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级如何划分?地震等级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06

地震震级如何划分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向左转|向右转
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震级的测定需要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现在测定地震是依靠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取不同的地震波震相可以求得不同的地震震级。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是一种近震震级。此外,还有面波震级,体波震级,P震相测定的震级,PP震相测定的震级,利用持续时间测定的震级等,现在认定的测定震级的方法有20余种,不同方法测定的震级可以通过一定公式换算。现在比较通用的震级是Ms震级,也称为统一震级,可直接用M表示。
我国现在使用的是统一震级Ms,最后的结果是取多台的平均震级。
向左转|向右转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向左转|向右转

地震等级有哪些呢

地震等级有以下几种: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产生的原因:

因为地壳在板块运动的过程中累积应力,当地壳无法继续累积应力时,地壳会破裂,释放出地震波,使地面发生震动,地震可由地震仪透过对地震波的观察来量测,

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地震烈度指地震在该地点造成的震动程度,地震的发生处称为震源,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为震中。

并非世界上所有的地区都会发生地震。地震与火山分布一样,主要集中在板块相互作用的地区。目前世界上主要分为三个频繁发生地震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占80%)、从地中海一路向东延伸至喜马拉雅山区和印尼的欧亚地震带、位于各大洋洋中脊的洋中脊地震带。

地震震级划分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