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药治疗家族性大肠息肉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 2022-11-19
用。

1.4治疗结果

1.4.1临床治愈标准[2](1)痛苦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2)贫血纠正,全身营养状况得以改善。(3)直肠镜及纤维结肠镜检比治疗前息肉的数量明显减少。(4)活组织检查无癌变。

1.4.2治疗及随访结果内服外灌治疗20例患者在用药1~5个疗程后(以2~4周为1个疗程),临床显效率100%。随访2~6年,临床症状均减轻,大便次数由开始的4次以上恢复到每天1~2次,黏液血便消失,肉眼脓血便量减少或消失,腹胀或腹痛症状改善或消失,大便不成形亦有所改善。治疗后均以结肠镜复查,息肉量明显减少或控制,由肉眼不可数到可数,黏膜脆性得到改善,活检有息肉者为腺瘤,无癌变。详见表1。表1治疗后不同阶段临床各项指标显效例数所占比例

1.5.1一般护理

1.5.1.1心理护理该病患者均为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并加重,患者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尝试过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不能治愈,有的多次手术复发,使大多数病人有害羞、自卑、紧张、恐惧、焦虑、猜疑、忧郁和依赖等心理。这些心理因素会对疾病的治疗及康复产生不利影响。文明的举止,温馨的话语,良好的仪容,周到的服务,精湛的医术等是取得病人信任和合作的基石。要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谈,以良好的言行神态给病人以温暖、信心和力量,使病人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尊重病人隐私,对病人不能有任何藐视的表示和取笑的言行。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要以简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讲述本病的主要症状、病程及预后,解释该治法及作用,没有不良反应等优点,并和家属一起做些劝解工作,使得病人解除顾虑,树立信心。同时,可在病室放些医学科普杂志或小画书,既让患者增加了医学知识,又能分散其注意力,使心理状态趋于平稳,使其放松,提高机体免疫力。

1.5.1.2饮食指导首先要为患者说明饮食调护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以求得配合,注意观察用药后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其次根据大便情况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鼓励正常进食。说明只有足够饮食量才能有利于刺激肠蠕动,防止便秘。另外注意饮食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利于排便。禁食辛辣、刺激性及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清淡易消化饮食。必要时静脉高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辅助食疗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如止血可食荸荠粥、藕粥、荠菜粥、黑木耳粥等。预防便秘可食绿豆芽、炒韭菜、炒芹菜,口服麻油、蜂蜜。建议患者多用寒凉类、平性类食物,常用的包括,肉类 猪肉、牛肉;蔬菜 青菜、芹菜、苦瓜、黄瓜等;水果 香蕉、梨子、橙子、西瓜等,其他如绿豆等。还应以苦味为佳,因苦味具有清热泻下作用,并可配伍适量甘味以养阴和中,苹果含有鞣酸要慎食。羊肉、狗肉、桂圆、橘子性温要少食。另外餐具的清洁、饮食的清洁以及定时定量也不容忽视。

1.5.1.3保证休息和睡眠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可适当给予镇静止痛药,防止抵抗力下降,而不利于疾病恢复。有内科疾病患者,治疗原发病,将生命体征控制在正常范围。

1.5.2专科护理

1.5.2.1内服中药的护理煎煮方法 将中草药先用水浸泡10min,中药煎煮机或自己在家煎煮,浓煎100ml。将煎好的中药在服用前温热,饭后半小时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1.5.2.2中药灌肠(1)煎煮方法 同内服中药煎煮方法。(2)灌肠时间 每晚临睡前灌肠1次,灌肠后卧床休息,以便于药液保留在肠腔。(3)温度 39℃~41℃。若药液温度低于34℃使肠蠕动减弱功能降低,不利于药液充分吸收,高于直肠温度3℃~4℃将刺激已充血水肿的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3]。(4)体位 采取侧卧位灌肠,如左侧卧位,灌肠后由左侧卧位到右侧卧位到膝胸卧位或腹部垫软枕并抬高臀部,再到平卧位的顺序来变换体位,每个体位保持15min,此方法可以扩大药液的弥散面积,延长保留时间,增加生物利用度[4]。(5)灌肠方法 采用点滴灌肠,润滑肛管后插入7~10cm,速度以病人可耐受为宜。(6)注意事项 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以使灌肠药液更广泛与肠黏膜接触,增加吸收面积。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娴熟,嘱其深呼吸,减轻腹压,必要时用手指扩张肛门而后插管。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便意,不易在肠腔内滞留。灌肠过程中分散其注意力,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等应立即停止,迅速抢救或对症处理。

百度中搜索 中药治疗家族性大肠息肉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谷歌中搜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