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期镐京与洛邑的关系是什么样呢?周平王为什么要迁都当时镐京和洛邑分别是现在的哪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西周初期镐京与洛邑的关系是什么样呢

镐京和洛邑同是周朝国都,只不过是一个老家,一个新家。

镐京所在地是周朝龙兴之地,周人在这里出发向东突袭商朝,周武王得胜后,仍旧定都镐京将新占领的地区分封给其他功勋作为封地。

镐京地处西边,不利于周朝对东方的控制,周武王有意在东边洛水、伊水之间营建新都。

周成王继位后,原商朝遗民在武庚的鼓动下联合周王室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周公历时三年才平定叛乱。

叛乱平定后,周公加快新都营建,经历九个多月建成洛邑,作为监视、管理商朝遗民费据点。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邑正式成为周朝新都。

周平王为什么要迁都当时镐京和洛邑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平王东迁”被视为西周时代的结束,东周(也就是春秋时期)的开始。

镐京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洛邑则位于河南洛阳市。

(平王东迁路线)

平王为何东迁?

  • 避戎” 说和“受逼于秦、晋、郑诸侯”说

《史记•周本纪》“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冦。”

周平王东迁的原因,古代史学家大都认同司马迁的说法,认为周平王东迁是为了西边犬戎的威胁。

(犬戎之乱)

周朝时,四方的少数民族被称为“北狄、西戎、东夷、南蛮。”而从周宣王始,犬戎逐渐成为周王朝主要的外部威胁,特别是到周幽王的时候,西夷犬戎攻入镐京,杀周幽王,已至即位的周平王为避犬戎,只好东迁。

然而,这种说法在近年来,颇受质疑。

钱穆《国史大纲》提出:“《史记》不知其间曲折,谓平王避犬戎东迁。犬戎助平王杀父,乃友非敌,不必避也。”

(各诸侯势力大增,王室衰微)

其实,历史上很少提及在东周末期,有一段“周二王并立”的时期(周平王与周携王),此时周王室内部大乱,实力也大不如前。各诸侯国相继崛起,秦占岐西之地、晋吞并小国,占河西之地、郑据河西之地,齐开拓沿海地区。

各诸候深知现在形势的变化,但毕竟周王室才是正统,余威尚在,他们需要“一个周王”承认他们所霸占的周朝土地的“合法”性。自然而然,最终留下的“周平王”与各诸侯达成了某方面的承诺,以至于在各诸侯的帮助下,晋文候杀死携王,拥立周平王。秦国想要吞并西边更多土地,晋、郑等国想要更好控制周王室,便“胁迫”周平王东迁,自己还取得一个护送天子,忠诚之名。

  • 自然灾害频繁所迫

(西周主要封国)

早在文王时期,就由于干旱缺水,文王迁徙到程邑。三年之后,又从程邑迁至丰邑,古文献明确指出是因为干旱灾荒。

《逸周书•大匡》:“维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诏牧其方……”

而从周厉王到周宣王,不仅旱灾不断,还频发地震。宣王末年,由于西北关中一带连年干旱,洛、泾、渭三川干涸,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再加上岐山一带的地震频发,人民已经不能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生活。

著名历史学家蒙文通曾指出“厉幽宣平凡历一百五十余年,而旱灾与人民之流徙不绝于诗,此国史上一大故也。”

洛邑处于周朝的中心,是西周在中原地区的重要据点,具有有利于周对四方诸侯征收赋税,掠夺东方,南方财富,囤积物资的优势。西周末期,诸侯集中于洛邑周围,其政治地位也随着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综合考虑,洛邑是周最适合迁居的地点。

总之,关于平王东迁还有多种说法,多种原因,欢迎大家一起补充,如果我有写的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家纠正,谢谢。


参考资料:

王雷生《平王东迁原因新论—周平,王东迁受逼于秦晋正诸侯说》

潘明娟《 自然灾害是雨下的西周末期政治重心东迁》

兜兜

为什么古代镐京多次被犬戎攻占因为哪些因素

为什么洛阳这个看门狗在安史之乱把安禄山放进来祸害大唐?洛阳开封把燕云十六州给了契丹让两宋被揍300年

视频加载中...


镐京的读音

镐京 1.古都名。

西周 国都。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 沣水 东岸。周武王 既灭 商 ,自 酆 徙都于此,谓之 宗周 ,又称 西都 。《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 镐京 辟廱。”其后 汉武帝 在此凿 昆明池 ,遂沦入池内。今 丰镐村 、 镐京观 一带发现有 西周 遗址和墓葬。2.借指京都。唐 张说 《奉和兴庆宫酺宴》:“ 镐京 陪乐饮,栢殿奉文飞。”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问小儿队》:“ 镐京 广燕,方云集於缙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