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讲究多
发布时间: 2022-11-19
45用药宝典2007.11.7星期三中药煎煮讲究多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副刊)□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剂科余捷
清代医学家徐灵脂讲过“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才能保证中药的功效。以下是中药煎煮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煎药容器的选择
宜用砂锅,其次是搪瓷锅和不锈钢锅,切忌用铁、铝锅,因为铁锅、铝锅除导热过快,温度不均匀易糊锅外,其金属离子还易与药液发生化学反应,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降低药效,甚至发生毒性反应。
2.煎药前宜用冷水浸泡
一般煎药前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能使干燥中药材细胞膜半透性增强,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但也不宜久泡,防止酶解和霉变。
3.煎中药加水量要适宜
一般加水量约为超过锅内饮片表面3-5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适当减少,以略高饮片表面为宜,对需久煎的滋补类等药应适当多加点水,药物煎好后,药液应保持200-300毫升。
4.煎药时根据情况分加盖和不加盖煎煮
当煎煮薄荷、荆芥等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中药以及质坚不易溶出的药材时,宜加盖煎煮,使水蒸气在盖内冷凝回流,并可使不易溶出成分提高溶出率,而体积大、质轻、易起泡的药物宜不加盖煎煮,并经常搅拌,防止药液外溢。
5.煎药时讲究火候、时间
一般是先武火(大火急煎)煎开,后文火(小火慢煎),保持温度,煎煮时间一般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过久易使药物中热敏成分分解和损失挥发性成分,过短则有效成分溶出率不高。
6.煎糊的中药不宜加水再用
被煎糊的中药理化性质已发生改变,不宜再用,为防止煎糊中药应随时注意水量,如果药液黏稠,药材中含较多淀粉、黏质类成分的,要注意随时搅动药液。
由于中药品种复杂,实际煎煮中还有需要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特殊处理的药物,应在医生和调剂人员的具体说明下煎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