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的创作是为了什么?《洛神赋》究竟写了什么曹植为什么要写
发布时间: 2023-07-06

《洛神赋图》的创作是为了什么

洛神相传是宓羲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谓之洛神。曹植的《洛神赋》,借助于洛神的神话传说和美丽的想象,描写了一个动人的人神恋爱的故事。曹植在《洛神赋》序中说:“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此赋”。宋玉的《高唐赋》写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泽,宋玉说昔时先王游高唐,曾梦于巫山神女相接,神女去时说:“(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宋玉的《神女赋》即写当天晚上楚襄王与神女相遇之事。曹植有感于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中的故事,作了《洛神赋》。

《洛神赋图》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其观三国著名文人曹植所写的《洛神赋》后有感而作。《洛神赋》借梦幻之境写以纯洁真挚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神之恋,形象鲜明,感情真挚,顾恺之读后,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对文学作品进行了在创造,以传达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

《洛神赋》究竟写了什么曹植为什么要写它

《洛神赋》赋中名篇。序言,余朝京师,还济洛川,斯水之神,名曰宓妃。(伏羲之女,溺于洛水,化为神女)。有感于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此赋。

曹植借鉴了宋玉《神女赋》的表现手法,虚笔借喻,刻画了一位美丽的女神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以及人神殊途,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悵之情。

此赋文词华丽优美,善用比兴,刻画细腻,结构匀称,辞采华赡,具有颇高的艺术感染力。

至于曹植为什么写此赋,序言自言有感而作。而后人颇有附会,此赋的思想内容,曾有“感甄”之说。

甄氏《三国演义》里袁熙之妻,后被曹丕乘乱娶之,霸为己有。说曹植思念甄氏,说法颇多,不一而举。

我个人觉得违之情理,有悖人伦。应为附会之词。人各一说,自无确证,聊难定论。一家之言,难称众意,不道之处,承蒙交流探讨!

《洛神赋》中的洛神究竟是谁曹植真的爱上了自己的嫂子吗

关于《洛神赋》的主题一直存在争议,如果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继的角度来看,怀念其嫂甄氏一说是站不住脚的,只能说是一种闲谈趣闻罢了。说曹植爱上了他的嫂子即曹丕的妻子甄氏,多是后人的附会。

首先,年龄不符。二人年龄至少相差十年。

其次,三国为汉末。汉以孝治天下,人伦观念强盛,以北海孔融的声望都被以不孝的罪名杀掉了。图谋兄妻,有违人伦,乃当时大忌。曹植乃名士,声望卓著,怎能有此想法并述诸笔墨?

而感念甄氏这一说法出现时间也较晚,在作品产生400年后才现世。汉末之时不为人知,四百年后的人倒是知道了?于理不通。

那么《洛神赋》中的宓妃又是指谁?我认为并无所指,或者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

此赋作于黄初三年,曹丕在位,曹植的亲信遭到清洗。进京朝觐回程之时过洛水,有神话说这条河的神灵是宓妃。宓妃传说是伏羲之女,这个关系不大。而宓妃还有一个象征身份来自《离骚》。离骚中屈原见楚王不得,就有了求三女的情节,意指通君侧之人,三女中第一个求得便是宓妃,而最后也没有成功,所以屈原见不到楚王,抱负不得施展。而曹植过洛水借见宓妃之事,从相见到分离,有可能在指政治上的不得志。所谓“人神道殊”“良会永诀”,是曹植抱负失败的写照,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

中国的文人是双性的。他们在实现理想施展抱负的时候,以一种大丈夫的姿态出现,面对风雨飘摇的前路,也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而面对君主之时,往往又以女性角色自居,把自己想象成君王的伴侣,把君王想象成自己的良人。所以,在这一意义上来看,《洛神赋》中的宓妃也可能指曹植自己,或者说是那个期待一展宏图的曹植和现实里处境微妙的曹植二者的对白,即理想与现实的一次诀别。理想的绚丽纷繁,现实的无奈沧桑,最终让二人分道扬镳,是在手足猜忌煮豆燃萁的政治背景里,曹植的理想最终败给了现实,不得不“足往神留”“顾望怀愁”,表露着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不舍,同时也是向曹丕表明心志。这种手法是承继于屈原“二湘”的,所以后人有诗“白马诗篇悲逐客,惊鸿辞赋比湘君”。“白马诗篇”指曹植黄初四年所做的《赠白马王彪》,而“惊鸿辞赋”指的就是这篇黄初三年所作的《洛神赋》。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