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是王世贞写的吗?明朝著名“大文豪”王世贞的文学成就如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金瓶梅》是王世贞写的吗

《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是笔名,具体作者是谁仍在探讨中,这是部写市井生活的小说,值得一读!

明朝著名“大文豪”王世贞的文学成就如何

王世贞,字元美,是我国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流传作品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等。

他政治上比较清明,性格刚正,所以一直受到当时的权臣严嵩和张居正的排挤,曾经被罢官多年,一直在张居正死后才重新出仕,累官至刑部尚书。

相比仕途的郁郁不得志,王世贞文学成就可以说冠盖一时,和李攀龙一起被称作当时的文坛领军者。

相传,后世著名的《金瓶梅》也是他托名金陵笑笑生所作。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这一著名诗句也是王世贞所留。

同时,王世贞还是著名的史学家和书画家。

如何评价王世贞的一生和文学成就

王世贞是明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1526年,去世于1590年,主要生活在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今江苏太仓人。王世贞的一生,主要在做官、史学和文学领域有一番作为。

(王世贞)

在参与政治方面,一方面王世贞有家世的优势,他的祖父王倬曾担任留都南京兵部的侍郎,父亲王忬是当时的蓟辽总督和右都御史。另一方面王世贞年少就显露出不平凡的才能,在科举上比较顺利,1543年考中举人,1547年考中进士,当时他才二十二岁。王世贞在做官期间,刚正不阿,勤政爱民,敢于对抗当朝权贵。1551年,王世贞担任刑部员外郎,负责搜捕犯罪的犯人,一位姓阎的人再犯法之后,藏在了锦衣卫都督陆炳的家中,王世贞得知之后,赶往陆炳家里搜捕,陆炳手握重权,是当朝君主身边的红人,而且陆炳还请严嵩疏通,王世贞拒绝说情,依然将犯罪的阎姓捉拿归案。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首辅,发起改革,王世贞支持张居正的改革事业,但反对张居正及其亲人的滥用权力和腐败,张居正的小舅子侮辱当地的朝廷命官,王世贞上奏弹劾,因而与张居正结下梁子,后来张居正借机罢免王世贞。王世贞在做官期间,还积极为父伸冤;1559年,鞑靼人入长城大肆掠夺,王忬因战斗失败被朝廷捉拿起来,王世贞在父亲下狱期间积极奔走营救,但无果而终,父亲被杀;然后王世贞继续联合家人为父伸冤,1567年终于申诉成功。

(1543年乡试榜)

在史学方面,王世贞有代表作《弇山堂别集》、《弇州史料》《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和《国朝纪要》等。王世贞认为“天地之间无非史而已”,高度重视史学;而且,他对史料的取材持开放态度,例如《弇山堂别集》选取的史料就有官方史书、野史和家谱,有时将三者一起运用,互相印证。另外,王世贞尊崇《史记》,对《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和《元史》都贬低地一无是处,而且他还批评当朝人所撰写的史书。

(《嘉靖以来首辅传》书封面)

在文学方面,王世贞的代表作是《艺苑卮言》、《凤洲笔记》、《弇州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等,也是文学流派“后七子”之一(王世贞、李攀龙、宗臣、徐中行、谢榛、吴国伦和梁有誉)。“前七子”虽然主张文学复古,但是仍不彻底,王世贞继续扛起复古的大旗,提出自己的见解。王世贞主张进行文学创作时,从自己的情境出发,调和遵守前人与自由创作之间的矛盾;既要学习汉唐前人的作品,又可以看宋诗,达到博学的效果,有助于文学创作。此外,王世贞在文艺评论也有贡献,他赞赏戏曲和小说,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等。

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中国通史:明时期下》

2、王顺:《论王世贞的史学观-以《弇山堂别集》为中心》

3、周锡山:《杰出的晚明文坛领袖王世贞及其文艺观述论》

回答者: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韩尚蒙

乾隆曹霑,冒襄,吴伟业,徐兴公,谁才是石头记作者

多年来公认的,《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姓曹名霑字雪芹。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若有疑义,需找"红学家"咨询。

明代后七子是哪些人

明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和徐中行。

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复古,相互呼应,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他们是后七子。

后七子的基本文学主张同前七子一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们并且认为古文已有成法,今人作文只要“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於古之作者而已”。

扩展资料:

作为后七子之首的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因其家靠近东海,自号沧溟,人称沧溟先生。先世籍贯济南长清县,他的祖父从长清县迁移到历城县王舍人庄。李攀龙9岁丧父,靠母亲张氏纺织度日。

因家贫而自奋勤学。18岁时为县学诸生。常与好友许邦才、殷士儋等到山涧丛林中吟诗作赋,被人指为“狂生”。

介绍一位惠来历史名人

苏福,潮阳神泉镇(今属惠来县)人。幼年聪慧好学,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被誉为神童。14岁时,由地方举荐,应召赴南京参加童子试。朱元璋亲自面试,非常赞赏他的才华,但因年纪太小,不便留京,即命吏部官员林鼎元护送他回潮,并行文地方按月拨给供养银粮,俟

d.ZQ

u$u4a)Z(\S6Q0 惠来视窗7z:@4{D+HQR  苏福,潮阳神泉镇(今属惠来县)人。幼年聪慧好学,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被誉为神童。14岁时,由地方举荐,应召赴南京参加童子试。朱元璋亲自面试,非常赞赏他的才华,但因年纪太小,不便留京,即命吏部官员林鼎元护送他回潮,并行文地方按月拨给供养银粮,俟长大后再行录用,惜于归途因抑郁过度,在浙江濮州驿馆病亡。朱元璋闻讯,特为颁旨赐葬。苏福诗文大多佚失,仅存有《三十夜月诗》30首和《送林鼎元》、《秋风辞》、《纨扇行》、《遣睡魔》等诗篇。他的《三十夜月诗》,写得十分形象清新。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特别称赞他的《初一夜月诗》“却于无处分明有,浑似先天太极图”句,说是“令陈白沙,庄定山白首操觚,未必能胜”。清代著名诗人,诗评家袁枚还录了其中7首于《随园诗话》,给予很高评价。但据《广东文献》和《惠来县志》所载《三十夜月诗》仅得27首。近人就已有考定《初四夜月》一首断非苏福所作。他的《秋风辞》有句:“人见秋风悲,我见秋风喜”,“吹将鬓发如硒溪,快我鹰扬邈云汉”。踌躇满志,抱负何其高远。  方凤巢 1893―1928,惠来县惠城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惠来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人。  14岁时,参加潮州黄冈丁未起义。民国13年1924年与方汝楫等组织起惠来青年社,办平民学校专门接收因贫穷而失学的青少年入学,出版刊物《小铁锤》,对青少年进行革命宣传。民国14年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派邓国保为特派员,到惠来指导工农运动,方凤巢负责农会和县工会的筹建工作。县工会成立之后,他做为主要负责人,亲自深入盐区组织盐工会,对盐场官吏开展合法斗争,会员很快发展到800多人。随后,协助方尔辑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惠来支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1926年初,中共惠来部委成立,他是领导成员之一。“四・一二”事变后,惠来革命武装北撤湘鄂,他转移至香港。不久,受命秘密回惠来组织农民武装,开展反围剿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