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合江亭记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求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

红亭枕湘江, 蒸水会其左。
瞰临眇空阔, 绿净不可唾。
维昔经营初, 邦君实王佐【案:此亭,
故相齐公映所作。 】。
翦林迁神祠, 买地费家货。
梁栋宏可爱, 结构丽匪过。
伊人去轩腾, 兹宇遂颓挫。
老郎来何暮, 高唱久乃和【案:宇文郎中炫又增其制。
】。 树兰盈九畹,
栽竹逾万个。 长绠汲沧浪,
幽蹊下坎坷。 波涛夜俯听,
云树朝对卧。 初如遗宦情,
终乃最郡课。 人声诚无几,
事往悲岂奈【事往悲岂那】。 萧条绵岁时,
契阔继庸懦。 胜事谁复论,
丑声日已播。 中丞黜凶邪,
天子闵穷饿。 君侯至之初,
闾里自相贺【案:前刺史元澄无政, 廉使杨公中丞奏黜之,
朝廷遂用邹君。 】淹滞乐闲旷,
勤苦劝慵惰。 为馀扫尘阶,
命乐醉众座。 穷秋感平分,
新月怜半破。 愿书巖上石,
勿使泥尘涴。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好!

《合江亭记》

          沿河西行,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望之秀美而娇小者,成都也。徒步四五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林荫之间者,锦江也。峰回路转,穿九眼,过廊桥,有亭翼于河上者,合江亭也。造亭者谁?不知道也。名之者谁?不知道也。观其势,乃府河南河交汇于此,携手同行,水乳交融,合二为一成为锦江。锦江之美不在水,在乎千年文脉,滔滔不绝,奔流不息,前程似锦也。
若夫晴日而天朗,银杏金黄而阳光灿烂者,倾城出动也。邀一好友,提壶老酒,醉卧于亭下,听千年蜀国硝烟滚滚,看巴蜀大地焕然一新,俯拾汩汩流淌的文化,遥想渐行渐远的雪山。呼叫杜甫,召唤李白,去薛涛家做客?空手而去,满载而归,脸皮甚厚者,埋剑煮酒也。

遥想备亮当年,弹丸之地,不毛入蜀,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结庐拜把,焚香叩首,伫立于合江之巅,锦江之首。斯时,主祭者是谁?埋剑煮酒也。

今之宽窄锦里,美女如云,皆持手机,前者拍,后者应,或立于树,或躺于椅,或吃,或喝或摆POSE,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往来而不绝者,外地人也。然合江而立,清风徐来,内心平静,无我无尘,酣乐之至。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临渊羡鱼,埋剑煮酒,酣醉飘逸,自得其乐也。贱民之乐,在于自娱自乐,内心乐才是真的乐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吾醉也。

已而夕阳西下,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江水濯濯,飘来酒香和鼓乐。游人去而酒吧乐也。然酒吧乐而不知煮酒之乐,煮酒之乐非常人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埋剑煮酒也。
2019.7.20

合江亭记与小石潭记同为游记,都描绘了美丽的景色,那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

认真读了宋代政治家吕大防的《合江亭记》和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两篇游记的写作意图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先说,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述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所以“记”的基础意图是相同的,只是前者更注重当地社会风貌的呈述,以表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后者更注重派遣被贬谪后的孤寂凄凉之情。

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翻译

“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翻译:这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看到两江汇合的景色而有所感慨。出自宋代吕大防的《合江亭记》。
原文节选: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合江亭记》是北宋政治家、书法家吕大防任成都府知府时所写散文。文中描写了成都合江亭的美丽景色,并对历代治理成都水利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文中还对兴修水利的利民意义进行了阐释,表达了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殷切的爱民之心。

合江亭记翻译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髙骈刚开始开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沟渠.渚者,合江旧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

合江亭记与岳阳楼记的相似之处

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合江亭记》文中描写了成都合江亭的美丽景色,并对历代治理成都水利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文中还对兴修水利的利民意义进行了阐释,表达了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殷切的爱民之心。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