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郡君家传(卫青是不是靠卫子夫才得以成为一代名将,平阳公主为什么愿意嫁给自己从前的奴仆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卫青是不是靠卫子夫才得以成为一代名将,平阳公主为什么愿意嫁给自己从前的奴仆

卫青本姓郑,随母姓卫,本是他母亲与一郑姓小吏所生私生子,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

元封五年(前106年),病故,谥称为烈侯,葬于茂陵。

卫青的发迹离不开姐姐卫子夫,由于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怀孕以后,卫青由于裙带关系被提拔为一个低级小军官!

从此卫青有了施展拳脚的地方,请注意,卫子夫只是为卫青提供了一块跳板!很多人都会觉得卫青能成为大将军也是靠卫子夫,但是那可错了!他靠的是汉武帝的慧眼识珠和有意栽培,打击其他外戚势力!

早年的汉武帝为了集中权力,摆脱他皇祖母窦太后的势力影响,急于培养自己的势力,本家的诸侯王不敢用,削藩还差不多!只有启用根基不深的外戚了,要想稳固江山,军权必须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

首战告捷,卫青不负众望。经过七战七捷,功勋卓著!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兵峰直逼上谷,卫青被封车骑将军。率军迎战!年轻气盛的汉武帝非常看中这次用兵,分派四路大军出击。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其中一路由车骑将军卫青率军直出上谷。卫青首次出征,就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七百多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面对卫青一战成名,受封关内侯!自此卫青在军旅生涯开始中崭露头角!

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下刘据,被立为皇后!公元前128年秋,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大肆劫掠百姓。汉武帝派卫青出征,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兵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卫青立下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卫青的势力稳固,一时间权倾朝野!

卫青在军事上取得成功,使得卫子夫也深得皇帝青睐,卫家成为汉朝的新外戚。卫青能够成为一代名将最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军事才能,但是卫子夫和汉武帝提供的只是一个平台,加上汉武帝制衡其他窦氏家族势力和皇后陈阿娇和刘嫖势力,还有汉武帝舅舅田蚡等人,卫青的横空出世是注定的。

随着卫青成为大将军,卫子夫成为皇后,再加上太子刘据,卫青外甥霍去病的崛起,卫氏成为汉朝最强外戚,炙手可热的人物。

卫青的老婆去世后,续弦成为头等大事。汉武帝抓住这个亲上加亲的好时机,卫青是汉武帝的姐夫,汉武帝也是卫青的姐夫。有政治心机的平阳公主,自然对卫青非常满意,再加上汉武帝的撮合!平阳公主嫁给卫青,那是一拍即合,两情相悦的事!汉武帝和卫青成了利益捆绑关系,鱼水关系,军事上有卫青坐镇,卫青的利益由汉武帝保重!

所以卫青不是靠卫子夫成为一代名将,他是靠汉武帝的栽培和自己强大的军事素养,平阳公主不会嫌弃卫青以前是他家奴仆,反而随着卫青身份提高,觉得他俩是最般配的。试问,放眼大汉朝,能配得上平阳公主的只有卫青了。平阳公主和卫青结合是求之不得的事!

卫青、霍去病二人作为征讨匈奴的大功臣,为何会出现在《史记·佞幸传》

首先我要肯定卫青、霍去病二人作为征讨匈奴的大功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精神之象征,不容抹杀不容贬低;而太史公在《史记》中如实记述了卫、霍二人的战绩功业,并无任何贬损之意,但太史公又确实将二人列入了《史记·佞幸传》却又是何道理呢?

我们先看看《史记·佞幸传》中对卫、霍二人的记载: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就是说司马迁的原文是说的:卫青、霍去病因为外戚身份受到宠幸,然而自身才能杰出,能够报效国家,所以才日渐精进荣登高位。事实上佞幸传记载的其他人物大多是没啥大才能、却靠某种技能或谄媚方法得幸于皇帝,很显然司马迁在这里是以卫、霍二人与之对比,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弘扬正能量的行为,而不是对卫、霍的贬损。

有人可能觉得:为什么要拿卫青、霍去病这样的英雄人物和佞幸小人对比,这不是折辱英雄吗?其实这里有一种误解:这里的佞幸不是就品性而言的,而是就身份而言的。卫青、霍去病的的确确是因为外戚的缘故而受到皇帝的宠幸,没经过朝廷正规的公务员考核提拔程序,这和他们的品行、能力没半毛钱关系。司马迁这么写其实是在说:佞幸其实只是一种身份标签,重要的是看个人能力。就像我们今天提到富二代这个词貌似有点贬义,但富二代当中就真的没有杰出人物吗?

其实《史记》当中很多传记都与之类似:《酷吏列传》我们今天的人一听就觉得是写那些特别残暴严酷的官吏,事实上《酷吏列传》中写的也的确是严酷的官吏——可严酷和严酷不同:《酷吏列传》中的酷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残酷暴虐草菅人命的恶吏;一类是执法严酷不惧权贵的廉吏,这要用我们今时今日的眼光来看这两类人怎么着也扯不到一块儿,可他们的确有共同点:就是执法的严酷性。

所以用我们今时今日的眼光去给古人贴上固定的身份标签是不妥的:卫、霍被列入《佞幸传》是因为身份,而不是人品。外戚身份是事实,不需讳言,也不该讳言,历史是怎么着就该是怎么着,重要的是他们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人说看《卫霍传》需要和《李广传》一起看,认为卫青霍去病不值一提,你怎么看

《卫霍传》和《李广传》一起看可以贯穿了解卫青、霍去病及李广三个人的人生际遇,以及处于同一时代三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后人认为卫青和霍去病不值一提,绝对是谬论,这主要基于对李广人生悲剧的同情,更是由于卫青的安排导致李广因误期而羞愤自杀。
李广的儿子李敢私下打伤卫青后在上林苑被霍去病射杀,所有李家的悲剧都是由卫青和霍去病造成的,再加上后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因对匈奴作战时弹尽援绝,为了保护士兵,他选择了投降,结果汉武帝将他全家灭族。所以李广家族的悲剧获得了后世很多人的同情,认为是卫青和霍去病导致了他们家族的悲剧,根据史料我们可以看到卫青和霍去病虽然都是属于外戚,靠着汉武帝的关系才飞黄腾达的,但是他们自己也确实有能力,能让汉武帝说的起话,自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卫青的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漠北大战胜利,卫青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受封长平侯,可谓是位极人臣。
再看霍去病,17岁跟随舅舅卫青出征,经过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河西受降,漠北之战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闪亮的一颗将星,只是由于天妒英才,24岁因病去世。我们再看李广,出身将门,是秦朝名将李信之后,历任右北平、陇西、雁门、代郡等地太守,他作战勇猛,但是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窄,他在做陇西太守时,擅自杀死投降的800余名投降的羌人,因另外因小事杀死霸陵尉,七国之乱时私下接受梁王的将印。
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反映了李广性格的缺陷,他并不像后人传说的那么伟大,只是后人因为同情他的际遇,他的形象拔的过高,忽略了历史史实。李广的死亡,是他性格的使然,即使没有卫青和霍去病,李广照样会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句话恰恰阐述了他的悲惨际遇。

我是大飞哥,欢迎关注我!

参考文献《史记》

李广“苦战竟不侯”并自杀谢罪,子孙遭灭族之灾,是因运气不好吗

“苦战竞不侯,富年颇惆怅”出自李白诗《赠张相镐其二》,说的是李广艰苦作战多年,但还是没有晋封侯爵,让人很是失落。

李广的“苦战竞不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