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太和养老网
热词老年艺术  助老机构  养老系统  

中心区域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全国城市养老院目录 全国县市养老院汇总目录 太和AI作品展 太和养老艺术网AI作品展示

付英杰中医体质养生

 

2022/11/19 22:18:38 ('互联网')

第18节 阳虚质--增加阳气暖身体(3)

  所谓阳虚,就是阳的缺乏,所以阳虚质的人需要补充体内阳的元素。另温阳散寒,脾肾施补外,由于身体长期缺乏"阳光"的温暖,这类人的身体往往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温阳散寒是这类人保健养生的关键所在。《黄帝内经》将人体看做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而在五脏之中,肾和脾分别被称为"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补益从它俩下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认为,肾乃一身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脾肾阳气足,身体自然安泰了。因此,治"冷"要治本,脾肾施补是重点。还要提醒的是,补讲究的是温补,不能急于求成,动不动就上大热的补品,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欲速而不达。

  那阳虚质的人的阳应该怎么养呢?《黄帝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意思是说,阴阳二气是万物之根本,善于养生的人懂得春夏季节养阳气、秋冬季节养阴气,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来加固身体的根基,所以才能与万物同长寿。若是不遵循这一根本,身体就会日趋破败了。所以,这类人若能顺应天地阳气生长的规律,在春夏之季,天地阳旺之时,合理进食养阳的食物、药膳,就能够很好地改善阳虚的体质。民间有夏日三伏,每伏饮一次食羊肉附子汤的习俗,目的就是为了养足阳气。这类人不仅要顺应时节,在春夏季节重点养阳,平日的调理也很重要。

  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养阳的食物、药膳,尤其是早餐,与一天阳气的生发紧密相对,更要多多安排养阳的食物。在进食温热性食物的时候,这类人要少吃甚至不吃生冷、性寒的食物和油腻难以消化的东西,不然你的温补工作就泡汤了。像兔肉、鸭肉、鸭血、鸭蛋、柿子、苦瓜、香蕉、西瓜之类的食物,在中医看来都是性寒凉的,要少吃,甚至不吃。罗汉果、金银花、野菊花、薄荷等,虽说是夏季清凉败火、解暑消渴的好东西,却不适合这类人服用。沙冰、刨冰、冰淇淋、冰镇啤酒等也是他们无福享用的。特别注意用药,抗生素、清热解毒的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使体内本就不足的阳气遭受打击。除了通过进食来补充阳气,运动、良好的情绪、保暖都能帮助你累积和节约身体的阳气,如此日积月累,增强体内阳性能量,就能达到积少成多、量变到质变的效果,脱离阳虚质的行列。

  很多食物都具有养阳的作用,红色的肉(牛羊肉、精瘦肉)温宫祛寒,行气理血的食疗秘方、豆类、芹菜、

  香菇、大枣、黑木耳含丰富铁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含碘丰富的海带、鱼虾、海蜇、牡蛎等都是最理想的选择。此外,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辣椒、生姜、大葱、茴香、白酒、桂圆等也是不错的养阳食物。只要一日三餐,合理搭配这些养阳的好东西,阳虚体质一定能得到改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版权声明:

---------------------------------------------------------------


所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814804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养老资讯
助老机构介绍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推荐养老院

您希望养老院位于
  • 不限
  • 东城
  • 西城
  • 崇文
  • 宣武
  • 朝阳
  • 丰台
  • 石景山
  • 海淀
  • 门头沟
  • 房山
  • 通州
  • 顺义
  • 昌平
  • 大兴
  • 怀柔
  • 平谷
  • 延庆
  • 密云
您希望的价格范围
  • 不限
  • 500以下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3000
  • 3000-5000
  • 5000以上
老人的情况是
  • 不限
  • 自理
  • 半自理
  • 全护理
  • 特护

姓名

年龄

电话

全国城市养老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0-2022 京ICP备18035644号-3 北京太和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