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由来和传说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由来和传说

  • 01

    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 “中元节”“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清明节是以家族为单位来祭祖,中元节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祭祖,而下元节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祭祖,华夏民族要在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场面宏大,庄严,神圣,看上一眼,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是

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是

  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下元节这一天人们祈愿神灵,享祭祖先,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另外,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有一个满月。以下分享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是?

  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是1

   下元节的来历

  下元节来源于道教三官中的水官,道教在农历十月十五这天有“水官解厄”的说法。

  ——清朝西周生在《醒世姻缘传》中写道“又到三官庙叩头,祝赞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水官解厄

  相传每逢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来临,水官就会下降凡间,考察人间善恶疾苦,记录下来并上报天庭,以此解除人间百姓的厄运、灾难。

  下元节还被称作“下元“、”下元日”。

   下元节的风俗

  在民间下元节的风俗主要有修斋设供、祭祀神灵祖先祈福免灾。

   1、修斋设供

  在道教尤为受重视,要设供斋(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还要斋戒(祭祀之前,要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内外洁净,以示敬意)。

   2、祭祀神灵祖先

  民间在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这天会准备丰盛饭菜用来祭奠逝去的先祖,以祈求祖先庇佑,免于灾祸。

  福建莆田一带还会在田间地头祭奠水神,祈求风调雨顺,农作物丰产丰收。

  民间工匠这天会祭奠炉神——太上老君。

   3、祈福免灾

  《中华风俗志》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下元节这天,会在道观做道场,持斋诵经,祈求下元水官为人间排忧解难,保安康。

  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是2

  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又称为“下元”、“下元日”、“下元诞”、“下元水官节”,来源于道教的“三官”也就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的生辰日,其主要习俗是祭祖、祈福、修斋设醮以及吃节令食物。

  关于下元节的来历,说道家有三官,谓之天官、地官与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水官解厄,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对应天地水三官的生辰日,在古民间传说中一般神灵的.生辰日都是祭祀日,和祭祖是一样的说法,这就是下元节的由来,下元节水官解厄,和民间所说的祈福思想也是互相吻合的。

  下元节在民间有人说是鬼节,这是错误的说法,下元节作为一个民间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和人们祭祀先祖和神灵有关,并不存在鬼节一说,从下面的下元节风俗习惯就可以得出结论。

  下元节的习俗在民间一般有这几个,首先说的祭祖,祭祖一直以来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到历史长河之中就存在,其存在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祭祖是民间人们对祖先的思念与情感寄托,是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其影响意义流传至今。

  另外就是祈福,祈求丰收的农祀,祈福自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了,古时人类生产力不足,自身科技水平有限,远不远达不到衣食无忧的水平,祈福就成了当权者与民间的一个折中之道,虽然并没有效果,但有一个积极的影响,就是赋予人们的希望,对来年生活水平的改善,也是一种生存的动力信仰。

  另外就是关于吃节令食物,特色的饮食文化一直以来是中国各地风俗习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对于古时人们,吃乃最重要的事情,原因还是上面所说,是古代生产力不足的因素,对于人们能不能吃饱吃饭

  是古代人们对于富裕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对于逢年过节等大大小小的节日,重要日子,吃上一顿好的食物,就代表着对节日的看重,也是人们所说的仪式感。

  关于下元节,其实还有很多小道途听,但大多是没有依据的,民间对于下元节,有太多的负面做法,导致下元节传承到如今,基本以及很难传承下去了,也是如今不提倡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能讲节日传承下来

  我觉得就是要将下元节最宝贵的文化思想提炼出来,并加以改进推广,比如下元节祈福、解厄,其积极意义就是代表人们对未来人生发展的一种美好祝愿,也是一种正能量,能激发美好社会的产生。

  文化本来就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让一个好好的节日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我想大家都有一定的责任吧。

  下元节的来历和风俗是3

   下元节的来历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的风俗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