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天地有正气 深情寄哀思——痛别崔军少将‖张抗
发布时间: 2023-07-11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天地有正气 深情寄哀思

——痛别崔军少将

张抗美

崔军少将走了

2022年12月17日,崔军少将离开了我们。虽然早就知道将军已年过九旬,各种疾病缠身,撒手人寰恐是旦夕,但得到消息,还是悲痛万分。我们又失去一位可亲可敬的革命兄长!

崔军少将

崔军,1928年11月生,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铁茄坪村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61支队副支队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副主任兼参谋长,1996年11月6日后任武警水电指挥部顾问等职。1988年,被授予武警水电少将军衔;1999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勋章后离休。

展开全文

初识将军

我和崔军夫妇(夫人黄小珊)认识十几年了,第一次见面的印象非常深刻。

崔军少将和夫人黄小珊

有一年,在北京西直门“国二招”参加一个以陕北老同志及子女们(黄土情)为主,还有《工人日报》《法制晚报》等媒体记者的活动,有几十人,现场很热烈。

有的同志是以前认识的,有的第一次认识,和崔军夫妇就是第一次见面。

有几位同志争着向我介绍崔军,说:崔军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崔田夫之子;“4821”留苏学生之一;是武警少将离休。然后,大家又向崔将军介绍我的情况,希望崔军及他的同学们能对贵州遵义革命老区人民的正义行为给予大力帮助。崔军当场爽快应允,并在随后的多年中,和他的部分同学都在关注着该问题的彻底解决。

当天,听到崔军的背景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但最使我惊讶的是崔军的豪放、直率、敢言。

在大厅里,听见崔军带着陕北口音说着陕北的事儿和人,议论最多的是因受小说《刘志丹》牵连蒙冤的点滴(在随后多年的活动中,这仍然是中心话题),还时时关注民生,针砭时弊。我为他身居高位,不图安乐享受、忧国忧民的情结感动。

这时,有同志大声介绍,崔军秉承了父亲崔田夫的优秀品质,从年轻时就仗义执言,打抱不平,到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为百姓奔走请命。

我曾读过李锐老同志为崔军的自传体《田夫之子》一书作的“序”,“序”里称崔是“婆婆嘴”,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管。真是名副其实。

此后,在参加各种活动、联谊会、看望老同志、缅怀老同志追思会时,总能碰到崔军夫妇,每次见面,崔军夫妇对我们总像亲人般的热情、亲切。

渐渐地,我对崔军的家庭情况和个人经历有了更多了解,更敬重他。

铮铮铁骨

崔军父亲崔田夫,原名崔文宪,1935年毛主席为其改名崔田夫。

崔田夫(1902—1978),陕西绥德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

革命前辈崔田夫

崔田夫青年时给地主当雇工。1925年秋接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农民协会,被选为村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任绥德南区农民协会组织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秘密农民斗争。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起,历任中共绥德南区区委书记、中共绥(德)清(涧)中心区委书记、中共陕北特委书记、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代理书记、陕北苏维埃政府副主席、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央西北局党务委员会书记和监察委员会主任、陕甘宁边区抗日联合会主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陕北行政公署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后任政协陕西省第四届副主席等职。1978年11月,在西安逝世,享年76岁。

崔田夫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忠诚、坚持真理,光明磊落,廉洁奉公,多年和企图篡改党的历史和人物的事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受尽折磨,绝不后退,大义凛然。

据《革命前辈崔田夫》一文介绍:因“《刘志丹》一书被定为反党小说后,崔田夫为该书说了公道话,差点被开除党籍,职务也越来越低。‘文化大革命’时期,崔田夫被打成‘彭德怀、习仲勋反党集团在西北的死党分子’,因此遭受迫害、身患重病。但他‘死不认罪’,还针锋相对地对造反派说:‘习仲勋和我相处时表现很好,打仗很勇敢’”。

崔田夫在大是大非问题上铮铮铁骨感天动地;在一心为公上也可以称为共产党人的楷模:精兵简政时,崔田夫坚持起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把爱人赵应清精减下来,由一名老革命改为干部家属。直到崔田夫去世,也只是享受遗属的待遇。对此全家人无怨无悔。

当年在陕北,周总理、朱老总等领导一直尊称崔田夫为“老掌柜”。

崔田夫的传奇经历在民间口口相传,绥德革命烈士陵园负责人王树才为之感动,历经数年,写了一部传记《陕北共产党的老掌柜崔田夫》。

《陕北共产党的老掌柜崔田夫》 王树才著

“4821”

崔军说,他的出身,命运注定要与苦难同行。

1934年,陕北游击战争形势紧张,6岁的崔军连同母亲赵应清和3岁的弟弟一起,被国民党抓进监狱作为人质,来诱捕时任陕北特委书记的父亲崔田夫。

尽管遭受严刑拷打,赵应清始终不肯供出丈夫的下落。国民党没有办法,在关押了他们母子3人1个月后,故意将他们放出,并派人跟踪监视,以便抓捕崔田夫。

为了不连累别人,这个农村小脚妇女带着崔军哥俩沿路乞讨、流浪。当母子三人流浪到陕西绥德和清涧两县交界处时,同一直尾随的地下党员接上头,几经辗转才回到陕北苏区。

1937年,崔军进入延安保小(首任校长徐特立)读书,1942年,进入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学习,194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崔军吃上了“供给制”的饭,成了“公家人”,也因此在革命圣地延安接受革命教育的洗礼,树立了影响崔军一生的勤俭作风和奉献精神。

1948年9月,党中央为了给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准备建设人才,批准东北局负责选送21位中共高干和著名烈士的子女赴苏联留学。他们是:

罗镇涛(罗炳辉之女)、邹家华(邹韬奋之子)、谢绍明(谢子长之子)、叶正大(叶挺之子)、叶正明(叶挺之子)、任湘(任作民之子)、刘虎生(刘伯坚之子)、林汉雄(张浩之子,林彪之侄)、罗西北(罗亦农之子)、任岳(任铭鼎之女)、叶楚梅(叶剑英之女)、贺毅(贺晋年之子)、崔军(崔田夫之子)、项苏云(项英之女)、李鹏(李硕勋之子)、张代侠(张宗逊之侄)、朱忠洪(王稼祥义子)、萧永定(萧劲光之子)、江明(高岗外甥)、高毅(高岗之子)、杨廷藩(杨琪之子)。

1948年10月14日,崔军和同学在苏联国际儿童院合影(第二排左一为李鹏,左二为崔军)

这21人中,有4名女生,她们是叶剑英之女叶楚梅、任弼时侄女任岳、罗炳辉之女罗镇涛和项英女儿项苏云。

这21人中,19人是中共党员,根据上级要求成立了一个党支部,谢绍明、李鹏、崔军为支部委员。时年22岁的谢绍明早在红军时期就参加了革命,13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21人中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一位,因此被指定为这个“特别”党支部的书记,支部直接归东北局领导。

崔军回忆道,出发前,时任东北局的领导高岗、林彪给学子们践行时说:“你们的父辈打了一辈子江山,抛头颅、洒热血,现在,新中国成立只是迟早的事了,用不着你们再打仗了,你们每个人都要学好技术,成为我们自己的专家,政治、军事就不要在苏联学了……”。

电影《红樱桃》里那个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就是他们呆过的地方。据说,罗西北还是反法西斯电影《红樱桃》中罗小蛮的原型。罗西北在1941年去过苏联,当时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生活和学习。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崔军报考莫斯科动力学院水电系,和李鹏、贺毅、林汉雄、罗西北同一个系,4个人分别报了勘探、设计、施工、机电4个专业。他们憧憬着,等他们学成归国,定能把一个大水电站从勘探、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到发电全部包下来。

1950年初,毛主席和周总理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访问苏联,来到莫斯科。

2月17日,正值中国农历春节,当天傍晚,毛主席、周总理专程来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看望“4821”的同学们,勉励大家要努力学习,掌握好建设祖国的本领。

毛主席给留苏学生集体题词:“为人民服务”,又给每个人单独题词,给崔军题词是“发展电业”。

1950年2月17日,毛主席为崔军题词:发展电业

周总理为每个人和留苏学生集体的题词都是“艰苦奋斗,努力学习”!

周总理题词:艰苦奋斗,努力学习

学子们没有辜负毛主席、周总理的期望,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了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公布毕业成绩时,大家的成绩基本上都是5分(前苏联当时实行的是5分制),最差也是4分,罗西北更是以所学全部课程5分的成绩毕业。

“4821”同学联谊会(右三为崔军)

水电将军

1954年,崔军等人学成归国,原本可留在北京工作,但他们全部要求下基层。崔军经时任国家水电总局局长李锐安排,于1955年10月5日到重庆长寿狮子滩水电站工地,担任厂房工区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