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看了《追风筝的人》,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7

看了《追风筝的人》,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以前读《追风筝的人》,我感动于哈桑对阿米尔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几年后再去翻阅这本书,就会发现自己当初并未读懂其精髓与深意。

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都会遇到一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我也遇到过。他是与我没有血缘关系却骨血相融的人。

我自问,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如此懂我。

我自问,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能让我如此信任和敬服。

我自问,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能付出这么大的心力来教我如何过好这一生!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法帮助和拯救我,就像我也无法劝得动他。

就算是你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就算是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他能够帮到你以及参与到你人生的部分也少之又少。

人生的路,没人能替你走一步!终究要你亲自抵达。

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

而那些所谓的安全感,存在感,也都是需要自己去给的,并不能通过任何外在的人或者物来获得。

这些都是在后来我开始梳理内心,关注自我成长之后才明白的道理,以及才真正汲取到杨德昌导演在他的电影《一一》里,借用男主演说出来的那句:

人不可能让另一个人教他怎么活下去,怎么过日子,那是很悲哀的,你知道吗?

回到开头《追风筝的人》,我们都记得哈桑对阿米尔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可更要记得的是,多年之后,拉辛汗在挂电话之前,意味深长地对阿米尔说:

那儿有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这条路上可能刀光剑影,烽火连天,不曾停歇,可你总要一个人去走!

阿米尔踏上了这条路,尽管艰难险阻,但他最终才得以人格的完整和生命的安宁。


感谢你的阅读。感恩相遇,来日方长。

作者:一紫,一个朝内探索的写字人。关注自我救赎与成长。

读完《追风筝的人》你有什么感想

放风筝追风筝看起来是件最简单的事情,但是要放好一个风筝和追好一个风筝,不让风筝出意外、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没有放过风筝,但我看过别人放风筝,两眼注视着风筝的动向,两手操盘着拉线的方向。追的好的人和追的不好的人肯定是两种心情和两种感受。

谁能给我点建议,有人读过《追风筝的人》吗,或者看过电影,分享一下,你读完独特的了解

恰巧最近读过这本书,来说说我的感受。

这本书的情节比较简单。故事围绕哈桑和阿米尔两个小男孩展开,地点坐标阿富汗和美国。阿富汗是一个有种族歧视的国家,哈桑天生兔唇,是阿米尔少爷的仆人,经常遭受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他不能像阿米尔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每天的任务就是陪伴少爷,照顾好阿米尔的衣食起居。

哈桑忠诚善良,正直热情,还是追风筝的好手。在一年一度的风筝大赛举行时,哈桑为了帮阿米尔追到那只蓝风筝,被万恶的阿塞夫和两个同伙在一条小巷里凌辱了。但哈桑一直紧紧抓着那只蓝风筝,就是为了帮阿米尔赢得比赛。

阿米尔少爷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目睹了这一切,却因为胆小懦弱没有挺身而出。待阿塞夫一伙人左后,阿米尔装作若无其事前去和哈桑说话,一同回家。事实上,哈桑知道阿米尔看见了整件事的经过。

这件事成为整个故事的转折点。尽管哈桑主动示好,但阿米尔还是过不了这一关。阿米尔陷害哈桑偷窃财物,把哈桑逼走了。后来战争爆发,阿米尔跟随父亲逃到美国定居。

在美国,阿米尔遇见了喜欢的姑娘,在双方亲人的见证下,两个人举行了婚礼。阿米尔有了自己的小家,两人一直想有个孩子,一直不能如愿。20多年一晃而过,阿米尔总是有意无意地想起那个兔唇的哈桑、那只蓝风筝还有那条小巷。往事终究无法被埋葬。

通过父亲的好友拉辛汗,阿米尔得知哈桑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阿米尔重返阿富汗寻找哈桑,却被告知哈桑已经被枪杀,而哈桑唯一的儿子落在了阿塞夫的手里。阿米尔几经周折找到阿塞夫,被打成重伤,将哈桑的儿子救了出来,带回美国抚养,成为了一名父亲。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对哈桑的儿子说了哈桑曾经对他说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只有为自己挺身而出,才能完成自我救赎

有人说,阿米尔不值得被原谅,因为他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而且一错再错。

我想说,每个人都有弱点,不是所有人都像哈桑那样勇敢、朴实、正直、善良。很多人骨子里都像阿米尔一样有自私懦弱的一面。漫漫人生路,也许犯错无法避免,重要的是敢于直面往事里的阴霾。唯有如此,才能自我救赎。

喜欢读这类小说的朋友,可以看看毛姆的《面纱》。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