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省六部具体指的是哪些机构?古埃及历史是哪部史书记载下来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古代的三省六部具体指的是哪些机构

三省六部制算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善、最严密的中央官职;它于隋朝初步形成,于唐朝进一步完善,此后,历朝历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对三省六部制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充和调整,但其基本构架、组织形式始终保持不变,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隶属尚书省,且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尚书省是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尚书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汉武帝刘彻进一步强化君权﹐政事不专任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尚书因主管文书﹐省阅奏章﹐传达皇帝的命令﹐地位逐渐重要;汉光武帝刘秀进一步削弱相权,在尚书台设置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西晋时期尚书省,下辖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

门下省,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东汉时即设侍中,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纳言、左相、黄门监,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中书省是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汉朝始设中书令;三国时期,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曹丕改称中书监、令,负责机要掌管、政令发布;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隋唐时期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宋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一个机构“中书门下”;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丞相、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永乐年间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

六部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下属单位,最初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但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六部的地位逐渐提高,到明朝以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其中: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工部掌管营造工程事项。

古埃及历史是哪部史书记载下来的

古埃及的历史并不全是哪部史书上记载下来的,而是后世的历史学家根据考古发现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壁画等文物文献破译出来的。在古埃及历史研究领域,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一个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另一个是法国学者商博良。

早在公元前3600年,在肥沃的尼罗河流域就诞生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包括巨大的石砌金字塔和神殿建筑,还有象形文字和大量壁画的出现,青铜器制造技术的发明,以及太阳历和测量术的成型。这些古代文明遗迹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湮灭,这就为后人研究古埃及历史提供了大量的物证。

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生于小亚细亚的哈利卡纳苏斯。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84年到公元前425年之间。他曾长期游历埃及、巴比伦、黑海北岸等地,广泛研究了这些地区的古文明遗迹,写出了名著《历史》一书。该书共有九卷,前四卷追述了埃及、巴比伦、波斯、吕底亚、西徐亚及希腊本土的历史,后五卷则记述了希腊与波斯的战争史。书中关于古埃及历史的叙述,成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全世界公认的古埃及信史。希罗多德也被誉为“历史之父”。

商博良(1790年—1832年),法国人,是著名的埃及学家和语言学家。1822年,他依据从开罗地区出土的罗塞达碑,译解埃及象形文字,获得成功。从而奠定了埃及学的基础。此后,世界各国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采用商博良的研究成果,对埃及出土的大量象形文字碑版和壁画做了解读,揭开了古埃及历史的神秘面纱。

所以,古埃及历史的轮廓是在研究大量出土文物的基础上渐渐清晰的。并不完全是哪部史书记载传承下来的。

能介绍一下夏禹之前,中国上古部落时期的历史吗

这是一个庞大的问题,在夏禹之前的历史实质上几乎全部来源于神话传说之中,包括夏禹以及夏启的时代。因为目前为止,虽然我们的历史上一直强调夏商与西周,但夏朝以及夏朝之前的历史,基本上是完全模糊的。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夏朝与商朝之间出现了文化断层,这个长度相当于我们现在到唐朝的时长。这个漫长的断层带中到底存在着什么的历史故事,无从考证,唯一可以获取来源的渠道是来自于商朝后期的记载和神话传说。

其实大狮是一个史前文明和外星文明的忠实粉丝,虽然只是业余的,但我依旧对此表有莫大的兴趣。好吧,这次不再讲我经常写的史前超人类文明,就按照神话传说中的描述来写吧。

根据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散居着许多氏族和部落。这些氏族和部落在长期的战争、交往、迁徙和联盟中,逐渐形成一个以共同文化为主体的氏族,那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华夏族。华夏族的祖先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又称有熊氏)两大部落,因此我们又有“炎黄子孙”的称谓。

(其实,如果按照大狮以往的写作惯例,我这里一定又要写远古外星人和史前超文明,并且会将炎帝和黄帝是外星人首领的事情写出了,但这次我忍住了。)

华与夏的由来

传说炎帝部落支裔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以花作为图腾。古“华”音同“花”,即光芒、阳光、光明之意,正符合远古部落崇拜太阳神的普遍心理,因此“华”成为该部落的族称。

在距离“华”族不太远的汾河流域,这里是一片肥沃平坦的原野,黄帝部落的分支迁移至此,不禁感叹这片水土之美。因此以喜悦的喜,“喜”古音同“夏”,来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喜悦之情,又称这里为“大夏”,因此“夏”便成了这个部落的族称。

最终两个部落走到了一起,在文化上得到共识,并且相互结亲,孕育后代,融合成一个共同的“华夏族”。

(画外音:要不说看大狮的玩意儿长学问呢,我要不说,估计一万个人有九千九百人不知道华夏族是咋回事。怎么样,哏儿吧。)

“社稷”二字的出现。

在此之外,还有一些十分强大的部落和氏族,例如炎帝部落以下还有几个分支,例如共工氏,烈山氏,其中以共工氏最为强大,并且那场可怕的史前大洪水发生后,共工氏的任务就是负责治理水患。因为共工氏最终治理水患,因此被奉为“社神”。

(话外音:说起史前大洪水这个有时间必须好好说说,10000年前的大洪水和5000年前的大洪水分别摧毁了几个史前文明,这其中就包括亚特兰斯蒂文明和姆大陆文明。)

而烈山氏以农耕为主,烈山氏的始祖善于用火,而且经过长期研究,种植出百谷和百蔬,民以食为天,烈山氏给人带来食物,因此被奉为“稷神”。

两个神合在一起,就是“社稷”。你看那些历史剧中常说,为了“江山社稷”,其中“社稷”二字的出处便是在此。

(再说几句画外音,其实共工氏和烈山氏在大狮的眼里,就是具有高智能文明的外太空人。以当时原始地球人的水平是很难治理水患和懂得四季种植的。所谓的神话人物和神话传说,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外星人与地球人交际之后发生的故事。所谓的“神”其实就是拥有地球人无法想象的力量的外太空人。)

史前两场大战:涿鹿之战与阪泉之战

好吧,接着说。炎帝部落活动区域主要为古代被称作“九州”的区域。但炎帝最终炎帝部落还是出现了往外扩张的局面,因此与东方夷族首领蚩尤展开了神话传说中的“逐鹿之战”。黄帝部落也参与其中,这场战役不但出现了无人驾驶的指南车和可以发出光芒斩断一切轩辕剑,而且还请来了天神帮忙,其中包括九天玄女、应龙、旱魃等等。全部都是超一流的高手,连会喷火的钢铁野兽都参与进来,据说还有动物战队,其中就包括可爱的大熊猫。(在大狮眼中,这是一场外星人在地球上的的星际大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