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介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故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介绍

1、韩信是刘邦的大将,为汉朝大业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史记·卷九十二》记载,韩信起初在项羽手下当一个郎中小官,屡次向项羽献策,都未被采用。于是就从楚军逃亡至汉军,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萧何几次与韩信谈话,发现他是一个奇才。汉军到达南郑时,很多将士都逃跑了。韩信见自己仍不受重用,便同大家一起逃跑了。萧何听说,未及禀明刘邦,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还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呢,原来是去追一个微不足道的韩信,不免有些生气。萧何述说了追韩信的理由,说韩信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下子被刘邦拜为统率全军的大将。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果然节节胜利。攻下齐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又被迁封楚王。

2、韩信任齐王时,谋士蒯通就鼓动韩信造反,背汉自立,韩信不忍。刘邦平定天下后,便更加对韩信不放心了。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就用计逮捕了韩信。后虽赦免,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韩信由此也便开始怨恨刘邦,常称病不朝。后巨鹿守将陈郗造反,韩信已事先与之达成默契,愿为内应。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平叛,韩信借病不从,却秘密聚集一些亡命之徒欲袭击吕后和太子。不幸事泄,吕后用萧何之计,假称皇上已平定陈郗,让群臣皆来拜贺,骗韩信入朝。韩信一来便被武士捆绑,吕后命在长乐宫前将他斩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故事如下:

在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的人,年轻的时候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韩信投奔了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的建议,但是都没有被采纳。

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有一次犯了军法,还差一点受刑处死。免死后,只是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小官。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的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

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是汉中,地区偏陕,难以发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

韩信见刘邦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就跟着跑了。萧何得知韩信逃跑的消息,他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跳上战马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原来以为萧何也逃跑了,非常的生气。

后来得知萧何竟然亲自去追回韩信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萧何向刘邦详细的介绍了韩信的情况,然后说韩信是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才,你若甘愿做一辈子汉中王便罢了,如要夺取天下,非要重用此人不可。

由于萧何的推荐,刘邦终于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选择择日良时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以后,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就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了。首先是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后,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一个淮阴侯。

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了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

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者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于这一个人造成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怎么解读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书中讲到楚汉时期军事奇才韩信的故事,他先后投奔项梁、项羽和刘邦,均不被重视。公元前206 年韩信投奔刘邦,也不为重用。刘邦先派他做一位管粮草的小官,还差点因犯军规而被处死。一次偶遇刘邦的宰相萧何,在一席长谈后,萧何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准备推荐给刘邦。结果韩信见不被重用,逃跑了,萧何知道后便去追回韩信,并说服刘邦重用他,官拜大将军,最终辅助刘邦成就帝王之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成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策。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扩展资料:

萧何设计骗取韩信进宫被吕后预先埋伏的士兵抓住并处死,而且诛杀了韩信一家三族,因此就也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萧何月下追韩信成就了韩信的一番事业,这个故事也千古传唱,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个古代故事。

元代统治者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原本是反对偶像崇拜的,也就是说在伊斯兰纹样中基本上没有人物出现,然而在元代统治者断绝了文人士大夫科举入仕的途径之后,许多文人为生存、为平民百姓写元曲、画版画,所以在元青花中有许多历史人物和战争的故事,这同时也寄予汉民族士大夫阶层对元朝统治者的不满。

关于萧何的历史典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汉王元年(前206),弃楚投汉。先为管理仓库的连敖,继因夏侯婴荐举而升治粟都尉。屡与萧何接谈,被视为奇才。自度不会被刘邦重用,乃不辞而别。旋被萧何追回,恳切荐于刘邦。七月,被拜为大将。受任伊始,即剖析天下形势,陈说刘项短长,为刘邦定下东征方略。二年五月,收集彭城之战后大败而归的汉军余部,与刘邦会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率兵阻击楚追兵,汉得以重振旗鼓。其后,独当一面,开辟北方战场,为灭楚兴汉做出巨大贡献。八月,以佯作正面进攻、实则翼侧偷袭的战法,破魏军,俘魏王豹(见韩信破魏之战)。后九月击代,擒代相夏说。三年十月井陉之战,背水设阵,歼灭赵军,杀代王陈馀,获赵王歇。其“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大胆决策,是“知己”而用兵的典范。四年十月,袭齐,进克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继在潍水之战中,采取壅堤堵水、佯败诱敌、半渡而击等战法,大败齐楚联军,杀楚将龙且,擒齐王田广。平定齐地后,自请为齐王,致刘邦疑忌。犹一心侍汉,断然拒绝项羽使臣及部下谋士劝其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游说。五年十二月垓下之战,指挥汉军聚歼楚军。是月,被刘邦夺去兵权。一月,由齐王改封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南)。汉高祖六年,被诬谋反,械缚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因无实据,贬为淮阴侯。从此怏怏不乐,称病不朝。十一年一月,被人告发与谋反的陈豨相勾结,为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韩信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实则“择人而任势”(《孙子·势篇》),因势用兵,以兵造势,故能出奇制胜,战必胜,攻必取。谙熟兵法,娴于军务,曾与张良一道整理古代兵家著述,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 楚汉战争一结束,韩信被改封为楚王。汉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刘邦再次采用陈平计谋,诱捕韩信。十二月,将韩信贬为淮阴侯。韩信郁郁不得志,称病不参加朝廷活动。汉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刘邦宠臣陈豨反叛,自立为赵王,劫掠赵、代属地。刘邦用羽檄征召天下兵士,并亲自率兵征讨陈豨。韩信一向与陈豨交情不错,于是称病在家,不听从刘邦诏令,暗地里派人去向陈豨联络,谋求里应外合,并准备与家臣乘夜伪称诏令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