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尿痛宝宝饮食来解决
发布时间: 2022-11-19
尿频、尿急、尿痛宝宝饮食来解决发表日期 2008-10-29

婴儿常见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的病症,有的还伴有发热。医学上称为泌尿道感染,是指肾脏、肾盂、膀胱、尿道的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病变。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女孩多于男孩,孩子常在排尿时哭闹,并惧怕小便,有时可查见孩子的尿道口充血稍红肿,有的可见异常的分泌物。本病属于中医&ldquo 淋证&rdquo 的热淋范畴,多因湿热蕴结下焦,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慢性者健脾补肾,辅以渗湿。一般本病可以治愈,较少留有后遗症,但应在急性期彻底治疗,避免转为慢性。平时应让小孩穿干净的裤子,特别是在地下玩时,避免感染。食疗对本症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解除排尿时的痛苦、恢复排尿通畅有特殊的疗效。

用料 金钱草30~50克,甘草3克,大枣3枚,水适量。制法服法①将三物加水同煎。②代茶饮用,随时频饮,连饮3~7天。功效 金钱草味微咸,性平,能除湿退黄、利水通淋。含黄酮类、甙类、挥发油、氨基酸、胆碱及钾盐等成分,其煎剂有利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金钱草与清热解毒的甘草,和中益气的大枣同用,攻邪而不伤正,有清热通淋、利尿除湿的作用。主治 尿频尿痛,排尿不畅。注意事项 脾虚体弱者慎用。无尿痛者不宜选用。

用料 赤小豆100克,水、红糖适量。制法服法①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煎汤,汤成加红糖。②随意饮用。功效 赤小豆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用汤加红糖,能补中缓急、和血行淤,起到利尿除湿、和血止痛的功效。主治 尿急尿痛,小便不利。注意事项 脾虚者慎用。有发热则不必加糖。

用料 鲜藕120克,鲜茅根120克,水适量。制法服法①将藕切片,茅根切碎(无鲜品也可用干品30克),同煎。②代茶饮,不拘时频饮。功效 藕能清暑生津、利尿除湿;茅根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本饮有很好的清热利尿、解毒止血的功效。主治 膀胱炎之尿痛、尿急、尿血。注意事项 气虚面白者不宜选用。

用料 滑石15~30克,瞿麦10克,粳米30~60克,水适量。制法服法①先把滑石用布包扎,然后与瞿麦同入沙锅煎汁,去渣留汁,入粳米煮为稀薄粥。②早、晚食用,连用3~5天。功效 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物,主要成分为硅酸镁。其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暑的作用,滑利通窍,专用于利小便。《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 &ldquo 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rdquo 瞿麦也是一味清热、利尿、通淋的药物,主治热淋、小便不通、淋沥不爽以及尿道刺痛。与米同煮为粥,可以增强疗效。主治 急性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注意事项 本粥滑利破血,平素如有遗尿的患儿,最好不用。若食用时,不可多服。粥要稀薄勿稠。

用料 新鲜车前草叶30~60克,葱白1茎,粳米30~60克,水适量。制法服法①将车前叶洗净,切碎,同葱白煎汁,去渣后入粳米煮成稀粥。②日服2次,3~5天1个疗程。功效 车前草的叶和子均能入药,功用相同,可以利水清热、祛痰止咳。车前叶味甘、性寒、无毒。近代研究报道,车前不仅有显著利尿作用,增加水分的排泄,还有明显的祛痰、抗菌效果。用车前叶煮粥食,对体质虚弱者,更为适宜。主治 急性或慢性泌尿道感染,见尿频、尿急、尿痛者。也可治疗急性肠炎、大便水泻以及菌痢。注意事项 车前属&ldquo 甘滑通利&rdquo 之品,有遗尿习惯的患儿慎用。

用料 牵牛子末0.5~1克,粳米30~60克,生姜2片,水适量。制法服法①先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放入牵牛子末及生姜,煮成稀粥服食。②日服2次,温凉时服;3~5天1个疗程。功效 牵牛子人药称&ldquo 黑丑&rdquo 或&ldquo 白丑&rdquo ,主要根据其子表面颜色而别,味苦辛、性寒,有泻水、下气、杀虫的作用。药理试验,牵牛子所含的树脂性物质,在肠内遇到胆汁及肠液,就分解出牵牛子素,其对肠道有强烈刺激,增加肠蠕动,引起肠黏膜充血,分泌增加,故可导致水泻。在泻下的同时,还能加强肾的活动而利尿。牵牛子是峻下逐水药,同粳米、生姜煮粥用,既可缓和牵牛子猛烈之性,又可借粳米的补益作用,保护脾胃。主治 小便不利,尿频不畅,大便秘结。亦可试用于婴儿神经性尿频症。注意事项 牵牛子粥只能短暂食用,配合临床治疗,不可长久服食。对便溏脾弱者,不宜选用。用后如出现大便有黏液带血,伴有腹痛时,则应停用。

用料 淡竹叶20~30克,灯心草4扎,粳米30~60克,水适量。制法服法①先将竹叶、灯心草用水煎液,去渣入粳米,煮成稀粥。②每日服2次。功效 淡竹叶甘淡而寒,可清热利尿导心火;灯心草亦属甘淡性平之品,同样可利尿导心火。与粳米煮粥,可起到清凉解热,利尿的作用。主治 热病口渴,小便涩痛,口腔糜烂。注意事项 本粥亦可作为夏天预防中暑用,婴儿吃奶粉致便结口疮时,亦可食用。煮粥宜稀薄。

用料 绿豆60克,车前子30克,水适量。制法服法①将车前子用纱布包好,与绿豆加水同煎汤。可加糖调味。②随时饮用。暑天可作饮料。功效 绿豆味甘性凉,能清热除烦、利小便、解毒;车前子为清热利尿的常用药。两药配合,意在增强清热、利尿和除湿的作用。主治 热淋尿涩,小便不利;亦可用于湿热腹泻。注意事项 可试用于婴儿神经性尿频症,可缓解症状。脾胃虚寒者不宜选用。

用料 鲜马齿苋20~60克,车前草30克,水适量。制法服法①将马齿苋洗净,与车前草加水同煎汁。②随时饮用,连用5~7天。功效 马齿苋有除湿清热、凉血解毒作用;车前草清热利尿。两物同用,起到清热利尿、凉血止痛的功效。主治 小便短涩,尿色黄赤或色红有血,伴心烦不寐。注意事项 脾肾阳虚、水肿、小便不利者不宜选用。

用料 芡实60克,水适量。制法服法①将芡实米按常法煮成粥。②日服2次。功效 芡实味甘、涩,性平,能补脾胃和涩精,有止泻作用,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等成分。主治 肾虚不固,小便频数或淋漓不尽,尿色无异常。也可用于婴儿神经性尿频症。注意事项 芡实收涩结便,因此,大便秘结不畅者不宜食用。

用料 金樱子30克,粳米30~60克,水、糖适量。制法服法①将金樱子洗净,与米同煮成粥,可加糖调味。②日服2次,7~10天为1个疗程。功效 金樱子味酸、涩,性平,能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其含苹果酸、枸橼酸、鞣质、糖分、维生素C等。近代药理研究其口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能使肠黏膜收缩、分泌减少而止泻,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本粥能健脾固肾、缩尿止泻。主治 肾虚尿频,尿色清淡,频频入厕的婴儿神经性尿频症,也可用于脾肾两虚的泄泻。注意事项 膀胱湿热的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者不宜选用。

相关文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