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五一手抄报图片(二年级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二年级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图片

二年级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图片:

        五一劳动节又叫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一种国际性的节日。五一劳动节的由来是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罢工取得胜利,具有纪念劳动者获得合法权益的意义。

        我国一共有7个法定节假日,其中劳动节就占据了一个名额,而劳动节并不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而是国际性的节日,最早来源于美国芝加哥工人罢工的胜利,后来在多个国家普及,意义就是为了纪念劳动者获得合法权益、无产阶级的一次伟大胜利。

        劳动节最早来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的工人罢工运动。在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爆发了一场8个小时的罢工运动,最终以工人胜利告终,无产阶级的劳动者们取得了权益上的胜利。

        在1889年恩格斯在社会主义集会上提出将美国工人罢工的5月1日设立为五一劳动节,庆祝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后来多个国家也开始在5月1日庆祝劳动节,中国在建国后甚至将劳动节设立为法定节假日。

        劳动节最初的寓意和价值就是庆祝劳动者获得合法权益,这对于全世界的劳动者来说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从1889年正式设立劳动节,一直到如今,劳动节依然具有这样独特的意义从未改变过,在中国甚至将其设立为法定节假日,让我们铭记劳动节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内涵。

劳动手抄报图片简单漂亮字少

    “五一”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关于“五一”劳动节的由来是这样的: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当年,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当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悠悠万事,劳动使成。开设劳动课是完善劳动教育的关键一步,也让教育本身变得更加完整。未来,强化劳动教育的过程性体验,优化成绩评价机制,需要警惕功利心和走过场,避免劳动课沦为鸡肋。让孩子真正爱上劳动、享受劳动,从中收获快乐与成长,我们的教育变革正在扎扎实实推进。

庆五一手抄报图片最好看的十份

  一、制作学生手抄报中的精
  首先,内容要精,由于手抄报的读者大部分是学生,其认知水平有限,因而在内容选择上应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有教育意义或能够陶冶情操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切忌长篇大论,也可以设置美文鉴赏,以提高小报的含金量。其次,选纸要精,在纸张的选择上应尽量选取质地较厚一点的纸张,以便于制作。第三,制作要精。在制作规格上要严格遵循手抄报的制作原则,四开为宜,确定合适的边距与中缝,报头内容要完整,应包括报名、主办班级、时间、期号、主办人姓名等,使读者一目了然。
  二、制作学生手抄报中的巧
  手抄报内容要有很强的可观性,在选材上,应做到“巧选材,选巧材”。其次,版面要巧。大面积内容确定后,会出现一定的空隙,此时,应当做个花边或插图来弥补不足,使整个版面恰到好处,天衣无缝。
  三、制作学生手抄报中的美
  在手抄报创作中要力求做到”两美”:形式美,手抄报中不能是整版的一种字体,合理搭配,尤其是某一些标题、插图应通过多变的形式,给读者以清新悦目的感觉。色彩美,力求在变化中寻求统一,颜色以清淡为主,不能大红大绿,一般情况下文字要用黑笔来写,以求明了。标题,花边、插图、美术作品等,可用彩笔来做,但应注意分寸,绝对不能喧宾夺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