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写的是什么事情?《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寻隐者不遇》写的是什么事情

唐朝诗人贾島被称为苦吟诗人,用字方面极下功夫,留下不少名句,如“题李凝幽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忆江上吳处士“中的“秋風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还有一首“送无可上人“中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都是千古佳句,他在最后这两句下面专门注了一首绝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眼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他用三年觅得两佳句,若不被知音欣赏,只好回老家高卧一辈子不作诗了。贾岛写诗,大多用功力于五言一联,一联既得佳句,再配首尾,以成全篇,这样作诗,先有章句,再有思想内容,思想内容是从一联诗句中生发而来,他这一方法影响了晚唐和南宋的一些诗人,往往是有佳句而无全篇的佳作,就贾島上述几首诗,佳句传世千年,诗却不属上乘之作,就以人们熟悉的“僧敲月下门“那首,每二联之间缺逻辑关系,从全诗看,主题和时间性都不甚明白。

但这首“访隐者不遇“却有所不同,不仅着眼锤字炼句,谋篇構思同样煞费苦心,“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但问话省略,而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可知问的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省略,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话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以“云深不知处“答复采药在山中何处的问题,仅二十字包含了三问三答,简练而又有層次,同时这首诗的艺术形象似不着一色,其实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青与白,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诗人寻隐者,应是对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白云赞其高洁,青松赞其风骨,写景中含有比兴之意,钦慕而不遇,突出诗人怅惘之情。这首诗为世人熟悉,且很有画面感,常有画家喜画诗意图,现选几幅大家欣赏。
亚明作,
何海霞作,
项维仁白描画。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寻隐者不遇”的意思是:去寻找采药人(隐者)却沒有遇到。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

一一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诗的意思:我来到苍松下,询问小学童;他告诉我说,师傅已经进山采药去了。

同时,他还对我说,在这座大山里,云雾缭绕,没人知道他的行踪。

作者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曾出家为僧,号无本。自称“碣石山人”。据说贾岛的才华。受韩愈赏识,后还俗参加科举,却累举不中第。到唐文宗的时又被排挤,被贬为长江主簿。

贾岛被人称“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他的“推敲”在锤字炼句、谋篇构思方面很是下功夫。这首诗就充分说明了他“推敲”的能力。

《寻隐者遇》这首诗,作者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写作方法,描写了寻访不遇者的那种焦虑心情,展现了真正隐者所具有的思想和性格。虽然作者去寻隐者不遇,但通过生动活泼的对话描写,隐者的形象已在读者心中呈现出来了。

诗中的隐者是山里的一个采药人,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隐士。贾岛对他有崇拜之意。作者是一个知识分子,他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青松白云之间世界来“寻隐者”,原因是耐人寻味,这和他想逃避现实社会,摆脱世俗的束缚有很大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意思是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释
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说。  
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⑦处:地方

扩展资料

鉴赏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着诗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层递进,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答:“言师采药去”,从全诗的结构看,从环境氛围的渲染,进入到行动的白描,从抽象进入到具体。我国古代有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秦皇汉武,就是一种典型,乃至秦汉方士盛行,欺诈成风。与此不同,高蹈世外的隐者注重的是自身修炼。在隐逸生活中,悟道、养生与服药(保健养生之药)构成主要的内容。魏晋以还尤其如此。因之,对隐者说来,采药是一项有重要的活动,其效用或还不仅在于服药能养生,更在于为采药而攀峰登岭,就是极好的体育锻炼。于是,对于真正的隐者,善悟道,擅养生,能采药也就是三位一体的事了。道行高深就表现在鹤发童颜,往来如天马行空。童子言师采药去,正是把隐者这一典型特征揭示出来,同时添了诗人伤其不遇的惆怅。

  第二答,是针对诗人何处采药的问话而来。

  这一答很明确肯定,似乎给了诗人若干追寻的期待,不过紧接着第三答一转,好像是猜到了诗人的这种期待,最后给了一个没有结果的回答:“云深不知处。”

  这时,山峦之高峻,云霞之深杳,隐者之神逸,蓦然跃进读者的想象中。

  围绕这几句答话,实际有两种表现结构在交织演进。一是隐者的行为表现结构,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恍惚迷离之感,充分呈现了隐者的风神。一是诗人自己的感情表现结构,它由惆怅而期冀(不遇到知在此山中),由期冀转而更深一层的惆怅,流露出终不可及的慨喟。诗人本来是僧,后还俗,但仕途并不得意,因此始终倾羡高洁超俗的世外生活。“但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际不独是诗人对隐者的描绘,也正是诗人自己所追求向往的人生境界。

  世谓贾岛的诗过分陷于字句的“推敲”,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往往有佳句而无佳篇;此诗却刚好相反,在谋篇构思方面煞费苦心,无佳句而有佳篇。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古诗《寻隐者不遇》谁写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其诗如下: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该诗可以说是诗中有画。

读完这首诗,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即在读者的面前展现。

虽然这首诗对提倡出世的隐者生活加以美化,在今天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但是在艺术上却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诗中:

寻~寻访。

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多半是失意的知识分子。

童子~在这里指的是隐者的弟子。

言~指的是童子的回答。

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由于山高云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贾岛(779~843) 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早年为僧,以诗投韩愈,得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