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有什么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防止返贫监测工作纳入区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范畴,纳入脱贫攻坚后评估内容。开展脱贫成效跟踪监测,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开展“一对一”监测,对“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全面动态清零。落实监测责任主体,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帮扶。

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回头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强化问题导向,扎实开展“回头看”,全面摸排“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严格落实动态清零机制,做到线下排查与线上筛查相结合、发现排查问题与销号解决问题相结合、动态监测和及时帮扶相结合,边“看”边改、即查即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意事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系。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就提到要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现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处理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在一号文件里面有很多好的提法和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怎么把它们两个处理好,这是在我们具体工作实际当中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

脱贫攻坚以后,乡村振兴如何接续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如下:两者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那么乡村振兴就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之前其实密不可分。从战略目标的维度来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接续关系。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脱贫攻坚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目标维度上呈现递进关系。两者要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思路,要内嵌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根据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战略要求梯次有序推进。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要求,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要继续深化缓解相对贫困的体制机制,抑制贫困再生。与此同时,要以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聚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聚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一)加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竟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各村基础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谋划争取建设道路、水利、电力等区域性和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理、村容村貌提升。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地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的通硬化路,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

二、健全持续跟踪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

(一)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住房、医疗保障等现有数据,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健全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

(二)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要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樟湖镇下坂街基层党群工作者  叶绿)

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什么

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民族工作应该把握的重点:

1、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杆壮才能枝繁叶茂。

3、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是什么

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是: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十四五”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与保障

“十四五”期间,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相对均衡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本准则。

“十四五”期间,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

“十四五”期间,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