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的五大讲究
发布时间: 2022-11-19

  小时候,家人把药罐放在炉火上煨时散发出的药香还依稀记得吗?孩子们可不会认为那股气味好闻,可祖国医药的痕迹就这样烙在了成长的记忆中。中药汤剂是我国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剂型之一。在市民当中,没有渴过中药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但一般人很少了解煎中药的专业知识,认为这是一项简单工作,殊不知,煎中药有许多学问。如果煎煮不当,不仅起不到治病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徐良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明确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不效,全在于此”――

  讲究一 煎药工具

  前人认为“银器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铜锅煎煮,因有些药物用锡、铁锅煎煮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现代科学也证明,中药汤剂与铁接触时,汤剂中的鞣质可与铁生成鞣酸铁;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溶络合物;有机酸可与铁、铝作用生成盐,均可使汤剂疗效降低。< < < < 经期不正常也不能乱用激素

  身边提醒  

  →目前通用的煎药工具有加盖的陶瓷砂锅或搪瓷锅、不锈钢锅,但要注意煎药时应加盖密闭,否则挥发性成份散失很多,也会影响疗效。

  →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

  →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并用清水洗净,不用时应晾干保存。

  讲究二 煎药用水及用量

  古人用长流水、泉水、米泔水、雨水煎药,现代则使用自来水、井水或纯水,水是中药汤剂的主要溶媒,所以加水量的多与少,也会影响质量,水少了,药物有效成份煮不出来,水多了又服用不便。加水量应根据药量、吸水程度及煎煮时间而定。

  身边提醒  

  →一般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水面3公分为宜,第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水量相应要少些。

  →通常在煎药前应先充分浸泡,浸泡最好用凉水或温水(30-40℃),时间因药物性质而不同,一般为30-60分钟。< < < < 慢性咽炎因该分体质用药

  讲究三 煎药方法

  用火一般先武火(急火),煮沸后用文火(慢火),如《本草纲目》说 “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

  煎煮时间是开锅后的时间,每付中药一般煎煮三次,煎煮时间如下 5-10分钟、10-20分钟、30-45分钟,若时间长了,药味易走散,时间短了,药效不及。

  身边提醒

  →滋补类和质地坚硬厚实的药物(如党参、黄芪、龟板、鳖甲等),煮沸后用文火再煎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需焖煮数小时以上。

  →解表类和质地轻扬、气味辛香的药物(如麻黄、桂枝、薄荷等),一般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钟即可。< < < < 小儿多动症应该如何用药

  讲究四 特殊药材

  煎煮方法

  在药房(店)的配药人员,在配药过程中,有部分药物会按处方要求和规定,根据部分药物的独有特点、性质单独装包后,与处方上其他药物包好,便于患者取药回家煎服。这类特殊药物怎么煎呢?

  先煎 介壳类、矿物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份不宜煎出,应先打碎先煎,煎10-3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如龙骨、牡蛎等。此外,附子、乌狼毒等毒性药,宜慢火先煎久煎,可减低毒性。

  后下 对含挥发性成分或气味芳香的药材,久煎易破坏其有效成份,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煮好时放入,煎4-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份走散,如薄荷、砂仁等。

  包煎 适合那些含粘性、小粒种子类、粉末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为防止煎后药液浑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要用薄布将药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时煎煮,如旋复花、车前子等。< < < < 服药后别吃柚子别抽烟

  另煎 对贵重药材,为减少损耗,应单另久煎,取汁后,再与其他药材的煎出液合并服用,如人参、鹿茸等。

  烊化 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用时,应单独加温熔化,再加入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如阿胶等。

  冲服 药物研粉与其他药同煎则粘锅煮焦,且粘附其他药,影响药效,应放入已煎好的药汁中搅匀后一起服用,如琥珀末等。

上一页1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