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琼浆满盏,李白百唱,东坡问月,绿肥红瘦下联怎么对?谁能用,问月,作首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上联:琼浆满盏,李白百唱,东坡问月,绿肥红瘦下联怎么对

琼浆满盏,李白百唱,东坡问月,绿肥红瘦。/玉液壮行,屈原天问


,居易长恨,黑颠白倒!


谢邀,网络图片。

谁能用,问月,作首诗

《问月》原创

问月谁携两袖烟,玉兔嫦娥世世缘。

光阴茌苒须当惜,我来你去难缠绵。

低首朝朝与暮暮,交心日日复年年。

莫道此生空与寂,风雨阴晴永不变!

《水调歌头》应该是在什么意境里面写出来的呢

《水调歌头》创作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当时外放于密州。外放的原因是苏轼与当政的王安石政见不同,自求外放。

我们知道,古人读书做官目的是修身齐家平天下。其时苏轼正在外放,显然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他就转而求亲情——与胞弟苏辙多多聚会。而这一愿望也无法实现,作者写《水调歌头》这一年,与胞弟已经七年没有团聚,所以他在词前的小序中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从创作背景来看,作者有满怀的政治抱负不得实现,想与胞弟团聚一叙亲情也不得实现。可想而知,即使生性旷达的苏轼他的心情也必定好不到哪里去。

《水调歌头中秋》与《把酒问月》,为什么两位诗人都“把酒问月”

问好!谢邀。

我对同样都把酒问月的,都脍炙人口的,苏,李的一词一诗,都佩服的五体投地。但相比之下我更欣赏苏轼的那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因为从念诵方面的感觉来讲,苏轼的更琅琅上口。而李白的”青天有日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就稍显呆板一些。

但是两位伟大的诗人都是以问月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时空的困惑和对人生的无奈。

正如李白的那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于人相随”。

不论古时还是今日,能与人相随到永远的只有日月星辰,连山川河流都不能与人步步紧跟的。

而日月星辰中最能引起暇思的就是明月了。

想想在古时候的没有任何污染的湛蓝天空中皎洁的明月下,那正在借酒消愁或借酒助兴的诗人的目光怎能不与天上的明月交集吗?

但诗人手中的酒杯却不能与天上的明月碰撞,无奈之下只有靠声音来链接了,接着就脑洞大开。。

于是向明月探寻古人的信息,向明月遐想自己的未来,向明月倾诉自己的迷茫。向明月抒发人生的感慨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虽然有对牛弹琴之嫌,但这正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或者说没有浪漫情怀者是成不了诗人的。

而我认为此时的诗人一定感觉到了自己只不过是在星月轮转中的一粒尘埃,触摸不到过去,确定不了自己的将来,思念的亲朋好友不得见,逝去的时光不复转,又发现就连月亮自己也保证不了自己天天圆满如意,何况凡人乎?

于是便有了苏轼的那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总而言之凡是举杯邀明月的诗人都是孤独寂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诗人们在抒发自己的情怀时其实也是在感慨月亮的孤独寂寞。

但那一句:”高处不胜寒”好像也不单单是诗人对月亮的同情,也是在同情诗人自己。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