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选择
发布时间: 2022-11-19

药物治疗仍是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至今尚无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如治疗不当,反而造成失大于得,因此药物治疗要选择 (1)何种室性心律失常需要治疗,何种室性心律失常不需要治疗。(2)选择何种药物较安全有效,何种药物风险较大。(3)那些药物有较多的循证依据,因此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药物选择至今还是一难题。在实践中虽形成了一些共识,但在治疗上各持己见的也不少,为此在室性心律失常中如何选用药物稍作讨论。

一、病因治疗

室性心律失常基本有病因可查,最常见的室性早搏,多数为良性,见于结构正常的心脏,可能与高度交感张力有关,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有较好的疗效。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常见有心肌梗死、急性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病等,治疗上重在病因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恢复心肌供血,心肌病无论何种形式,一般为进行性,病程不可逆,在治疗上应重视延缓心肌重构的治疗◦ 因此常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醛固酮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等。也有特发性室速,无病因可查,有起自右室流出道或左室间隔心尖,往往采用消融治疗可获根治◦ 也有先天的通道分子疾病,如长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依赖多形性室速等,难以纠正病因,为预防猝死,置入除颤器(ICD)是治疗主要手段。

心室颤动(室颤)远比室速少见,但是致命性的室颤多见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衰)、心肌病或通道疾病,心衰早期死亡者以室颤多见,心衰末期死亡者多以泵功能不全多见,因此心衰早期就应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以降低交感张力。室速/室颤都有复发的倾向,如无应用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都应接受足量的β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

二、逆转心室重构的治疗

当心脏受压力、容积负荷、心肌缺血、心动过速等都将激发心室重构,重构心肌倾向于功能减退和致心律失常,因此逆转重构或延缓重构的治疗有利于抗心律失常和保护心脏功能。

逆转心肌重构首先是消除病因,如纠正血液动力学异常,恢复心肌供血等措施已如上述。左室肥大、左室扩张是心室结构重构的基本表现,心肌细胞被纤维组织代替,细胞间偶联减少(裂隙功能降低)、胚胎基因表达,促使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心室电重构的主要标志为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它有不同的复极电流支持,存在着物种的差异,如小动物(鼠)心肌肥大,APD延长以Ito电流降低,而大动物的心肌肥大电重构表现为延迟整流钾流降低为主,而兔的肥大心肌电重构与人体相似,Ik电流降低为主。故肥大心肌电重构中Ik电流倍受关注,它由Ikr和Iks组成,而Ikr和Iks在心室肌不同层次分布不同,如心肌中层Ikr密度> I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