗法。相对静止型患者一般多不再采用抗菌疗法,而以菌苗疗法及对症疗法为主。由于慢性病例常具有局限性器质性病变,为消除或减轻病变,减少痛苦,恢复功能。菌苗疗法的应用方法很多,静脉、肌内、皮下、皮内均可采用,其中以静脉疗法较好,以静注后体温波动于38~40℃为宜。本法短期疗效较好,一般可达72%~75%,长期疗效较差,仅20%~33.3%。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孕妇忌用。菌苗疗法于病原菌一样可引起寒战、高热、大汗、关节痛等剧烈反应。为了减轻菌苗疗法的不良反应,有人倡导用水解素或溶菌素疗法,此为弱毒株经水解或溶解制成,首剂以每日1%1ml,以后根据情况渐增至2m1,10~15日为一疗程。一般反应较轻,但偶可引起肝损害,黄疸发生率为1.42%~5.67%,个别患者可出现神经性耳聋,其疗效各地报告不一,总的看来疗效不如菌苗疗法。   

3.手术治疗:对脓性病灶可予手术引流。布氏菌感染得骨髓炎应予彻底清创,辅以长期抗菌治疗,除四环素及链霉素外,亦可试用氯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疗法。脊椎炎或椎间盘感染一般无需外科引流,采用抗菌治疗便可。  

预后:本病的预后良好。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病死率也就2%~3%。经抗菌药物治疗后便很少出现病死案例。心内膜炎,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等是病死的主要原因。急性期患者中大多数均于3~6个月内恢复健康,部分患者的病程可长达1年以上。慢性期患者治疗较困难,有时可遗有关节病变和肌腱挛缩而使肢体活动受限。手术治疗只是对感染化脓组织进行手术引流,并无法彻底清除病原菌,所以单纯的手术治疗预后较差,经抗菌药物配合治疗则能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