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井冈山(西江月井冈山翻译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西江月井冈山翻译

《西江月·井冈山》的翻译:战旗在山下摇荡,山头鼓声浩荡,吹角连绵,战事激烈,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军依然毫不畏惧,岿然不可撼动。早已构筑好坚固的防御工事,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原文: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赏析:
这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是作者许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这首词题为“井冈山”,内容却不是描写山景,而是通过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西江月.井岗山》全诗

西江月·井冈山
【正文】
西江月·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西江月∶词牌。李白《苏台怀古诗》∶“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旌(jing1)。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毛泽东诗词》鉴赏(八)    西江月/井冈山

  【原文】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词牌名 .西江月】

      词牌《西江月》,原是唐代教坊乐曲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中的诗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西江月》又名《醉高歌》《壶天晓》《双锦瑟》(玉炉三涧雪》《西江月》词牌为双调,上下片各四句,押两平韵、一仄韵,25 字,共50 字,上下片起首两句多用对仗。

    【时代背景】

      《西江月·井冈山》,是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1928年9月前后在遂川大汾,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汇报后,主席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西江月·井冈山》。

    【内容】

      词的上阕写战前气氛和敌我双方的态势。“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在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下,英勇红军毫不畏惧,岿然不动。下阕写战斗经过,军民万众一心,粉碎了敌人的围攻,战斗取得了胜利,与上阕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情景相照,前后贯通,无懈可击。这是毛泽东井冈山时期,诗词的一个最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骨的特点。

  【夏雪诗语】

    西江月/触屏相望

悠悠触屏相望,

默默浅学多闻。

杳杳佳音意重重,

浓浓情悰悸动。

淡看四郊多垒,
净胜坐拥书城。

人间十月美化隆,

何必深藏远遁?

《西江月·井冈山》的原文是什么

《西江月·井冈山》是毛泽东创作的词,出自《关于红军的几首词和歌》。那么它的原文是什么呢?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以上就是《西江月·井冈山》的原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

西江月 井冈山的意思

《西江月·井冈山》的意思: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出处】《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扩展资料

1、《西江月·井冈山》创作背景

这首词应该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根据可知的参考资料来看,时间大约是9月5日前后在遂川大汾,当朱云卿把黄洋界保卫战的情况向毛汇报后,毛泽东有了感触,才能欣然命笔写出《西江月·井冈山》。

2、《西江月·井冈山》鉴赏

《西江月·井冈山》最早披露于1948年7月1日中共东北局宣传部主持出版的《知识》杂志,在纪念党的生日的特刊上所刊载的蒋锡金《毛主席诗词四首臆释》一文之中。正式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中最早广为传诵的一首人民革命战争的颂歌。在井冈山革命道路光辉史诗中,这首《西江月》,以小令的形式,抒写出了讴歌“工农武装割据”胜利的最强音。

《西江月·井冈山》词虽以“井冈山”为题,实际上抒写的是黄洋界保卫战这一战役,如何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中获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1928年8月30日,敌湘军吴尚部和赣军王均部四个团,乘红军主力还在赣西南之际,攻袭井冈山。

红军守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在黄洋界凭险抵御强敌,一天之内即击溃进犯之敌,保存了这个新生的革命根据地。9月毛泽东率军返回井冈山,欣闻黄洋界保卫战之经过,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讴歌红军军民胜利的词章。

这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是毛泽东许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这首词题为“井冈山”,内容却不是描写山景,而是通过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在中国历史发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探索全新革命战略的年代,毛泽东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把自己的政论思考熔铸到自己诗词的意象之中,其抒情逻辑蕴涵着他在军旅征战之中的革命预见。这是毛泽东井冈山时期诗词的一个最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骨的特点。

西江月井冈山的意思

《西江月·井冈山》的意思: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