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基本原则及操作规程(1)
发布时间: 2022-11-19
【摘要】综述了中药煎煮与中医中药疗效的关系。目前汤药煎煮不规范,困扰中药质量,须摸索自动煎药包装机&ldquo 规范化操作程序&rdquo 和&ldquo 可控质量标准&rdquo 。

【关键词】煎煮原则;中药质量;中药炮制

  煎药是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中药煎煮对药物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煎煮非常重视,李时珍曰 &ldquo 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也无功也。&rdquo 清代徐灵胎曰 &ldquo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此乎&rdquo 。作为在医院从事基层中药工作的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煎药工作,寻求比较有操作性的质量标准,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基本原则

  1.1煎药人员要求煎药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具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必须是身体健康,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

  1.2煎药器具的选择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历代医家对煎药器具均有论述。梁代陶弘景说 &ldquo 温汤勿用铁器&rdquo 。明代李时珍说 &ldquo 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rdquo 。现代一般选用陶器砂锅、不锈钢或搪瓷器皿,避免直接接触铁、铅和有害塑料制品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或污染药液。

  1.3煎药用水量的控制煎药用水目前常用的是自来水、井水或洁净的河水。加水量的控制常用的有3种方法 (1)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度,第二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2cm;(2)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然后按总药量计算总加水量,将其中70%用于第一煎,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3)根据中药的吸水性大小、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的多少以及所需药液的多少来具体掌握加水量。

  1.4煎煮次数一般药物煎煮2次,补益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可煎3次。

  1.5煎煮火候和时间根据各类药剂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火候和时间,可最大程度地煎出有效成分和保留有效成分。解表药应用武火速煎,头煎煮沸后煎10~15min,二煎煮沸后10min。一般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武火交叉煎煮。头煎煮沸后20~25min,二煎煮沸后15~20min。滋补调理药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头煎煮沸后30~35min,二煎煮沸后20~25min,如需三煎,煮沸后15min。

  2注意事项

  2.1浸泡煎药前中药饮片一定要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数是植物类干品,有一定的体积和厚度。因此,在煎煮前必须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使中药饮片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产生一定的渗透压,使有效成分渗透扩散到细胞组织外部的水中,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浸泡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花、茎、全草为主的药材浸泡30min,根、根茎、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材可浸泡1h。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有效成分酶解或药品的霉败。

  2.2煎药前是否要清洗有的病人以为中药很脏,用清水洗后再浸泡、煎煮。这是不对的。因为中药中有很多药是粉末的,如滑石粉等,会被洗掉。还有中药饮片中的水溶性成分在洗的过程中会与水一起流失掉。蜜炙、麸炒的中药饮片也会被洗掉。因此煎煮前不要清洗,否则有效成分将有所损失,影响中药疗效。
上一页12上一篇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下一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