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行业分析报
发布时间: 2023-07-11

随着互联网在大众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发展,互联网医疗这一全新的医疗健康服务业态发展趋势向好。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当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情况,从目前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经营、技术等方面分析了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与国外的行业竞争者进行横向对比,对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随着互联网在大众生活中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发展,互联网医疗这一全新的医疗健康服务业态发展趋势向好。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当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情况,从目前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经营、技术等方面分析了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与国外的行业竞争者进行横向对比,对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一、行业概况

互联网医疗行业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其主要提供功能包括医疗内容、在线诊疗、在线购药、疾病管理等。

图:互联网医疗分类

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的服务贯穿了居民诊疗需求的全旅程,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前三大原因包含:患病知识信息获取、网络购药、在线问诊服务,占比分别为62.2%、52.3%、50.0%。互联网医疗内容的渗透率最高。

展开全文

图:互联网医疗发展路径

图: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营业成本、从业人员

二、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 1. 互联网医疗产业链

图:互联网医疗行业产业链全景图

2. 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普通大众难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正确判别信息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平台布局内容业务,集成多方专业数据库及医生资源,帮助用户筛选优质的医疗内容,逐步成为大众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当前,内容型平台和服务型平台为互联网医疗用户获取医疗内容的主要渠道。

图:互联网医疗的两种平台

图:在线医疗商业模式图

以平安好医生的在线医疗业务模式为例,商业模式是向企业(B端)或个人(C端)提供线上问诊服务。

图:在线医疗各板块收入

平安好医生的业务特点是在线问诊以健康咨询为主,健康咨询量占总问诊量约50%;免费咨询占绝大多数,免费咨询占总问诊量约80%。

自有医生团队+AI协同服务问诊量快速增长:截止2019年底,自有医疗团队医生的数量超过1400个,单个医师成本约为每年30万人民币,医师平均流失率不到5%;在线问诊咨询中95%咨询都是由AI辅助的自有医疗团队完成。

图:在线问诊量快速增长

图:医生团队人数及合作医院数量

对于平安好医生的估值,主要参考美国最大的远程医疗公司TeladocHealth的估值。

我们认为中国在线问诊的市场未来的市场规模相比美国更大,根据VerifyMarkets的数据,预计美国在线问诊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35亿美金,而预计中国在线问诊市场在2022年将达到513亿人民币。

图:平安好医生估值

表:以平安好医生为例分析主营结构(单位:万元)

3. 技术发展

发展方向:线上承接实体医院,提供远程医疗和复诊服务,打破地域壁垒,实现个人就诊全周期健康管理。

图:技术与团队升级

4. 政策监管

互联网医疗作为新兴行业,诞生以来发展道路曲折。整体来看,行业发展受制于配套法律法规的健全,近年来配套政策正逐步完善。

复盘行业发展历史,2014-15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受益于政策春风快速兴起,催生了如在线诊疗、健康咨询、挂号缴费等多种业态。2016-18年初,是行业发展较为受限的阶段,监管趋严、政策趋紧导致行业发展进入了较为缓慢的阶段。

2018-19年,配套政策逐渐规范,行业又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根据目前的政策,互联网诊疗行为和成立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于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且提供慢性病复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明确类目的服务,不能提供初诊服务。

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整理

三、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 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

图:指数PE/PB

图:指数市场表现

钢铁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企业价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红利折现模型、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无杠杆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净资产价值法、经济增加值折现模型、调整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账面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成本重置法、实物期权、LTV/CAC(客户终身价值/客户获得成本)、P/GMV、P/C(customer)、梅特卡夫估值模型、PEV等。

图:主要上市公司估值对比

2.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

内容型平台业务向在线医疗服务延伸。平台在获取内容授权流量收入的同时,拓展在线问诊、医药电商等收入。

文章认为,互联网医疗内容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预计为302.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扩增至625.7亿元。其中,2020年受疫情影响,医药企业的营销预算缩减,医疗内容授权流量收入下降,而在线问诊和医药电商收入增加。

图:互联网医疗市场内容;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Wind

驱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技术创新

为了避免政策的不确定和模式的不明晰,我们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可以跳出远程诊疗传统业务,向大健康管理模式转型,以诊疗为核心业务并向外延伸,从“有病治病”的被动医疗模式转变为国民主动进行大健康管理。

(2)政策助力

医药流通由“多票制”向“两票制”演化。过去医药在B端流转采取“多票制”,药品从出厂到医院/药店的过程中,需经历多层经销商流通,冗杂的分销模式抬高药品成本,同样使得分销流程的管理与药品流向的追踪难度加大。

2017年1月,政府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标志着“两票制”正式落地。在“两票制”流通模式下,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大幅减少药品从药厂到医院的流通环节。

“一票制”目前处于萌芽阶段,“一票制”指药品从药厂到达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医院和药房)过程中,仅开一次发票,省去中间代理商家,药厂货款直接对接医保基金结算。

2019年11月,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提出推进医保经办机构直接与药品生产或流通企业结算货款这一模式;2020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同样提出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

若“一票制”最终推广,传统经销商的角色将完全消失,B2B平台或成为药品交易双方信息公开与沟通的唯一场合,B2B医药电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3)大众接受

用户对互联网医疗平台信任度低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催化下,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价值凸显,提升了大众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认知和各平台流量,提高用户粘性,并推动行业用户逐步渗透。

图:在线问诊数据

(4)事件驱动

图:新闻指数

3.3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表:常见行业风险因子;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

风险主要为医保对接进度风险,由于线上医保支付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互联网无法替代线下药店、实体医院职能,在对接医保、监管处方、控制费用方面进度需逐步推进,不会一步到位。

4. 竞争分析

平台布局医生端内容,更有利于聚拢医生资源

互联网医疗行业竞逐者不断。尽管医疗内容平台具备医生、用户、内容资源,相对于多数企业已更具互联网医院的拓展优势,但医生是平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平台较难维护的资源。

其中,少量内容平台同时布局医患两端内容,如快速问医生与丁香医生等,积累了百万医务资源。为平台的内容与服务输送专业医生,更有助于在线医疗业务的发展。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使用在线问诊服务时,用户对布局医患两端的平台的选择意愿较其他内容型平台高。

图:我国互联网医疗内容平台

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与国际比较:

(1)政策方面

商保维度:相比于美国高度市场化且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商保医疗系统,中国的自费医疗支付过半,商业保险渗透率极低。2019年,居民自费医疗支出占比50%,商业保险支出占比仅5.6%。商保的地位可见一斑,自然也无权利无激励推广互联网医疗,推动发展。

时间维度:美国18世纪就提出“医药分业”的概念。2002年T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