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兴安岭的雪暴到底有多可怕?电影《雪暴》和《智取威虎山》相比差得有多少还是更好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东北大兴安岭的雪暴到底有多可怕

谢邀。我生长在大兴安岭林区,这里的雪暴真的没有多可怕。也许这与本地都是林业工人,没有牧民有绝对关系。你想,只有牧民才害怕一场大雪把草原全部覆盖,让牛羊失去了食物。而工人不管雪下多大,该上班上班,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我觉得我们这里的雪跟电视上演的俄罗斯、美国等地动不动一人来深的暴雪相比真的不值一提。这里每年积雪加起来超不过一米。平时下雪城区内所有单位都有分担区,要求以雪为令,雪停后街道在二十四小时内必须清理干净。所以说雪暴真的没什么。

电影《雪暴》和《智取威虎山》相比差得有多少还是更好看

电影《雪暴》和《智取威虎山》属于两部不同风格的电影,也因此各有特色,前者重在人物,尤其是内心世界,心理变化,以及细节刻画。后者重在故事情节,剧情起伏,以及场景刻画。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解释下:

1.《雪暴》的主演辨识度很高,心理状态起伏刻画得非常到位。在电影《雪暴》中,无论是张震,廖凡,还是黄觉,刘桦,辨识度都非常高,全剧重在刻画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在茫茫雪地上,面对生命,金子,情义,在那一瞬间,该如何抉择?不仅考验着王康浩,也考验着郭三,劫匪三个人。而电影《智取威虎山》,风格更加明快,节奏感更强,重在叙事,展现杨子荣的英雄气概,以及他的机智勇敢。两部电影属于不同的电影风格,表现的重点也不尽相同。

2.《雪暴》故事情节简单,结构相对单一。里面的故事主要是围绕金子展开,基本上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开展,张力感小一些,基本一看就明白,观众一目了然。但是,《智取威虎山》则不同,在电影里面,有着多重线索,不仅有杨子荣勇闯威虎山的线索,还有土匪内部争斗的线索,还有小分队深入村里了解实情做好接应的线索,几条线索齐头并进,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控制得也非常好。

3.《雪暴》声音与场景较为集中,《智取威虎山》场景变化多,节奏更为明快。在电影《雪暴》里面,声音控制得很好,人物的语言简短有力,没有过多的夸张和铺垫,基本都是故事为人物服务。场景也相对简单,基本都是关于大雪山,度假村的内容。而在电影《智取威虎山》里面,场景更多一些,还有和老虎打斗的情节,再加上人物众多,显得场面壮观,有一定的气势,再配上激动人心的音乐,更是有力地烘托了这种氛围。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对于两部电影的比较分析,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实力派扎堆的《雪暴》豆瓣6.3分,是被低估了吗

我觉得电影《雪暴》是被低估了,因为它里面的镜头很流畅,雪景很唯美,情节很曲折,演员演绎的都很精彩!无奈剧中文戏较弱,起承转合有点不太连贯,没有很好地撑起这部电影,实力派扎堆,却没有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然而,尽管这样,却不能忽视电影《雪暴》的美学效果,以及诸多演员的倾情演绎,以及导演呈现给我们的一个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解释下:

一、电影里的雪景很美,对于雪有着全方位的展示。在电影《雪暴》里面,导演对于雪景有着多层次,立体化的展示,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座座雪山,而是那一个个梦境。比如电影开头,有对于雪山的航拍镜头,跟拍镜头,俯拍镜头,仰拍镜头等。通过汽车的动,人物嘴里呼出的热气,廖凡冷酷的表情,拿刀砍掉绳索的动作,李光洁和廖凡枪战的镜头,汽车里面出现的广播等,都是通过动来衬托静,用小动来暗示大静。

诗人王籍曾经写出这样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意思是,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我想,导演在电影《雪暴》中的一系列对于雪景的描绘,采用的也是这样的表现手法,来展现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声有色,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同时,电影中对于雪景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悲壮的氛围,尤其是李光洁饰演的韩晓松牺牲后,张震饰演的王康浩从雪中慢慢爬出来的镜头,平添几分悲壮,让人心中升起一种凄凉的悲伤。同时,雪景又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元素,因为雪暴的到来,孙妍不能离开,匪徒无处可去,他们的对决就此开始。

此外,电影中对于风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用电线杆,人物的步伐,芦苇荡里的决斗,张震和廖凡耳边响起的声音等,来表现风的存在,这也是一种独特的意境。雪暴,雪中有暴风,暴风中有雪,很好地呼应了电影的主题。

二、电影里的人物对决很精彩,对于人物特写有着深刻的描绘。电影《雪暴》里面的人物,性格各异,各有特色。导演尝试着用一种艺术化的手法去表现他们,因此,没有采取一种暴力美学的方式去体现这种对决,而是故意把节奏放慢,增加人物特写镜头,让观众从大屏幕中看到他们的大特写,从而去猜测他们的内心世界,试图发掘里面的一种坚守与情怀。尤其是对于王康浩的特写镜头,用了好几处,表现了不同的内涵。

比如王康浩和孙妍从饭店走出来,他们站在门口,他看着孙妍的镜头,传递出一种内心的不舍,深深的爱恋,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紧张感,无奈感。一个眼神,就很好地表达出这种微妙的情绪。

比如对于王康浩打架时候的特写镜头,在他的眼神里,读出了一种不甘心,一种对于自身职业的尊敬,一种长期压抑的情绪的大爆发,这种怒气,是被激发出来的怒,在他的面部表情中,也是慢慢地,一点点地呈现出来。

比如对于王康浩和黄觉饰演的老二的对决镜头,在他的眼神里,能够看到一种稳重和谨慎,不慌不忙却又保持了适度的紧张,让悬念迭起的紧张氛围,得到了一丝的缓解。

比如王康浩和廖凡饰演的老大在芦苇丛中的对决,在王康浩的眼神里,看到了那种坚定,以及强大的意志力,与廖凡眼里的杀气,霸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张一弛,互相呼应,共同演绎出了最精彩的这个场景对手戏。

三、电影里的理念很深刻,对于主题有着强有力的烘托。电影表现的主题,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出现,“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电影最后这个场景中,先是孙妍的特写镜头,接着是王康浩从雪地里,慢慢地走过来,能够看到他始终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一点点往前移动,有一个长镜头,随后切换到近景,还是向前走动,最后慢慢走到了孙妍身边,但是他的眼神还是一直往雪景里面看,说明他的内心在做着复杂的斗争。到底是留下,还是离开?

孙妍说道,“明天我就要回北京了,你准备得怎么样了?”这个时候,呈现出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他一言不发。马上镜头又切换到了他和韩晓松在汽车上的对话镜头,晓松说,“我留下,你离开,就这么定了,记得常来看看我。”电影就此结束,并没有交代最后他们两人是否在一起。但是,却把这种意境,这个主题给衬托的异常完美。这里无需多言,一个镜头就已经足够。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对于电影《雪暴》是被低估了的全部分析。都是个人见解,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也请大家发表你的意见建议,一起参与讨论交流。

如何评价电影《雪暴》

还记得当年影片中的坏人么?一个个坏人塑造得非常简单,既然定位成坏人,那么便单纯地演坏就足矣,所以过去影片中的坏人都是毫无来由的坏。

以前对坏人的艺术性加工,便是明显的脸谱化,让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坏人。于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便都是灭绝人性、十恶不赦的坏人,做出的事情似乎都是那么得“毫无人性”,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似乎他们天生就是坏胚子。

可是如今的电影思考了更多的可能,强烈的戏剧性要求坏人不能塑造的太过简单,坏人要表面坏内心不坏,或者说表面善良内心狠毒,总之,现在的坏人都绝不单纯只是坏人,这本身也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和冲突性。

《雪暴》这部影片整体上来看还是比较精彩的,尤其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还能拍出这样一部算是良心的作品,这已经实属难得了。而且看完这部影片后,似乎又被廖凡给圈了一波粉。

廖凡式坏人

近些年廖凡一直跟姜文“耳鬓厮磨”,廖凡也应该算是姜文影片中的御用演员了。不知道大家发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