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乱终弃了太子以后(历史上立了太子之后要废掉,困难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历史上立了太子之后要废掉,困难吗

太子的事说起来很复杂,豹眼想了解一下,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人曾经被立为太子?有多少太子被废?有多少被废的太子重新被立?有多少太子是皇帝亲生的?有多少太子能够最终上位?有多少帝位不是传给了太子而是太弟或太孙?

诸如此类,让豹眼懵逼,却找不到确切的数据。与本题无关,也就不必再费那个劲啦。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太子被废,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苏,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长子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许多人把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作为中国第一位皇太子,但没有史料佐证。

豹眼查阅《史记·秦始皇本纪》,并没有关于秦始皇立扶苏为太子的记载。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秦始皇东巡,到了平原津时就病了,而且病情越来越重。于是,就用玉玺作诏书给公子扶苏说:“回来办理丧事,在咸阳埋葬我”。

这里明确记载是公子扶苏,而不是太子扶苏。没有记载秦始皇立太子一事,或许因为秦始皇自以为长生不老,就没准备让别人接班。

嫡长子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就被发配北方,协助蒙恬修筑长城。

秦始皇感觉不行啦,就想把扶苏召回,主持丧礼,继承皇位。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当时,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陪同秦始皇巡游。赵高与李斯串通修改了遗诏,立胡亥为太子,之后假诏赐死扶苏,让胡亥继承了皇位。

从《秦始皇本纪》来看,秦始皇本人并没有立太子,胡亥这个太子也是赵高、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而改立的。

有史料可查、皇帝亲立的太子,最早是刘邦所立的太子刘盈。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即皇帝位,就以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这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皇帝自己确定的皇太子。

虽然是刘邦自己立的太子,但也不很满意,就想废掉他。

据《史记·吕后本纪》记载: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太子刘盈是刘邦与吕后所生嫡长子,为人仁弱,汉高祖刘邦就以“不类我”为由,常常想废掉他。

这个“不类我”,并非怀疑吕布出轨,不是亲生。而是指性格仁厚、软弱,不像他那么多流氓无赖的样子。

此时,刘邦宠幸戚夫人,认为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很像他。

戚夫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将来继承皇位,日夜啼哭,请求刘邦改立如意为太子。

刘邦经不住戚夫人的眼泪攻击,加上不太喜欢刘盈,就想废掉太子。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因为年老色衰,刘邦外出征讨,就把吕后作为留守,而让戚夫人伴驾。一来二去,吕后说不上话,逐步被疏远。有好几次,如意几乎就取代刘盈为太子。

幸亏大臣们力谏,留侯张良给出了个主意,太子刘盈才保住了其位子。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想废掉太子,群臣纷纷反对,御史大夫周昌最为强烈。

刘邦就问周昌是个啥原因,周昌口吃,且盛怒之下,说话更不利索: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意思就是,你别看我说话不利索,然而我可知道这么做不行。你要想废掉太子,我坚决不答应。

刘邦看到这个情况,也笑了,暂时停止议论这个事,但刘邦并没有彻底放弃废太子的打算。

吕后感觉到了压力,就向张良求计。张良就建议吕后,让刘盈去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

在一次宴会上,刘邦看到太子刘盈身后站着四个老头,询问之后,才得知是自己多次请他们出山而没有前来的商山四皓:

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

刘邦一看,清楚太子刘盈已经羽翼丰满,不可动摇,也就打消了废除太子的打算。

由此看来,皇帝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说啥就是啥。但废立太子一事,事关国家社稷的命运,也绝不是一句话的事。

在历朝历代,也经常发生太子逼迫父皇退位的事,如玄武门之变,就是太宗李世民,把他老子赶下了台。

但总体而言,太子还是斗不过皇帝,多数情况下,皇帝想废掉太子几乎还是一句话的事。

就以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子废立一事来说一下,这事太过稀松平常,就不必引经据典,简单说一下吧。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是为章怀太子。

不久,李贤被废,李显被立为太子。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临朝听政。

次年,武则天就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改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之后,武则天自己称帝,把唐睿宗又废掉了。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都想做太子,武则天也想把皇帝的位子传给老武家。

狄仁杰就对武则天说:

“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

狄仁杰的意思是说,等你驾崩后,如果你侄子登基继位,还没听说有把姑母供奉在太庙里的。只有立儿子继承帝位,才可以配享太庙哦。

狄仁杰更劝说把庐陵王李显召回。

李显回都后,皇嗣李旦主动请求逊位给庐陵王李显,武则天遂立李显为太子。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革命,逼迫武则天禅位,李显再次复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从武则天主政时期,这个几位太子的废立来看,虽然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但太子之位就跟玩偶差不多。即便做了皇帝,也是说废就废。

由此看来,太子废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就看谁比谁厉害。

太子党一向是高危职业,一荣俱荣,一败俱败。皇帝与太子的权力争斗一直是宫廷争斗的主旋律,总体而言,太子还是斗不过皇帝。废掉太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事,但绝不是一句话就解决问题的,最终还是取决于势力。

李世民为夺权而诛杀太子、齐王之后,却为何放过了唐高祖李渊

现在的电影电视里确实有很多人为了皇位什么是都干的出来。杀兄弑父的屡见不鲜。事实的历史这样的事少之又少。

古代以孝治天下,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夏朝最早的法律,不孝罪都是头等大罪。禹刑之属三千,罪大莫于不孝。也就是说夏朝的法律有三千条,最大的罪就是不孝罪。由此可见不孝罪在4000年前的分量。

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大唐第一个辉煌盛世,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世界,是世界的文化政治中心。引来无数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大唐一睹盛世风采。

李世民一生功绩无数,贤德万字难诉。但杀兄一事千百年来始终为人诟病。要说当时李世民既然已经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为什么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连老子也办了。

第一个原因就是一个孝字,这个得非到万不得已,即使是万不得已也是很难的一个决择,弑父是一个天大的罪过,不是一般人能够能承担的。

第二个原因,李世民也没有必要弑父。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已经没有了选择。就剩下李世民一个儿子了,皇位只能由李世民来继承。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目的已经达到,何必多此一举冒天下之大不为。

最后事实也证明,李渊很快就让了位。事实也证明李世民确实是个好皇帝。

太子宝座都打造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