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不良反应与毒性
发布时间: 2022-11-19

  本草书籍中,常在每一味药物的性味之下,标明&ldquo 有毒&rdquo 或&ldquo 无毒&rdquo 等字样。&ldquo 毒药&rdquo 一词,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如前所述,药性都各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ldquo 毒&rdquo 。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 &ldquo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无毒治病,十去其九。&rdquo 《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就是根据药性的无毒有毒来分类的 大体上是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为有毒,而可以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有毒的药物用后多有强烈的医疗作用。可见在古代对于&ldquo 毒&rdquo 的概念,是广义的。故张子和说 &ldquo 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rdquo 张景岳云 &ldquo 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

  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hellip &hellip 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rdquo 张氏的论述,进一步解释了毒药的广义含意,并阐明了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也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但是,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后世许多本草书籍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注的&ldquo 大毒&rdquo 、&ldquo 小毒&rdquo ,大多是指一些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所以,&ldquo 毒&rdquo 的含义已不是古时那样广义的概念。认识每一药物有无毒性以及毒性之强弱,在医疗上有时可以采用&ldquo 以毒攻毒&rdquo 的法则,如应用适宜的毒药来解疮毒、除毒病、杀虫&hellip &hellip 等就是。同时,认识各种药物的有毒、无毒,大毒、小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作用之峻利或和缓,仰能根据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地选用药物和确定用量。并可通过必要的炮制、配伍、制剂等环节来减轻或消除其有害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