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有哪些功绩?平原君是个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有哪些功绩

翩翩公子平原君是赵国人,名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赵武灵王的儿子,惠文王的弟弟,魏国信陵君的姐夫。在诸多公子中赵胜最为贤德有才,与战国其他三位公子一样好客养士,门下宾客大约几千人。平原君担任过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曾经三次离开宰相职位,又三次官复原职,封地在东武城。

1.古有一笑倾城,但也有一笑致命。

平原君家住高楼,对面刚好是民宅,一天他的小妾看到楼下一个跛脚人打水,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瘸子就来找平原君,要求平原君杀掉嘲笑他的爱妾。平原君假意答应,事后嘲笑那瘸子不知好歹。事情传开后,平原君门客认为他喜好美色不爱士人,所以便纷纷离去。平原君意识到了错误,便杀了爱妾,登门去给瘸子谢罪。门客又陆陆续续回来。

我个人认为平原君杀妾谢罪纯属于沽名钓誉。作为皇权贵族如果平原君家教严格的话,美人也就不会当街耻笑跛脚男人,这也说明平原君人品方面也存在缺陷。虽然小妾有错在先,也不至于死罪。但平原君为了“好客养士”的名誉不得不杀了爱妾。红颜祸水啊,真有点替小妾鸣冤。如果当初跛脚找到平原君时,平原诚心诚意向跛脚道歉,并对爱妾家法处置,我想今天读到的历史定另当别论。说到底平原君还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伤害了无辜的人。

2.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平原君虽礼贤下士,但不善于识别人才。十九人中只差毛遂一人,且听我慢慢给你道来。

战国末期秦国气势强大,秦王野心勃勃企图雄霸天下。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曾派平原君去求援,当时拟推楚国为盟主,订立合纵盟约联兵抗秦,平原君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结果选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没有可再挑选的了,没办法凑满二十人。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到前面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让楚国作盟主订下合纵盟约,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平原君道:“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有几年啦?”毛遂回答道:“整整三年了。”平原君说:“有才能的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出来。先生寄附在门下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们从没有称赞推荐过你,我也从来没听说过你。”毛遂说:“就请您今天把我放在口袋里吧!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整个锥锋都会脱露出来,不只是露出一点锋尖,应该早就脱颖而出了。”

平原君最终同意毛遂一起去楚国。大殿上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不见成效, 这时有胆有谋的毛遂坐不住了,手持宝剑走上宫殿,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以恐吓、激励、唤起仇恨为主题,向楚王陈述合纵盟约的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平原君感叹说:“我以后不敢再鉴定人才了。毛先生三寸不烂之舌,强似百万雄兵。我实在是有眼无珠啊!”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毛遂自荐不仅仅告诉我们要勇于自荐,还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更要有“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的耐心,当今互联网时代,这些都是我们身上所缺失的。

3.如果说毛遂一人胜似”平原君”的百万雄师,那李同就是平原君的阿拉伯神灯,给黑暗中的平原君指明生的方向。

长平一战赵国全军覆没,秦国乘胜包围了都城邯郸。赵王为解邯郸之围,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虽然楚国同意出兵,各国救赵的军队也在赶来的路上,但远水救不了近火,秦国对邯郸的围攻不断加剧,眼看邯郸就要沦陷!对就是沦陷,沦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破家亡。这时的平原君一筹莫展,恨自己空有三千门客,多是饭桶,!此时,一个小官的儿子李同向平原君提出了散家财招募勇士的建议。平原君听从了他的建议,招募了三千人组成敢死队,由李同率领,向秦军发起攻击。秦军被迫后退三十里,这时各国的援军也赶到了,终于解了邯郸之围,而英勇奋战的李同却为国家战死沙场。

平原君礼贤下士、招揽人才,这是作为一个领导人所必备的要求,但人才不是空有虚名,更不能因此而沽名钓誉。既然食客良莠不齐,那么领导人就要具有伯乐的眼光善于挖掘人才、识别人才、利用人才。否则,纵有三千门客,也只能成为“吃客”。难怪司马迁评价他为:平原君是一个乱世之中风采翩翩的公子,但是不能识大局,利令智昏。

平原君是个什么人

平原君名字叫赵胜,是赵国赵武灵王的儿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被封于山东诸城,被人们称为“平原君”。

赵胜,礼贤下士,门客达三千人。后来,赵孝成王继位后,拜他为相。

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不久,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形式危难。赵孝成王让赵胜向魏国楚国求救。赵胜纠集门客挑选人去楚国,门客里有一人叫毛遂的极力要去,毛遂在赵胜家已经吃住三年,赵胜几乎不认识她他。

在毛遂的要求下,赵胜带领说客队伍到了楚国。果然毛遂说动了楚王援助赵国,楚国答应派春申君黄歇带楚军帮助赵国。

邯郸战役是赵国保卫之战,赵胜散尽家资用于抗战秦国,他家里除夫人以下全部编入队伍里去了。邯郸战役经历近三年时间,赵胜的妻子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自己连续写信给信陵君求救。信陵君苦于没有权利调集军队,后来赵胜催促急了。信陵君只好偷了为王的兵符,调来军队去救赵国的邯郸。最终楚国春申君的军队和魏国信陵君的支援部队,与赵国的军队里应外合,打败了秦国。

可以说,平原君赵胜救了赵国。

赵括不如他父亲赵奢的地方在哪里

后世嘲笑赵括“纸上谈兵”,实际上是典型的以成败论英雄。以长平之战时秦、赵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国君的战略意图来看,即使赵奢在世,赵国可能仍会失败,不过一定不会惨败。

因此,对于赵括比赵奢差在哪里,我们不能主观臆测,现结合其父母对他的评价来略加探讨。

打仗态度:谨慎周到的赵奢,轻率冒进的赵括

赵括自幼熟读兵法,理论知识甚至超过了父亲赵奢。但赵奢并不因此就认为儿子是一位优秀的统帅,他的理由如下: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意思是说:行军打仗万分凶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为帅者需抱着如履薄冰的态度;而在赵括看来却如同儿戏,所以如果由他当统帅的话,赵军一定大败。

赵奢的话,反映了中国兵家对于战争的态度:谨慎,《孙子兵法》开篇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一理念也成了指导中国历代军事家的训言,我们看白起、项羽等战神领军打仗,表面上有如水银泻地般酣畅淋漓,却不知背后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

俗话说,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这就跟如今我们开车一样,越是老司机,态度越慎重;新手反而大大咧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战略大胆、战术谨慎,赵奢成名的阏与之战,就是秉承这种态度。

在廉颇等一众老将都认为阏与没法救的时候,赵奢却认为狭路相逢勇者胜,主动请战;

在出发后,他采取了麻痹秦军的战术,离开邯郸不到三十里就按兵不动,这一待就是28天,甚至旁边的武安被攻打他也丝毫不为所动;

在抓到秦军的间谍后,赵奢客客气气的伺候着,完了还送其返回。秦将真以为赵军被吓破了胆,毫无顾忌的围攻阏与。

赵奢隐忍了这么久,要的就是这效果。他送走秦国间谍后,立即全军拔营急行军,两天一夜到达阏与外围并且迅速的筑起营垒;秦军猝不及防,前来迎战;赵军则抢先占据北山后全线进攻,秦军大败,撤围而逃。

阏与之战,是秦军在商鞅变法后少见的野战失败。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赵奢以超强的耐心与隐忍,把迷惑战术发挥到极致,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雷霆之势直抵秦军背后,最终获得大胜。

而他的儿子赵括却完全相反,在白起的诱敌战术下,他率领的赵军主力丝毫不留退路的全部压上,结果被秦军包了饺子。当然,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秦军的主帅已换成了白起,所以才如此冒进。

最终赵军45万精锐一战尽灭,东方头号军事强国从此一蹶不振。虽然有双方国力差距的原因,但赵奢把战争看得太容易,绝对要承担头号责任。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