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郁结
发布时间: 2022-11-19
肝气郁结
LiverQiStagnation    成因   证候与分析    审证要点     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情志抑郁突眼

  【成因】 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①情志抑郁  ②突然精神刺激   ③其他病邪侵扰  上述诸因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形成肝气郁结证。   肝气郁结证,临床上较常见,总由七情内伤所致。《类证治裁?肝气》 " 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皆肝气横决也。"

  【证候与分析】肝气郁结证返回顶部

 颈项瘿瘤

  ①胸胁,少腹或乳房胀闷窜痛──肝郁经气不利。  ②情志抑郁,喜太息──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气机郁结,不得调达疏泄。  ③急躁易怒──久郁不解,肝失其柔顺舒畅之性。 ④咽部梅核气或颈项瘿瘤──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侧则见梅核气,积于颈侧则为瘿瘤。  ⑤腹部徵瘕──气聚血结。  ⑥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  ⑦脉弦──肝郁经气不利之象。 

  【审证要点】返回顶部                       ①常有情志不舒的病史,或病情与情绪变动的关系密切(亦可有其他引起肝失疏泄的病理存在)。   ②以情志不舒,胸闷喜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脉弦为基本表现。     ③妇女可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症状。  ④可有梅核气,瘿瘤,徵瘕等病变。

                                 返回顶部

  【鉴别诊断】 肝气郁结证应注意与肝火上炎证鉴别。两证当从病因、病性及临床表现上加以鉴别。   ①肝气郁结证常有情志不舒的病史,或病情与情绪变动的关系密切;而肝火上炎多由气郁化火或火邪内侵所致。后者往往是前者的进一步发展。 ②肝气郁结证  ③肝火上炎证耳聋、不寐,或胸胁灼痛,便干溲赤,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返回顶部    疏肝解郁--四逆散,越鞠丸。  痰气互结--理气化痰--四七汤。  气滞血瘀--行气化瘀--失笑散 血府逐瘀汤。  常用中药 柴胡、枳壳、茯苓、白芍、甘草、法夏、陈皮。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