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谁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却因为别人的一句诗词而扬名天下流传千古?为什么中国空调品牌在国内响当当,一走出国门却名不见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有没有谁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却因为别人的一句诗词而扬名天下流传千古

这些诗词其实很多,大家都知道尤其是盛唐诗篇,多数都是以写高官贵族生活为题,所以这里多数都会带上自己的相好友人的名字,使得本来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友人却因为这首诗而青史留名。

一、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里题目带出了李龟年,诗里面又出现了岐王和崔九两个人物,这位李龟年其实是历史上默默无名的小人物,他是开元盛世唐玄宗时期的一位乐师,因为擅长音乐深得唐玄宗赏识,因为唐玄宗本人也精通乐理,如果他不做皇帝,他可能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音乐家。

而这首诗是作者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游江南偶遇了当年长安的著名音乐师李龟年,安史之乱前唐玄宗时代,李龟年是长安城炙手可热的明星,他只为像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以及唐玄宗宠臣崔涤这样的贵族演艺,就有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诗句。

但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被迫让位,开元盛世的奢靡之气也被乱世所淹没,而当年著名的乐师李龟年也只能沦落到江南民间靠卖艺为生,所以这是杜甫为感叹开元盛世同时也为感叹年华易逝,当年他初识李龟年时还是青年时期,而这回再见李龟年却已暮年,为感叹年华而做的诗篇。

这诗中提到的岐王李范是历史上的名人,他是唐玄宗的四弟,当年曾经帮助唐玄宗发动了先天政变清除了姑姑太平公主,帮助唐玄宗收回皇权,可以说是深受唐玄宗喜爱,他死后唐玄宗以父亲唐睿宗的名义追封岐王李范为惠文太子。

崔九就是崔涤,他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也主要因为这杜甫这首诗才让大家关注到他,不过他的哥哥却是历史上有名的中书令崔湜,这位崔湜和太平公主是一系的,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之后,其党羽崔湜也被唐玄宗赐死,但是唐玄宗赐死了崔湜,却对他的弟弟崔涤深为宠信。

二、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位汪伦确实是在历史上没有太大名气,他之所以出名完全是李白这首纪念友情的诗篇让他出了名,后来根据学者对汪伦身份背景的研究,才知道汪伦是唐代名士,也是名门之后,汪伦为隋唐时期割据吴越地区吴越王汪华之后,汪华是隋唐时期割据吴越地区的军阀,后来率表降唐,被封为越国公。

而汪伦正是他的第五世孙,是名门之后,在当时也是有名的名士,与李白、王维等才子均为至交好友。

三、金缕曲·赠梁汾——纳兰性德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这首词是清代第一大词人纳兰性德所写,这词名赠梁汾这位梁汾名顾贞观,号梁汾,是清代的名士,但是他是汉人,他还是明朝东林党顾宪成的后人,所以他当时的社会地位远不如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那么高。

这首词第一句德也狂生耳非常有名,是纳兰性德为了与顾贞观结交,怕他担心身份地位与自己不符,所以先自诩为狂生,让顾贞观不必顾忌自己身份地位与自己交朋友。

后来顾贞观与纳兰性德倾心相交,他们俩深厚的友谊在满清文坛上算是传奇佳话。顾贞观一生无心官场,虽然在康熙五年考中进士,但是顾贞观在康熙二十三年纳兰性德去世后,便伤心悲痛不已,认为官场再无知己,所以早早就辞官回乡,专心于文学。

顾贞观的官职并不高,所以他在史书上根本留不下姓名,反倒是他的文学成就在清朝文坛算是占有一席之地,他与纳兰性德以及曹贞吉并称为京城三绝。

真正让顾贞观闻名于世的还是他与清代第一大词人纳兰性德的深厚友谊,也因为纳兰性德这句德也狂生耳而被后人熟知。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为什么中国空调品牌在国内响当当,一走出国门却名不见经传

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为什么中国家电在国内很厉害,在国外却名不见经传?在这里分析一下,因为多数的中国空调在国外是没有品牌的,走“贴牌”的路子,统一是Made in China,没有品牌、竞争力不足,看不到就很正常了。据我掌握的国内空调业信息,目前在东南亚地区出口创牌的品牌,中国只有海尔一家,走的是“创牌”的路子。

先来说说中国空调“出口创汇”和“出口创牌”的情况。

首先,出口创汇是一条有“钱”图的路径。“出口创汇”多数为贴牌进入,少量销售自主品牌。虽然是Made in China,但大部分产品以代工出口“身份”实为外国品牌。“出口创牌”则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投资,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目前在国外的空调品牌大多数是“出口创汇”,就拿东南亚来说,像格力、美的、海信等一些空调品牌,他们的惯用办法就是通过出口贴牌进入海外市场,赚取大量外汇。尽管各品牌出口量不相上下,但自主品牌份额小到几乎可忽略不计。

但是走“出口创汇”路径对品牌并无裨益。国外都很认质量,更看重品牌,品牌与非品牌价格差距也很大。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情况,中国家电在国内卖得很火,在国外却很难找到身影。这也是“世界工厂”著称的中国造,长期以来在海外抬不起头的原因。

有人问,为什么不走创牌的路呢?因为“出口创牌”本来就是一条很难的路。在国外,中国品牌认知度其实很低,像东南亚市场就长期受日韩品牌垄断。如果打自主品牌,这意味着要从0开始,还要有相应的渠道和服务配套支持,否则很难在当地形成销售规模。

当然,也有许多中国品牌寄希望于品牌的“前途”,诸如海尔、联想等都愿意为了品牌放手一搏。我们挑选上文所问的海尔在东南亚的一些情况来简单举例:

首先,走出去,建立制造基地。海尔目前在东南亚建有两座工厂:越南工厂和泰国工厂。这两座工厂也是中国空调唯一东南亚两地建有工厂,生产的产品也富有地域特色。比如,能适应当地高温高湿天气的海尔自清洁空调已经在泰国上市。

其次,走进去,成为外国人叫得出的品牌。在泰国,当地消居民给海尔起了“THAI-HAIER”的名字,代表“泰国海尔”。由此可见泰国消费者记住了“海尔”这个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费者记住了你的品牌,那么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增大了。

再次,走上去,成为当地名牌。这里还有一些上网查证的数据。截至目前,泰国当地排名前10位的空调品牌市场份额总计在90%左右。而在前10名中,日韩系的LG、三菱、大金、三星等均在列,海尔是唯一跻身前10位的中国品牌。这一格局,在东南亚市场也同样适用。

从以上三点来看,海尔代表的中国制造已经在海外创出了“品牌”。我们由此也可以想明白,为什么只有走自主创牌、本土化建设之路的海尔,在东南亚市场以中国制造的身份站稳了脚跟。

最后提一点,其实海尔在东南亚的表现也诠释了海尔的全球化进程,在中国企业里,海尔应该是全球化最彻底的,这也为中国家电如何在海外实现出口创牌提供了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