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项羽的评价(司马迁《史记》里是怎样评价项羽和刘邦的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司马迁《史记》里是怎样评价项羽和刘邦的

【我是头条号作者、国际问题专家高尚涛,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您的阅读和评论】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引人深思,让我印象深刻,在这里说一下(对刘邦的评价就算了):

(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为天下笑,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项羽自以为战功了得,处处依靠和信赖自己的个人才智,不重视学习古人的智慧。认为自己就是要做一个霸王,想用自己的蛮力征服别国、经营天下。用了才五年的时间就国破家亡,身死东城,成为天下的笑柄。这时候还不醒悟,不反思自己,已经大错特错。还说什么“这是老天要亡我,不是战争的罪过”,简直太荒谬了。

司马迁从人事的角度,对项羽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对项羽的性格弱点和战争结局也做了精彩点评,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司马迁知天吗?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但项羽一生,未尽人事,盲目怨天,是智慧不够的表现,司马迁从这个角度对其进行批评,也很有道理。

用一句话评价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李清照充满愤懑的一首诗。项羽与刘邦争天下,是非得失难以评说,但项羽的操守、气节是令人感慨的。

诗人用项羽之“典”,表达了自己的国恨家仇,鞭挞了南宋的当权者东渡保全,苟且偷安。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楚汉相争,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之项羽,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率领江东八千子弟,纵横疆场,逐鹿中原。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消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

此后项羽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史记》载:(项羽称)“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顶天立地的项羽,在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的印迹:“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最后屡战屡胜但大脑平滑、政治上弱智的西楚霸王竟败亡在屡败屡战,高智商、高情商的刘邦手下。

直到临死前,项羽还认为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就是有这样的认识,当乌江亭长要用船送他渡江,劝他东山再起时,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谢绝了亭长的好意。

一、霸王祠中两首诗

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就是两千多年前楚汉争霸时“十面埋伏”的古战场,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之地。

在和县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上,从汉代起就建有霸王灵祠。

在霸王祠享殿东山墙的内壁上,镶嵌有两块大理石镌刻的石碑,分别刻着唐朝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还有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二、针锋相对的两首诗

项羽该不该重返江东,即使他真的回到江东,那里的父老子弟对他又是什么态度呢?项羽还能够再次挑起烽烟四起,逐鹿中原的大战并从而转败为胜,扭转乾坤吗?

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及史家因见解不同,而争论不休。

霸王祠墙上杜牧和王安石的诗,就是分别代表了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

(1)杜牧诗《题乌江亭》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杜牧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项羽刚愎自用,遭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能算一个“男儿”呢?有愧于其英雄称号。讽刺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

杜牧认为战争的胜负亦未可知,也是难以预料的,失败了并不要紧,项羽才31岁还很年轻,如果能“包羞忍耻” ,忍辱负重,韬光养晦,采纳忠言,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可知。可是项羽不图重新振作,自暴自弃,一死了之,是极其错误的。

(2)王安石诗《乌江亭》

译文:频繁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呢?

王安石认为烽火连天的战争让百姓疲命,项羽的失败是无可挽回的。即使是他想要卷土重来,江东子弟也不会答应,没人肯供他驱使了。项羽已失去了民心,连家乡的百姓都不拥护他了,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3)杜牧、王安石的观点截然相反,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惧失败的无畏精神,是借题发挥,赞扬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是诗人咏史;而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是政治家的咏史。最后的反问道出了人心向背的历史趋势。

三、李清照诗《夏日绝句》

宋代诗人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用楚霸王故事做题材 ,实际上是借项羽不肯对敌人屈膝投降的行为来讽刺南宋王朝腐朽无能,对敌妥协投降的政策。头两句讲一个人的生死都应该成为英雄。第三句点出她对项羽的赞美,第四句用“不肯”赞扬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行为,给予楚霸王以充分肯定。

结束语:时光荏苒,曾叱咤风云,力拔山兮气盖世之西楚霸王千秋功罪和楚汉争霸及其评论它的华彩诗章,早已淹没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之中,惟掩映在绿草鲜花、苍松翠柏间的霸王灵祠游客们仍络绎不绝……

对历史人物,项羽你是如何评价,如何看待的

说到项羽这个人,出身名门世家,是个落魄的公子哥,有点富家子弟的特征。

项羽战绩卓越,就凭他在巨鹿之战中用破釜沉舟战法打败秦军,破釜沉舟就是连做饭的锅碗瓢盆都砸了,把渡船给凿了,不留任何后路,誓死不归,以敌人决一死战。这样可以做到鼓舞斗志,激发士气,以一敌十,以十敌百,最终以少胜多取得胜利。

项羽这一生很少有败绩,几乎百战百胜的,为有垓下之战中刘邦六十万大军对项羽十万大军,被刘邦围困于垓下,韩信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战法击败了楚军, 最终落得乌江自刎,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渡船过江。

楚汉之争是争天下,而不是一场战役的胜负,所以项羽每次都能打胜仗,最后却还是输了,就是因为他打完之后,并没有守住地盘,欠缺战略的考量。项羽就是没有认清楚这点才会失败。

但是,论用兵打仗这点来看,在某一次战役来讲,项羽是会胜过韩信的,但是如果长期战争,项羽可能是会输给韩信,因为项羽比较欠缺战略思维。

项羽太过于年轻气盛,缺乏政治老炼,不善于治国,没有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