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消渴症与西医糖尿病一样吗?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中医的病名不能改成西医病名,如果改了那对于后学者来说,将脱离中医理论和中国文化。例如消渴症与糖尿病,消渴症我将在下面叙述在此从略,糖尿病其主要病位是胰岛,病变导致胰岛素的生成障碍称为糖尿病。即I型糖尿病,但它只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左右。其他的都在中医的治疗范围。学习中医运用中医的病名有利于中医对该病的理解和中医理论相关联。而用糖尿病就和中医从病名上难于理解,对中医的学习和发展不利。

  君、臣、佐、使是中医几千年在长期对外感病的组方中应用。内伤我认为不要求有主有次。天下为公、人人平等为原则。五脏既然是相生、相克是不分主次的。

  内伤理论论述消渴症

  消渴症 消即海水的潮落为之消,海水的潮起潮落,与月亮的阴晴圆缺有关,因为在造字时就认识到,所以消字才有三点水小月。

  消渴症的理论来源于《温病条辨》,在温病三焦辩证的基础上,把消渴症分为三消症,并且认为病因是卫气营血中的热症,是伤津所致。首先我认为温病与伤寒一样其病因是外感风寒署湿燥火,而消渴症是内伤七情和饮食所伤即中医的内伤发病,在这一点上我仅保留个人观点,先按三焦辩证试述消渴症,上消在肺,肺气的消亡,所以肺失雨露之溉,出现口渴。同时引起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其润泽,进而出现内燥,水乏其上源。中消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由于脾胃损伤导致气血津液亏虚,像海水一样消亡成为中消,脾主肌肉兼四肢,故出现消瘦。能吃好饿在该理论中找不到原因,在下面的理论里待续。下消病位在肾,肾藏精主骨生髓,当精髓像海水一样迅速消亡的时候为之下消,肾精的消亡即肾阴的不足同时表现肾水不能上济,五脏六腑失去濡润,此理论漏洞百出。阴虚应该生内热但与尿频无关,消渴症的重要症状之一是多尿。能吃好饿、多饮、消瘦、多尿。与其症状相比不是原因不在本脏就是理论与症状牵强。而且不能表现整体观念辩证施治。

  实际消渴症的临床实践当中既影响到心脏,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心脏病人的80%有血糖增高。更与肝脏关系密切。

  如果按内伤辩证它的发病原因首先在肝脏,是由于七情所伤而引发怒伤肝。所以易怒心烦是气生百病,百病生于气,怒伤于心而应于肝,肝病则会加重易怒心烦的恶性循环,肝之为病临床表现为 易怒心烦、口苦咽干、恶心反酸、眼睛干涩、偏头疼、巅顶痛或麻木、颈项强痛、早期五心烦热、妇科炎症、男子前列腺炎

  生气的人胃都不好,脾胃的症状会出现 早期能吃好饿消瘦,后期饿了胃疼吃饱了胀,大便先干后稀。

  在饮食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摄入食盐的量为每天每人小于5克为正常,如果大于5克还会因肾寒肾阳虚衰出现钠盐的潴留,会出现肾脏的症状为腰疼腿疼时有抽筋,尿反不频,并且晨起眼睑浮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