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纪
发布时间: 2023-07-11

值班大话君:秋深月影

图1、1949年12月6日刘少奇等到北京西直门站专列为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送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决定乘火车秘密出访苏联。当时,社会情况复杂,国民党特务破坏活动猖獗,加之路途遥远天气寒冷,毛泽东的安全令人担忧。然而,在党中央精心部署下,经铁道部、公安部共同努力保证了毛主席出访安全。毛主席当年出访(往返)途经哈尔滨,哈尔滨市民对这段历史尤为关注。笔者查阅了数十位当年随访人员的回忆录,其细节感人,以飨读者。

一、出国前的准备

毛泽东出访任务是参加1949年12月21日斯大林70寿辰,并就两党、两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商讨签订有关条约、协定。准备工作有三方面:一是必须保证毛主席的安全;二是礼品和礼服:三是文字材料。乘车安全由铁道部和公安部负责,礼品和礼服由中央办公厅筹办,文字材料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过问起草。

周指示给毛主席做黑色服装、黑皮鞋,但毛主席不喜欢黑颜色,提出做灰色的。于是,周总理决定黑、灰两种颜色的各做两套,毛主席得知后觉得是一种浪费,说:“你们记住,今后不能再做衣服了,这些衣服够我穿一辈子了。”考虑到苏联寒冷,办公厅还准备给毛主席做一件呢子大衣,主席坚决不同意,只同意做了一件斗篷。随行人员每人两套衣服,一套毛料的,一套呢子的,一件皮大衣,外加一床美国鸭绒被。

在筹办礼品时,江青不时插手并指挥。此前她去苏联治病时,去过莫斯科住,受到斯大林的礼遇和夸奖,自以为了解苏联、了解斯大林,自然要表现一番。她不断向毛主席和中央办公厅建议,礼品要最具中国特色,以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为最佳,首选是山东的大白菜、大鸭梨,大葱、大萝卜,其次是湘绣斯大林像、景德镇的陶瓷、福建的漆器、浙江的龙井茶、丝绸织品及刺绣等。

毛泽东对江青的建议不屑一顾,并批评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赠送礼品,你们和外交部礼宾司选就行了,还要什么江青和你们一块选,不要让她插手,她也不懂,你们选定的让恩来定就行了嘛! ”杨尚昆见毛泽东生气,忙解释说:“主席,这是我们找江青帮助办的。”毛泽东怒气未消地说:“你们不要找她,她不懂这方面的事,这是和外国人打交道,你们怎么非要她插手呢?” 面对毛泽东的批评,杨尚昆只好不作声了。

展开全文

结果,由于时间紧迫,备办这些礼品本来就来不及,再加上江青不断改变主意,对礼品又格外挑剔,以至延误了时间,部分礼品是在毛泽东专列启程后发走的。不过,礼品中有山东的大白菜、大鸭梨,大葱、大萝卜。这是出于苏联冬季没有蔬菜的考虑,并寓意雪里送炭。

二、滕代远向周总理汇报

1949年11月初,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应召到中南海,向周恩来汇报毛泽东出访的安全保卫工作。周恩来说:“我昨天找罗瑞卿和杨奇清(公安部部长、副部长)研究了主席这次出访的警卫工作,铁路方面要由你唱主角喽!” 滕代远向周恩来详细汇报了8条保卫方案:

“首先,参加专列工作的人员必须可靠的党、团员;二是对沿线设备进行大检查,指定专人负责;三是请部队派工兵用雷达探测仪探测车辆;四是铁路沿线及桥梁、隧道内外由部队负责警卫。地方驻军派出警卫部队,每一个电线杆设武装岗哨一名;五是专列由三列火车组成,各列车装设了军用无线电台,能够随时保持联系;六是专列未通过前,停开一切客、货列车;七是毛主席乘坐的专列代号为9002,对外称李得胜专用列车,沿途各站不准旅客进入站台;八是列车保卫工作服从公安部部署,铁道部公安局随时向公安部报告情况,听从杨奇清副部长的指挥。”

周恩来对滕代远的汇报感到满意,补充说:“为了做到高度保密,各地党政军负责人一律不许进站迎送,从北京发车时,中央领导也要减少送行人员。”

图2、随行人员在山海关站站台上留影

三、毛泽东专列和乘务组

毛主席乘坐的专列,是美国送给蒋介石的礼物,宋美玲坐过一次,蒋介石还没坐过,就被人民解放军缴获了。这列国内最高级的专列,由软卧车、高级餐车、会议车和瞭望车组成。瞭望车车厢尾部镶有半圆形落地玻璃窗,四周挂有墨绿色的绒面厚窗帘,车厢有卧室、浴室、会客厅,既舒适又豪华。考虑到去满洲里路途遥远,且天气寒冷,对专列供暖设备进行了改造,车厢内温度可调节,地上还铺了纯毛加厚红地毯。因毛泽东不习惯睡软床,周总理特意指示把车上原来的沙发床拆掉,换上了一张宽敞、平直的藤床。

专列乘务组运转车长和列车长由北京列车段张志英一人担任;餐车主任由北京站人事主任孔福增担任;行李员由北京站客运主任王英贤担。出于保密,北京局领导没把毛泽东乘车的消息告诉大家,只是说:“这不是一般任务,我们一定要完成好。”并当场宣布了几条纪律:“在备勤期间不准回家,统一在公寓待命;外出要请假,吃饭、睡觉和洗澡都要统一行动。”还嘱咐大家:“这次道远,多穿点衣服。”

11月26日,部队工兵来到东郊客车库,用雷达探测仪对专列进行了检查,然后贴上封条,派警卫战士看守。几天后,周恩来在滕代远陪同下到车库进行最后检查,他检查得很仔细,车上车下走了一圈,还亲自站在一块为毛主席登车时准备的脚踏板上试了试。周恩来对准备工作很满意。

四、中央领导到车站送行

12月初,北京连降几场大雪,天气寒冷。6日晚8时30分,毛泽东一行到达西直门火车站。随行人员有陈伯达、师哲、汪东兴、叶子龙及医生、厨师、警卫员等9人。李富春、罗瑞卿、滕代远、杨奇清、毛岸英等人护送毛主席到满洲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聂荣臻、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到车站送行。

站内停着3列火车。第一列是先导列车,车次为9001次,由5节车厢组成,车上有50名警卫战士和铁路工作人员。第二列是本务列车,车次为9002次,由10节车厢组成,毛泽东乘坐的瞭望车,加挂在倒数第三节,有一个连的警卫战士随行。第三列是后卫车,车次为9003次。还挂有行李车和保温车各一节。苏联驻华大使罗申陪同毛泽东到莫斯科。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车厢,秘密加挂在毛泽东的专列上。

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登上专列为毛泽东送行。周恩来向毛主席报告了随行人员的情况,并问毛主席还有何指示?毛主席高兴地说:“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喽!”毛主席与刘少奇等人一一握手话别,最后对周恩来说:“我们莫斯科见!”

快开车时,站台一端传来一个女人的争吵声,保卫处任远闻讯赶去。原来是江青此时要进入站台送行被阻,正厉色同警卫战士争辩。任远向警卫战士出示了证件后,警卫战士才将江青放行。江青快步走进毛泽东的车厢,连连抱怨说:“主席,你走也不说一声,我正在开会。”毛主席答:“今天上午规定谁也不来送行,所以就没有给你讲。”江青开车前离开专列,出站碰见阻拦她的警卫战士时,江青朝他狠狠地瞪了一眼。

五、 铁路员工发现毛泽东

专列在唐山站停车,加煤、加水等项作业。站台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铁路工作人员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并知道坐在专列上的首长是毛主席。列车长张志英拎着检车锤检查,走过两节车厢,当他把目光投向车窗时,突然发现车窗里有一张十分熟悉的面孔,好像在那见过。再仔细一看,“啊!毛主席,是毛主席!” 他惊喜得险些喊起来。

车厢外的气温已经很低,车厢锅炉开始供暖,为了检查车厢温度,张志英轻轻拉开车门,走进毛主席的车厢。他看见毛主席正在看报,本想不惊动,但毛主席还是发现了他。张志英马上立正,向毛主席敬礼。毛主席向他点头示意,目光温暖而慈祥。

12月7日早晨,专列到达山海关站。毛主席拉开窗帘,见窗外朝霞满天,心情极好。他得知在此停半个小时,便提出要下车看看“天下第一关”是个什么样。毛主席身穿皮大衣,头戴皮帽走下专列,在滕代远、李克农等人的陪同下登上车站天桥。当毛主席魁梧的身躯一出现在天桥上,立即被站内铁路员工和警卫战士看见,毛主席坐专列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整个车站。

六、专列上暖气出现了故障

图3、毛主席登在满洲里站上苏方专列后与送行人员合影。左至右杨奇清、滕代远、李富春、李克农、余光生、毛岸英

12月份的东北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专列驶离沈阳站后不久,车厢的暖气管子结冰,暖气不热,温度不断下降,滕代远万分着急。长春站停车时,滕代远指示长春站调来一台机车,用热气烫专列的暖气管子,由于暖气管子冻得很结实,直到开车也没烫开,滕代远决定到哈尔滨继续处理。

12月8日下午,专列在沈、哈两局交接站陶赖昭站停车,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庄林登上专列。滕代远带庄林走进毛主席车厢,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毛泽东对庄林的汇报很满意。因专列在哈站停车时间有限,暖气故障仍未排除,车厢内温度继续下降。庄林在安达站下车后,专列直奔博克图。

专列在博克图站停车时,为翻越兴安岭坡道,尾部加挂了补机,两台机车牵引着专列步步登高,车速明显减慢。由于车厢内寒冷,加之车速缓慢,毛泽东很生气。他对警卫员李家骥说:“不是车厢冷就是拉不动,这火车比老牛车还慢,你们还说是胜利品,是美国出的。”李家骥一边安慰毛泽东,一边给毛主席加衣服,还披上斗篷。

图4、冰天雪地中荷枪实弹的警卫战士

毛泽东虽然挨冻,却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吩咐李家骥去了解情况。李家骥不敢向他说出实情,只好去请示汪东兴。汪东兴经与叶子龙商量,把车厢暖气被冻坏一事报告给了毛主席。毛泽东听后,开始十分生气,但经大家一番解释,他的气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