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怎么死的(东吴孙策怎么死的临死前,给孙权留下了什么遗嘱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东吴孙策怎么死的临死前,给孙权留下了什么遗嘱

孙策字伯符,是江东猛虎孙坚的长子。少年时期随父东征西讨,建立江东基业。孙策骁勇善战,杀敌威猛无比。在牛渚会战刘繇时,孙策把敌将夹死一个,喝死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因此有小霸王之称。初平三年,孙坚跨江击刘表阵亡,孙策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招贤纳士,重才亲贤,经过东征西讨,使江东重整旗鼓,再创辉煌。当时内有张昭、张弘等名士,外有程普、黄盖等老将,还有周瑜这样能文能武的帅才,江东迅速崛起,和曹操形成对峙之势,常有逐鹿中原,西征北伐之心。

吴郡太守许贡知孙策有不臣之心,致书于曹操,让曹操多加防范,哪知书信被孙策所截获,孙策立杀许贡及家人,有三个家客逃出,立誓要给主人许贡报仇。一日,孙策在山上打猎,突然被三个持枪带弓者所包围,一人拈弓搭箭射中孙策面颊,另二人拈枪往孙策身上乱刺,孙策手中只一弓弦,左遮右挡,且战且走,身被数枪。多亏程普等赶来,杀死刺客,救了孙策。看孙策时,血流满面,伤势严重,只得救回吴会养伤。

孙策虽然英雄无比,但脾气过于暴躁,行事鲁莽,总不能心平气和地养伤。伤势刚好一点就急于征战,遇到不顺心的事即时发作,导致箭伤多次迸裂。期间,于吉的出现,加重了孙策的病情。于吉号称神仙,据说能呼风唤雨,济困救难,求之即有灵验,被黎民百姓所信仰和推崇,但孙策不信邪,因为这是妖人的骗术,故意愚弄黎民百姓,执意要杀掉于吉,百官相劝无效,终于火焚于吉。夜间孙策噩梦相加,刚闭眼就梦见于吉前来索命,几易居所,亦无效果,最后箭疮迸裂,大叫数声而亡。咋一看,好像是孙策屈杀于吉被追命而亡,其实孙策的死和于吉无关,是被许贡的家客刺杀所致,在加上孙策的脾气暴躁,不能安心养伤,导致英年早逝。孙策死死年仅二十六岁,让后人千古叹息。

早在许昌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问刘备谁是当今天下英雄,刘备曾说过孙策是英雄,但曹操说孙策刚愎自用,性格暴戾,非英雄也,早晚必死于小人之手。果然如此,一代英雄竟死于几个无名小辈之手,岂不可惜。这也足见曹操眼光敏锐,有先见之明。

孙策生命垂危之际,自然亲朋好友,文武百官都环绕榻前。传承基业的弟弟孙权更是泣不成声,跪在床前,聆听临终教诲。孙权长的方面大耳,碧眼紫髯,从小就有帝王之相,危难之际,接过玺绶,担起振兴东吴的重任。孙策临终时自有一番遗嘱,书中描述曰:随召张昭等诸人,及弟孙权,至卧榻前,嘱咐曰:“天下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大有可为。子布等幸善相吾弟。”乃取印绶与孙权,“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权大哭,拜受印绶。策告母曰:“儿天年已尽,不能奉慈母。今将印绶付弟,望母朝夕训之。父兄旧人,慎无轻怠。”母哭曰:“恐汝弟年幼,不能任大事,当复如何?”策曰:“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又唤诸弟嘱曰:“吾死之后,汝等并扶仲谋。宗族中敢有生异心者,众共诛之;骨肉为逆,不得入祖坟安葬。”诸弟泣受命。又唤妻乔夫人谓曰:“吾与汝不幸中途相分,汝须孝养尊姑。早晚汝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吾弟,休负我平日相知之雅。”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至将死,其言也善。孙策在弥留之际,倾尽胸中千言万语,嘱托生怕不极。好在众人继承了孙策的遗志,同心协力辅佐孙权,振兴东吴。孙权更是不负众望,勤政爱民,重才亲贤,礼贤下士,修性养廉,把父兄未完成的事业不断发扬光大,东吴的江山坚如磐石,最终称帝,建立吴国,孙权的大名也流传千古。

七律:赞孙氏兄弟

(一)孙策

少年随父征四方,

平吴灭越威名扬。

骁勇善战匹项羽,

亲贤重才赛孟尝。

怒斩许贡酿隐患,

屈杀于吉埋祸殃。

失手小人英年逝,

弟承基业创辉煌。

(二)孙权

碧眼紫髯貌堂堂,

坐拥江东统一方。

内有子布能治国,

外靠公瑾可安邦。

赤壁借风烧魏武,

夷陵纵火焚蜀皇。

巧占地利成霸业,

追封大帝世名扬。

孙策年纪轻轻的就死了,孙权接位后是怎么对待大乔这个嫂子的

孙策什么时候都没有想到大江大河都闯荡了,最后会落在阴沟里。死时才只有24岁啊!

他的子女还小,大乔都哭得昏过去了。他临终将权力移交给大弟偏将孙权手中时,只有19岁。

孙策临终嘱咐:"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周瑜是孙策最好的朋友加连襟,孙权最初所用的班子都是孙策老班底,将领中老将是先父孙坚老部下,而中青年战将都是孙策一手提拔的。文臣中,以张昭为首的都是东吴本土的。

周瑜死是36岁,他的继任人是周瑜最好的朋友稳健踏实的鲁肃。

孙权基本上是保持着孙策留下的班底,赤壁大战前,张纮从曹操处归来,还带来了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成为了孙权最好的心腹之一。

孙权对大嫂大乔一家,当然是关爱有加,而周瑜等人就像对待孙策一样,忠贞不二,才让孙权掌权得心应手,巩固了江东,还一齐打胜了赤壁之战。

孙策怎么死的为什么他有儿子却把江东六郡交给了弟弟孙权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十六岁的孙策在夺取豫章郡之后,统一了江东,而他挥斥方遒,准备北伐之时,去在丹徒狩猎时被刺客所伤,随后身亡。孙策临终托孤张昭等人好好辅佐自己的弟弟孙权(公等善相吾弟),并将自己的印绶传给了弟弟(呼权佩以印绶)。

史书记载,孙策的确有一个名为孙绍的儿子,但是没有传位给他,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孙绍年纪太小,并且有可能其政治潜力不如孙权。按孙权去世时二十六岁,他的儿子孙绍可能最多也就是十岁左右,而孙权则已经十八岁了。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出现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少国疑。

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北宋昭宪太后杜氏在临终时问赵匡胤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继承后周的天下吗,赵匡胤最初回答是因为祖宗积德,而杜太后却说:“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随后又让赵匡胤在百年之后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这样才能避免宋朝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

虽然杜太后与宋太祖约定“金匮之盟”的真假一直受到史学界的争议,但是杜太后所讲的道理却是适用于乱世(甚至治世)的。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各方割据势力之间征伐不断,孙坚、孙策父子在好不容易打下了江东地区之后,当务之急便是将这片土地守住,然后再图进取。所以,孙策传位给弟弟,并且给他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