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北海公园图片(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谁唱的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谁唱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青春美少女组合唱的。

青春美少女组合是中国国内的一个歌舞组合,是旅日华人陈丽卿女士创办的北京青春鸟影视艺术发展中心的学员创办于1996年,曾代表内地出访过日本、韩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陈丽卿女士率知名的教授,最后定下五名歌舞形象具佳的少女,于是1995年九月中国乃至亚洲最年轻的青春偶像派组合——青春美少女队在北京诞生了。

她们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艺苑风景线、第二起跑线及中央电视台1997年、1998年春节联欢晚会、春兰杯97春节颁奖晚会、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香港慰问演出。

扩展资料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乔羽先生作词,刘炽先生作曲,刘惠芳演唱的歌曲。该曲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

2002年,该歌曲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上被选为课文。

为了庆祝建党70周年,青春美少女组合在北海公园重拍《让我们荡起双桨》MV,大家都一定记得第一代青春美少女13年前的那个《让我们荡起双桨》的MV,当时就是央视在北海公园为青春美少女拍摄的,当年这个MV还获得了《中国音乐电视》MV大赛金奖。

《让我们荡起双桨》唱的是什么地方

《让我们荡起双桨》唱的是:北京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

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名园文化

阅古楼坐落于北海公园琼岛西北侧的湖畔,建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楼呈半圆形,玲珑俊雅。“阅古楼“三字为乾隆手书。

楼内墙壁上,镶嵌着我国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等石刻495方,共收集了我国从魏晋至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340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总计约十万字左右。书法、刻法均极其精美,被称为“双绝“。这是一座集我国历代著名书法之大成的杰出建筑,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快雪堂

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为保护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增建了一个院落,名“快雪堂”。馆名由溥杰先生题写。陈列有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及其石刻。并介绍文房四保古老的制作工艺及实物。

让我们荡起双桨四周环绕绿树红强这句话的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四周环绕绿树红墙”。唱歌时的背景是北京北海公园,红墙指的是紫禁城的围墙,学生们正在这里过少先队队日,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歌词的前两句。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 歌曲发源于北海公园,描绘了孩子们在北海公园用力划桨,奋勇前进的情景。 歌曲诞生后红遍中国,影响了几代人。 

北海公园50年代的手划船形成了一道童年记忆中的风景线。为了丰富北海公园园内船文化和游客娱乐项目,使更多喜爱划船的游客感受“荡起双桨”时的愉快心情和美好回忆,  2013年5月,北海公园在西岸设立“让我们荡起双桨”手划船码头。

扩展资料: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几句歌词正是北海公园的真实写照。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就像是一处旧日的风景,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印记了几代人儿时的欢乐时光,形成了北海公园的一种船文化。

让很多人想起童年时许多美好的回忆,北海公园也成为了几代人魂牵梦绕的胜地。 “让我们荡起双桨”文化已经成为北海公园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北海公园表示,虽然游船种类越来越多,但手划船在人们心中的记忆不会抹去。公园船队无论如何发展,都会保留一定规模的手划船。

《 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听后感

如下: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欢快的歌曲,秋高气爽的时节,孩子们外出郊游划船,划着双桨、迎着海风、唱呀、说呀,听着这快乐的旋律,我又仿佛回到了那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的暑假。  

提着水桶、拿着网兜、扛着竹竿,伴着《捉泥鳅》我们向小溪出发。来到小溪边,脱下鞋子、卷起裤腿、挽起袖子、扑通、扑通,一个个蹦进小河里。

铺上网兜、敲着竹竿把蝌蚪赶进网里,这时,蝌蚪也好似在和我们嬉戏呢,耍着小尾巴,时而河东,时而河西,游的可欢快了,有时,还引得在赶着蝌蚪的小朋友们的头碰朋友在一起,“哟!”我们相视一笑、摸摸自家的脑袋又继续赶蝌蚪了。  

太阳快落山了,提起网兜,一个小朋友轻轻捧起兜里的蝌蚪,大家盯着在手里游来游去的小东西,轻声而争先恐后地说着“这是眼睛”“这是头”“这是尾巴”等等,然后才爱不释手地把它放进小桶里。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创作背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创作背景如下: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新中国的第一部儿童彩色故事片《祖国的花朵》,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因为他乐于为孩子们写歌。

1955年7月的一天,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电影中的小演员和群众)来北海公园体验生活,作曲者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并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途中突发灵感。

于是就在这“犀牛望月”小小的半岛一块大石头上,刘炽以腿为桌开始了他的写作,《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部分和童声二部合唱部分完成,又用了十几分钟加以修改,将歌曲逐渐完善。

刘炽让导演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后唱给大家听,孩子们听后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

乐曲真切的表现了孩子们的心情,趣味和欢乐与幸福,刘炽这才感到满意。

扩展资料:

随着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放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而成了儿童歌曲的经典之作,并选入了中小学的音乐教材,滋润着几代人的心田。

孩子们乐呵呵地唱着,感受着幸福;大人们轻轻地哼着,回味着童年。

“文革”后恢复的稿费很低,每年教育出版社寄去5元人民币的稿酬,其时刘炽住北京的北郊大羊坊,这与进城去邮局领款的路费相当。刘炽笑了,就算是给孩子们的奉献吧,也不去领了。

康克清在人民大会堂给刘炽颁了奖,是在代表全国的孩子们对作曲家表示感谢,刘炽得到了社会的褒奖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