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联动!直击河南海外企业,他们因丝路而
发布时间: 2023-07-11

跨国联动!直击河南海外企业,他们因丝路而变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唐朝金 杨霄 李铮 王磊彬 陈薇 吴春波 张克瑶 陈诗昂 吴海舒 丁洋涛】 1月14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更大力度发展口岸经济”“高标准建设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布局省内二级节点,推进中欧班列‘五统一’常态化运行,开行3000班次以上”“支持企业布局海外仓,建设跨境电商孵化平台,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今天在“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高地”战略的指引下,位于天下之中的河南依靠着陆、空、海、网四条丝绸之路的协同发展,基本实现串点成线、连线成网。河南,正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化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有这样一批河南企业,他们带着“河南造”搭乘四条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在和国际巨头同场竞技后,又带着满满的经验和最新的技术踏歌而归,进而带动河南产业经济迅速崛起。

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大河财立方特别推出《豫满丝路、跨国联动》策划,通过采访河南省代表、委员,以及走出去的河南企业家们,讲述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高地的河南故事。

海上丝路搭通道,河南人漂洋过海闯世界

2022年,对致欧科技德国公司负责人孔奕有特别的意义。20年前,因求学,这位来自郑州市中原区的河南小伙远赴德国。

2011年,孔奕顺利毕业,加入致欧科技,开启了将中国产品销往欧洲的另一段人生。

“当时,公司主要销售的产品是橱窗展示用的模特。客户在网上下单之后,我们通过海运,将国内的产品运到德国并进行集散。一开始,我们的货仓只有500平方米,第一年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大概500万元。”孔奕说。

这之后,随着互联网的疾风劲吹,致欧科技开始转型迈向家居产品。由此,致欧科技迈入快速发展期。

展开全文

致欧德国物流新仓

“随着转型线上家居之后,公司的货仓面积开始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公司在德国汉堡、杜塞尔多夫等5个地方的货仓已超20万平方米。欧洲市场的年销售额也从最开始的几百万增长到2021年的35亿元。”孔奕说。

如今, 借助海上丝绸之路,致欧科技的产品先后进入西欧、北美、日本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公司在西欧、北美、日本及中国多地设立物流配送中心,总面积超过29万平方米。

当孔奕在为让更多欧洲客户用上质优价廉的中国家居时,远在非洲的河南女婿陈杰,正借助海上丝路,将一辆辆一拖集团的拖拉机和农用机械运抵科特迪瓦,开启中国农机助力非洲农业升级的新阶段。

据一拖科特迪瓦公司副总经理陈杰介绍,一拖科特迪瓦公司为一拖集团旗下企业。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科特迪瓦城市阿比让,为中科合资企业。

“我们接到客户订单,国内公司将我们所需的货物化整为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送到科特迪瓦当地港口,然后我们再通过组装,集散到科特迪瓦及西非各地。”陈杰说。

随着科特迪瓦当地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一拖科特迪瓦公司的努力, 越来越多印着YTO商标的一拖农业机械出现在科特迪瓦及非洲大陆。

2021年,一拖科特迪瓦公司完成拖拉机销量135台,农机具117台,发电机组360台,小农机设备935台,同比增长60%,同时秉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加大对科特迪瓦本土员工的培训力度,丰富就业岗位,让“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惠及非洲人民。

除了欧洲和非洲,在美洲,同样有河南企业的身影。今年是汪庆领到美国的第6年,作为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内配)美国子公司负责人,在其带领下,中原内配美国子公司发挥着汽车制造、研发、信息三大中心的作用,也正是和海外客户的频繁交流、试样等互动下,中原内配产品越来越受到客户认可,也越来越有竞争力。

在亚洲,海上丝路的作用同样明显。借助海上丝路,888台宇通纯电动客车组成的“绿色军团”穿梭在卡塔尔多哈,为世界杯增添一抹绚丽的中国色彩。目前, 宇通产品已经批量远销至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占有率超10%。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宇通客车作为中国制造业代表,不仅助力中亚各国交通优化升级,推动当地出行领域低碳绿色转型,也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制造业水平。

在欧洲,中铁装备生产的盾构机,通过海上丝路,走向世界更加便捷;在美洲,通过海上丝路,濮耐股份的耐火材料,走俏当地;同样借助海上丝路走向全球的还有千味央厨和驼人集团。依托海上丝路,千味央厨的包子、油条等早已远销欧美及东南亚,驼人集团的医疗产品,更是在疫情期间为多国战“疫”做出贡献。

“通过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加快了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另一个方面,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和全球巨头同场竞技,既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从而促进我们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河南省人大代表、濮耐股份董事长刘百宽表示。

作为最具性价比的运输手段,海上丝路成为河南企业走出去的手段。海上丝路的开拓者郑和或许想不到,600多年后,来自中国内陆省份的河南,可以借助海上丝路,将生意做遍全球。

“钢铁驼队”助力河南造闪耀欧洲

2013年7月18日,首班从郑州出发至德国汉堡的国际货运班列开行,这标志着河南省“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实现“从无到有”的实质性进展,弥补了河南省“不沿边、不临江、不靠海”的短板。

如今,中欧班列早已从一种新兴的国际物流运输方式,发展为大众所熟知的连通境内外的“钢铁驼队”。

据了解,从首班开行至2022年11月15日,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近7000班,班列开行由最初的每周一班且只有去程班列发展到目前的每周去程16班、回程18班的高频次常态化往返均衡开行状态;从前期只有专列到发展成为公共班列服务平台;从只有一个出入境口岸、一个境外站点到初步实现“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境内外物流网络布局。

10年来,作为中欧班列(中豫号)的主力运营力量,陆港公司在畅通中欧班列“陆上丝路”国际物流经贸大通道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大河财立方记者从陆港公司获悉,2022年截至11月15日,陆港公司运营的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967班,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逾6000家,位于中欧班列“第一方阵”。

事实上,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一大批河南产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亚和欧洲。在濮阳,作为国内最大的钢铁行业用耐火材料制品供应商,濮耐股份的产品远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而在这些地区,陆上丝路是首选。

“濮耐股份开拓海外市场20多年,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是我们除了美洲之外重要的市场,可以说,中欧班列的开通,不仅让我们的产品更加快速高效地运抵客户手中,同时,通过走出去,和行业内世界顶尖公司的同场竞技,使我们不仅收获了自信,更带动企业发展升级。”濮耐股份董事长刘佰宽表示。

大河财立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 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补充,对于一些时效性强的产品,中欧班列成为河南企业的不二之选。

郑州邦达天原供应链管理公司总经理郭黎民告诉记者,中欧班列(中豫号)自诞生就自带独有优势,时效虽慢于空运,但却快于海运,性价比较高,同时,它可以深入内陆,直达目的地。“比如说,原来我们海运或者空运到海港或者空港,一般空港或者海港都不在城市里,但是铁路本身就在城市里面,‘门到门’班列服务是它的独家优势。”郭黎民表示。

“对致欧科技来说,除了海运之外,陆上丝路也是我们重要的运输方式。尤其是一些客户着急用的产品,我们会选择通过中欧班列来运输。我们做过测算,虽然中欧班列的价格要高于海运,但时间上能比海运快7天到15天。”致欧科技董秘秦永吉表示。

同样,将客户急需的物资搭乘中欧班列运往欧洲的还有中铁装备。

据中铁装备德国子公司执行董事卓永军介绍,由于盾构机的重量在几百吨至上千吨,因此大型的成套设备主要通过海路运输到其他国家项目所在地;对于一些零部件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发往德国;对于现场急需的配件,通过飞机运输。

如今河南的“陆上丝路”,已经不局限于“辐射东中西”的设计和境外“一点一线”的开发布局, 而是要逐步强化提升包括南向物流通道、境外网络布局、推进省内各地合作班列开行等。

据了解,陆港公司作为中欧班列(中豫号)的主力运营力量,正在从强化提升南向物流通道功能、稳步推进地市合作班列开行等四方面发力。

空中丝路发力

为河南产品走向世界插上翅膀

2022年11月20日起,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在卡塔尔激情上演。连日来的郑州机场,也在上演着全货机的“世界杯”。

11月23日,短短10多个小时内,3架超大型运输机——AN-124在郑州机场起降。除了这3架巨无霸,当天还有来自多个航司、不同机型的全货机亮相郑州机场。

随着年底西方国家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郑州机场也进入了繁忙季。11月22日,在机场北货运区国际出发仓库,叉车装载货物往来穿梭,电商、手机、日用生活品、服装等货物等待装运。

河南航空货运发展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出发班组班长王晓庆指着一批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