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推翻了什么?清王朝是在谁领导下推翻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朱元璋推翻了什么

确切地说,元朝政权在各地农民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朱元璋在消灭农民起义军势力中,迅速崛起,然后赶走了元朝政权,最后消灭了元朝的残余势力。

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治没有错,因为他是推翻元朝统治起义军中的一部分;说朱元璋推翻了农民起义军也行,毕竟朱元璋真正的崛起,是在与其他起义军的对战中。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01

从奴隶到将军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苦大仇深,在元朝残酷的压榨下,走投无路,出家做了和尚。

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川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推举韩山童为明王,揭开了推翻元朝统治的大幕。

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各地纷纷响应。

至正十二年(1352年),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响应,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郭子兴攻占濠州,自称元帅,以此为根据地。

朱元璋在二十五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由于朱元璋作战勇敢、粗通文墨,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并把养女、至交马公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后来,郭子兴在与孙德崖的内斗中,被赵均用绑架,差点被杀死。朱元璋出兵救了郭子兴,但朱元璋看到濠州起义军内部诸将争权夺利,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局面。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到了家乡募兵,少年时期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人以及邻村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

朱元璋招募了七百多人,成立了自己的子弟兵。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此年冬天,彭大的儿子彭旱住自称鲁淮王,赵钧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等仍是元帅。

朱元璋看到这些人半年多没有出过濠州城,毫无进取之心。于是就从子弟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

朱元璋先是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招降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乘夜攻破元军营地,元军统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编入自己的队伍,顺势攻占了滁州。并得到了谋士李善长,在其劝说下,朱元璋像汉高祖刘邦一样,开始了平定天下的事业。

朱元璋占据滁州后,郭子兴由于受到赵均用、孙德崖的排挤,就来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了兵权,把三万人的军队交给了郭子兴。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一举攻克和县,郭子兴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

此年中,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都元帅和右副元帅地位都在朱元璋之上,但滁州与和州的军队,多是朱元璋招募而来,而且朱元璋有勇有谋,手下又有人才,朱元璋事实上是这只军队的主帅。

朱元璋在浙西驻扎六年,借助覆船山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采纳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谋略,秘密发展自己的势力。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完成了从放牛娃封侯拜将的蜕变。

朱元璋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02

平定江南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趁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进攻江南元军之际,攻占了集庆,并改名为应天府。

朱元璋拥兵十万,但占据的地盘很少,而且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陈友谅,北面是小明王韩林儿、刘福通。虽然都是反元武装,但张士诚、徐寿辉二人与小明王却相互敌视。

此时,朱元璋接受小明王节制。小明王与刘福通在北面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朱元璋面临着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臣。

刘伯温提出了“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谋略。

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中心,先后击败了长江上游的陈友谅,长江下游的张士诚,东南面的方国珍,南面的陈友定。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彻底消灭了江南所有的武装势力,包括元军和所有起义军,平定了江南。

03

应天府称帝,挺近中原,把元朝势力赶到了漠北。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挺近中原。并发布《谕中原檄》,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此时,元朝精锐势力,由于在江南与起义军决战中被起义军全部消灭,江北的元军势力已经非常薄弱。

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下汴梁,挥师潼关。朱元璋赶到汴梁,坐镇指挥。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达攻克通州,元惠宗仓皇北逃。徐达随即攻陷元朝大都(今北京)。

至此,元朝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权结束了九十八年的统治,朱元璋取得了长城以内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同时,丢失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元惠宗退居上都,随后又迁到应昌,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

之后,明朝先后平定了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原。

但元惠宗一直占据漠南漠北等地区,1370年元惠宗去世,元昭宗继位;1378年,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元天元帝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朝边境。

朱元璋及之后的明成祖朱棣多次北伐,一直把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到了漠北边缘,这是后话。

因此,从这个过程来看,朱元璋首先是在推翻元朝的起义军中崛起,随后平定了江南的武装势力,最后彻底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真正消灭元朝军事实力的还是江南所有的起义军,朱元璋只是起义军中最后胜出者。

在推翻元朝的过程中,起义军的功劳不可忽略,不能全部算在朱元璋身上。

这好比是秦末战争,刘邦在灭亡秦朝的过程中,功不可灭,但不是刘邦一人灭掉了秦朝。

清王朝是在谁领导下推翻的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自鸦片战争之后,风雨飘摇了70年之后,终于在西方列强的欺辱中,中国人民的历次反抗中,轰然倒塌,而压死清王朝,这个腐扝杇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辛亥革命。

自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满清王朝已经从根基上开始动摇了,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的危机,到了关键的时刻,但是,这个由西太后执政的满清王朝,怎么的也不肯退出历史舞台,让中华民族在黑暗中,饱受凌辱,让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自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满清王朝已无力统治中国,变成了汉族的一些官僚,进入中央领导阶层,实施的洋务运动,而这场洋务运动却被甲午战争,日本战舰打得粉碎。

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现实是,只有推翻满清王朝,结束封建社会才是救国的真理。

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一些知有识之士,号召中国人民起来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先生利用他的资产阶级思想,传播革命真理,唤起了一大批有识之士,追随孙中山先生勇敢的行动起来,组成了革命党,革封建社会的命,革满清王朝的命。

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进行了多次的武装起义,然而每一次的武装起义,都遭到了清王朝的疯狂镇压,其中就包括以袁世凯为首的汉族官僚的镇压,是国民党血流成河,头颅落地,著名的七十二烈士就是他们杰出的代表。大批的仁人志士,被迫逃亡他乡,流亡海外。

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为了躲避清王朝的追捕,不得不从日本有逃亡美国。

然而,封建王朝的疯狂镇压,并没有吓倒革命者,武昌起义的炮声,彻底击碎了满清王朝,随着起义规模不断壮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