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智慧讲堂郭麒麟(郭麒麟参加《超强大脑》惹争议,如何看待学历与能力
发布时间: 2023-07-06

郭麒麟参加《超强大脑》惹争议,如何看待学历与能力

郭麒麟参加《超级大脑》是以明星嘉宾的方式,换而言之也是观众。所以大家的反应也是过于激烈了。

郭麒麟能上《超级大脑》首先是因为,知名度已经到了。如今提及郭麒麟也是家喻户晓。二是因为,郭德纲在圈里的影响,帮他上个节目也是一句话的事。重点是郭麒麟在《超级大脑》中的表现也是很不错的。

如果要说学历与能力。必须要说,学历只代表在某些领域里的到专业化的学习,而能力的获取是多方面的。对于明星来说很多演技真不是学来的。

圈里的很多已经被认可的明星都不是科班出身。像马未都、周润发这种,也是得到公认的了。所以没必要纠结这些,既然是明星,看他舞台上的表现更重要。




郭麒麟为什么在德云社没有按辈分排名

郭麒麟是2011年退学加入德云社的。按时间来算,应该是云鹤九宵中的“鹤”字科的徒弟了。但郭德纲从来也没想过给他一个字。

这是因为,相声门里有个规矩。子女可以跟随父辈学艺,但是拜师就必须得重新找一个辈分合适的师父才行。

比如天津的少马爷马志明,他就是和自己的父亲马三立老爷子学的艺。老爷子在插队的时候,言传身教,把一肚子的本事 ,全部教授给了自己的儿子。这才造就了一代大家马志明。

但马志明按照规矩,不能拜马三立为师,他最后是拜已故的朱阔泉先生为师。同样,侯耀文说相声,要拜师,也不能拜自己的父亲侯宝林,他只能拜同为“宝”字辈的赵佩茹先生为师。

郭德纲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当然要按照老规矩办事。因此,郭麒麟可以随郭德纲学艺,但要拜自己的父亲为师,却是万万不能的。

其实,郭德纲对于这个前妻的儿子,很是疼爱。当郭麒麟决定退学下海说相声的时候,郭德纲特意安排阎鹤祥为其捧哏。阎鹤祥作为北京工业大学的高材生,为人踏实勤恳,又多才多艺,确实是辅佐少班主的不二人选。

而郭德纲在年轻时候,曾经因为没有师承,到处受到同行们的排挤。因此,为郭麒麟选定一个合格的师父,肯定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好在眼前就有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无论是相声水平,自身人品,还是行内辈分,都无出其右。这个人就是自己的搭档,“相声皇后”于谦。

于谦相声水平是有目共睹,自然不必说了。能和郭德纲一路走来,二十多年不曾有过矛盾,这方面人品也是公认的。

最重要的是,他是相声名家石富宽的徒弟,和郭德纲一样,都是“明”字辈的演员,因此,在辈分上也是最为合适的。

只是在收徒这个问题上,于谦并不太热心。郭德纲秉承“替祖师爷传道”的理念,一口气招收了“云鹤九霄”数十名弟子。而于谦是京城一大“玩主”,对于各种玩物的兴趣,远高于收徒传道。

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抽烟、喝酒、烫头”上的于谦一共才有五位弟子,其中还包括郭德纲的二位公子,大弟子郭麒麟和最小的郭玢阳。

而且,几个徒弟都没有赐字。这也源于“相声改良运动”以后,赐字的环节也都去除了。比如马季,侯耀文,和姜昆等人收徒,也都不赐字了。

郭德纲当初收徒,还是张文顺先生给留下的字。为了防止今后徒弟众多,不好管理,于是让其按照“云鹤九宵,龙腾四海”这几科来收徒排名。

当时,德云社还举步维艰,张文顺老先生竟然能预测到郭德纲今后必定是桃李满园,从这一点来看,真的是太过神奇了。

因此说,郭麒麟是于谦的徒弟,而不是郭德纲的徒弟,他也就没有按照德云社的辈分来排名了。大家说,是这个道理吧?

智能产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您觉得好嘛

1

之前基因婴儿的新闻一时激起千层浪。

随着事件的发酵,众多吃瓜群众从一开始的不明觉厉,很快陷入了质疑和谴责当中。这种质疑会不会很熟悉?

有人说,一部人类历史,

也是一部科技质疑史。

这其中,当然不乏诸如此次基因婴儿的正常质疑,却也不乏一些事后看来荒唐的恐慌。不说远古文字发明时,人们担忧记忆力会因此迟缓,也不说近代火车出现时,担忧子宫会因高速形成的真空而脱落,只是说当下wifi技术流传越来越广时,竟还有人毫无科学根据地认为wifi会致敏。

剑桥曾有研究发现,和以前相比,现在平均每六个月人们就会恐慌一回。科技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质疑和恐慌,这是一个舍与得并存的时代。

这让我想起畅销书《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一句话:

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等科技进步,将会把人类带入到一个不平等的、由精英统治的世界。

那么,在基因婴儿之后,我们是否还要担心人工智能呢?

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引起了质疑。

去年11月4日,

日本一男生举办了一场普通“婚礼”。普通,是因为婚姻的流程,按照普通人的婚礼流程,一项不少。而为婚礼打上引号,则是因为新娘并非真实存在,只是一个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二次元人物:初音未来。所以,尽管现场来了39位亲友,最重要的人物,他的母亲却拒绝出席——

我们可以想象出她内心之不可言状。

反对这门婚事的,不止他的母亲,众多网友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实名反对这门亲事。不过反对的理由却让人啼笑皆非:有什么用?单方面结婚?抱歉,初音未来是我老婆。或许你以为这只是年轻人的玩笑,但据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已经有近6成日本男性对于把人工智能(AI)当恋人或朋友持积极态度。

当然,以上只是调侃,人们对人工智能不乏严肃的思考,比如:30年后,你的孩子靠什么拼过AI?这并非无的放矢。日本长崎有一家名叫Henn na的酒店,当你走进去,一定会感到很新奇——通常意义上的服务员,全部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所代替。这种铺面而来的新鲜感,也许会让你感叹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但当你看见酒店水池里的鱼也是机器时,恐慌大概会不期而至:机器人什么都能代替,

未来,还有什么职业能留给人类?

据尤瓦尔·赫拉利在《舍得智慧讲堂》里所说的逻辑:主播可能被AI主播代替;

司机可能被自动驾驶汽车代替;也许会被自动生成代替。难道真的会在未来,人类要在人工智能时代,异口同声慨叹:生而为人,我很惭愧?说到这我想起一个笑话:

一程序员相亲,刚介绍完自己的职业:我是程序员……

还没说完,女方就来了一句:以后都是人工智能了,

你们程序员没什么用了。其实她应该等一等,程序员还有下半句:在开发人工智能。

刘慈欣说过:科技进步带来了焦虑。但不管是好事、坏事,进步肯定不能停止,这是我们生存必需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恐慌?

简书作者雷宇提到过一个有意思的词:

科幻电影后遗症。

什么意思?

科幻电影里涉及人工智能威胁的实在是太多了,人工智能威胁论就此应运而生。而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天生倾向于接受消极信息。这让我想起了曾经怒怼郭德纲的那对博士夫妻,他们号称“老相声终将落伍”。基于的理由,是他们已经能用几百个公式创造出更好笑的相声。郭德纲恐慌了么?

没有。面对交大博士放出的狠话,他只是淡定地说:现在走还来得及。淡定来自何处?交大博士高估了公式套路的能力,郭德纲没有低估人们的欣赏水平。而人们面对人工智能的不淡定,则往往来自于高估了人工智能的威胁,却低估了人类的智慧。

前年十月,

机器人索菲亚被沙特授予公民身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机器人,它火得一塌糊涂。全因在采访过程中,它表现出了一种独立意识:比如她警告人类善待机器人,还说要毁灭人类等。新闻一出,引起一片恐慌,人工智能威胁论再次被鼓吹起来。然而,后续的事却没几个人关注:索菲亚的回答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让人们恐慌的,只是一场闹剧而已。

这种闹剧,却曾一而再再而三上演——在没弄清你到底在恐慌什么时,就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恐慌;在你还没有评价能力时,你就开始滥用你的评价权利。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

机器人群体能够干人类98%的非机械性工作的时代,社会会怎么样?

网友马前卒的回答甚得人心:

繁荣昌盛呗。机器早就干了超过98%的工作了,你觉得社会比过去有啥不好吗?

其实,越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越应该保持智慧的头脑。首先,我们要回归淡定。来看一个故事。2014年11月14日半夜,浙江省诸暨市一对夫妻躺在床上聊天。

妻子问丈夫:

“如果你中了500万,打算怎么分这笔钱?”“先给自己买辆好点的车,再给自己买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挤一点给父母,还有其他困难一点的亲戚;然后可以考虑换一下房子……”丈夫滔滔不绝。妻子不满道:“我为了这个家做了这么多,你居然一点也不分给我……”还顺带骂了他几句。……

于是,夫妻俩从床上吵到了床下,最后还扭打了起来,妻子哭着报了警,吵着要离婚。可实际上呢,他们连彩票都还没买。别笑,大多数人面对人工智能的恐慌,荒唐性不亚于此。有调查研究表明,人们担忧的事情80%到最后都不会发生。

而我要说的是:人活着,

永远别忧虑遥不可及的问题。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在人生中,舍得下,才能拿得起,

这何尝不是智慧。

我们还应看到人工智能对人真正的威胁,

不在于他取代人类,而在于重新定义了人类的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