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丘陵不适合人类居住?农村(特别是丘陵地区)耕地长期撂荒问题,有哪些坏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为什么说丘陵不适合人类居住

丘陵地带有山,有平原,有湖水。有河流。丘陵地带可以种植山区里面的农作物,比于果树,茶叶等,又可以种植平原地区的水稻,小麦,莲藕及水产品。丘陵地区的小山坡上面的树木又可以调节气候,并又增加了收入,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丘陵地区综合了山区和平原的优势,非常适合人类居往。

农村(特别是丘陵地区)耕地长期撂荒问题,有哪些坏处

#三农领域#

农村土地撂荒至少有下述几大坏处:

一、破坏了土地的地力。

杂树杂草丛生,大量擢起土地的养份,使土地日渐贫瘠。

二、流失了耕地的水土。

由于缺乏养护,沟渠损毁,田岸消失,失去了对土壤保墒、保水和保土作用,大量的熟土随雨水流失,裸露在外的除了生土就是砂石。

三、丧失了耕地功能。田地只有耕种,其抗旱、防洪、机耕(路)、生产等功能才能有效发挥。如今,因田地撂荒随之而来的机耕路、塘堰、沟渠、泵站的损毁日渐严重,上述功能基本丧失。时间愈久,损毁愈严重,恢复难度愈大。

四、增加复耕难度。上述三大坏处将严重影响复耕。撂荒时间愈长,将来复耕的难度愈大。建议国家通过提高农副产品价格,重奖销售商品粮大户,调整土地面积、机耕牛耕相结合等手段刺激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进而掀起复耕复肯的热潮,赋予耕地生产功能。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

诺大的四川盆地为什么只有一个成都平原,而其他地方只是丘陵山地

四川盆地大的平原只有一个成都平原,小的倒是还有岳池平原、安宁河谷平原、江彰平原等。

众所周知,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也是唯一的一个封闭式(四周临山)盆地,总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周边缘山地约10万平方公里,中间盆底(狭义的四川盆地)约16万平方公里。

另外,四川盆地的轮廓形态总体近似长方形,形似信封状,因此被称为信封盆地,其东部顶点云阳,南部顶点叙永,西部顶点雅安,北部顶点广元,中心应该在遂宁、南充、安岳一带。

四川盆地底部主要分为川东平行岭谷、川中丘陵、川西成都平原三部分,龙泉山是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界山,华蓥山是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的界山;如果勉强再加一个,就是川南谷地,长江下切形成的。

那么,为什么四川盆地只有一个成都平原,而其他地方只是丘陵与山地呢?

成都平原又称川西平原,广义的成都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的涪江冲积平原,中部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总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狭义的成都平原仅指岷江、沱江冲积平原,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

成都平原是典型的冲积扇平原,考察其成因,主要源于冰川时代,四川盆地西北山地发育了大量冰川,冰川融化后,大量泥沙由岷江、沱江等几条大江携带狂奔,但由于龙泉山脉的拦截使得大量泥沙和沉积物堆积在龙泉山以西断裂凹陷地区,形成一片湖泽之地(或者叫最后的古蜀湖),再经过长期的沉淀与蒸发,最终形成了成都平原。

很显然,作为从属型平原和典型的山前平原,成都平原的形成就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冲积扇平原的形成过程,但其中有几个要件:一是川西北的山地有大量冰川(降水);二是有落差有大江(岷江、沱江)携带巨量泥沙;三是有龙泉山这一天然大坝阻拦并形成湖泽;四是能蒸发或能将湖水导走(成都平原的海拔500多米,远高于川中丘陵与川南谷地);五是成都平原是断裂凹陷地区(地形上必须是谷地或平地)。

四川盆地内的山脉,大多都是东北一西南走向,恰好让龙泉山脉阻滞了岷江、沱江从川西北携带的泥沙;同理,川东北的江河(渠江、嘉陵江),由于没有相应山脉的阻滞,只有谷地,没法在盆地东北部形成冲积扇平原中的“山前平原”。

盆地内,金沙江、长江切过盆地南部边缘地带,由于从青藏高原下来,落差大,流量大,流速快,金沙江、长江在川南谷地下切严重,形成川南谷地,除谷地以外的地势都较高,汛期的溢出物不多,没法形成冲积扇平原中的“中部平原”。

盆地内,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长江在不断南切,由一开始的盆地中部逐渐南切,最后从盆地南部边缘的内壁流过,紧靠盆地的南部盆壁,让由南向北流的乌江、赤水、永宁河、南广河等没有机会形成较大的冲积扇,也没法在盆地南部形成冲积扇平原中的“山前平原”。

盆地内,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的川中丘陵,既缺乏山脉的阻滞,或者是由于龙门山对泥沙的阻滞而缺乏大规模的泥沙,没有机会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平原中的“山前平原”;另外,虽然处于河流的中部,但这些江河仅仅是长江的支流,流速减小,沉积物却有限,还存在较深的河谷,溢出物太少,没法形成大规模的冲积扇平原中的“中部平原”或“泛滥平原”。

这是小本的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大家一起吹一吹!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