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当南方暴雨,发生洪涝的地区,总是有湖南和江西?洪灾来临为什么江西是受灾最严重的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为什么每当南方暴雨,发生洪涝的地区,总是有湖南和江西

湖南和江西是老表关系,感情上一直比较亲切,仿佛气象灾害都知晓两者的关系,发洪水时基本是两个省份同时上演。仔细分析其实与“老表”没关系,而是与两个省份的地理地貌有关。

两省降雨

湖南和江西是邻省,且纬度相差不大,基本都处在北纬25度--北纬30度之间,这一纬度的降水比较丰富,所以但凡是有大雨、暴雨基本是两个省份同时覆盖。两个省份还有一个共同点,境内河流水系基本都是向北汇入湖泊以后再汇入长江,而围绕洪涝灾害就是发生在湖泊沿岸,以及水系沿岸。

湖南地形

首先看一下湖南,虽然湖南不是盆地地形,但山地、丘陵、平原的组合很有特点,整体东、西、南是高山,中部是丘陵、山岗,北部是洞庭湖平原。这样的地形分布不太利于洪水导泄,尤其是遇到短时大型暴雨,地表径流迅速汇集到三湘四水后,统一向北往洞庭湖集中,一旦洞庭湖泄洪发生“肠梗阻”,境内就有洪涝危险。

江西地形

再看下江西,江西的地形虽然与湖南有所不同,但整体相差不大,在洪峰导泄方面同样类似。江西也是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南部还有雩山山脉作为赣江和抚河的分水岭,强降雨时,地表径流先汇集到五大水系,统一往北进入鄱阳湖,当鄱阳湖容纳不了时,沿湖周边就有洪涝危险。

总之,两个省份的洪涝,是建立在降雨和地形两个因素上,且两者情况很相似。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洪灾来临为什么江西是受灾最严重的省

2020年七月份江西发生特大洪水,堪比98年大洪水,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

洪水来临为什么江西是受灾最严重的省呢?

以下是我的个人看法:

一、江西省的气候。江西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635毫米。夏季受太平洋暖流影响,高温多雨。每年4-7月降水集中。6-7月正属梅雨季,是杨梅和梅子相继成熟之季,亦称“霉雨”!其降水多分布在九江,上饶,景德镇,南昌等多地区,日平均降水量可达167毫米,部分地区可达340毫米。一天的降水量相当一些城市一个月的降水量。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降水地域分布广,导致江西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江西省地形地貌。江西由鄱阳湖平原和江南丘陵共同组成,三面环山,一面是长江。怀玉山,武夷山,大庚岭,九连山,罗霄山脉分布在江西三面。三面高,中间底,且江西整体南高北低,宛如一个巨型簸箕,只留下长江一面是口子。众多山脉之间又分布了五大河流:修水、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全省水流全部由五大河流汇集到鄱阳湖(全国最大淡水湖),再由唯一与长江相通的湖口流入长江,直至大海。每年汛期,长江流域雨水丰沛,长江上游各省洪水流向下游都会发生洪水倒灌现象。江西地形地貌正如口袋一般,除了接纳本省的降水,还要承受来自长江流域的洪水,压力巨大。江西北部的南昌,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又是环鄱阳湖地区,每年都会遭遇洪水淹没。

三、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千米,约占江西流域面积的97%,最深处二十米,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其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维护周边地区生态平衡,保护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鄱阳湖湖区水系发达,连系着长江至北方各省市的重要航运。渔业资源丰富,每年供应大量淡水鱼类。耕地肥沃,灌溉便利使得农业发展迅速。种种经济利益驱使人们向湖要地,围湖造田,过度开垦破坏植被,鄱阳湖面积正在逐年缩小,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鄱阳湖调蓄洪水的功能正逐年受到削弱!

五、城市发展。近两年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而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够。大面积房地产开发,占据田地。地势低洼处居民没有及时动迁。许多中小型水库没有及时扩建加固。河道清淤修整不及时。城镇地下水排水系统缺陷。种种问题导致汛期一到,水库面临决堤风险,河道水漫,排水不及时,低洼处居民首当其冲被淹。

到七月十四号为止,江西省鄱阳湖湖区已出峰缓退,但水位仍超警戒3.45米。江西这次洪水已经造成590多万人受灾,50多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后续损失还待进一步估算。同比其他省市,江西省的损失是最大的。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要对政府有信心,相信政府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步步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让我们不再受洪水灾害的困扰。天佑江西!加油江西!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洪涝灾害时对农田的危害有哪些

洪涝灾害时对农田的危害有哪些?我以湖边的灾情向你回答这个问题。

我就住在大官湖西岸,大官湖又与上游的龙感湖、下游的黄湖、泊湖等湖泊相连,而这如一串珍珠般的湖泊,最后又与长江相连着。

每年一到六月份,长江一带开始进入多雨季节。江河水位高涨。

一旦长江水位高于内湖水位,湖水就只进不出了,湖北、安庆一线的许多地区雨水全部库积在这些湖泊里,造成湖水内涝,沿湖一带的田地就是这样受灾的。

记得98年大水,雨真如飘泼,湖水猛涨,一天之中,看着湖水上越淹掉三层田地,己灌浆的水稻、快要开花的芝麻、长势良好的花生、玉米等等,看着它们逐渐被湖水淹没,那个心酸呀……

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造成的损失,那是很明显的。对农田的危害,可能不住湖边的人或许没有那么清楚。下面是湖边洪涝灾害对农田造成的危害:

一、卷走了上层肥沃的土壤。

有句俗语叫“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虽然这是讲海面的,但涨水的湖面也是一样。只要稍有微风,湖中的大浪就一个接一个的扑向岸边的田地。

浪开始把地里的庄稼从泥土中洗净,接着把地面的熟土带走,留下来的只是一些带不动的石子。

这些被水淹过的土地,塾土层被浪卷走了,再次种庄稼时,要费很大的力气培土和施很多的农基肥了,多年后才能恢复原有生态。

二、土壤中的微生物被毁

湖水涨水时,一些较大的生物可以逃离水害,如蛇、鼠等,但土壤中的微生物,还有蚯蚓等,就跑不动了。一旦被洪水淹没,这些微生物会被完全毁灭。

以后恢复种植时,土壤中没有微生物,有机质难以分解,土壤容易板结,土壤中就难以保有水份和氧气了,肥料的利用率会大大的降低了。作物的根系很难健壮了。

三、害虫的天敌被驱走了

有些害虫是与其天敌共存的,洪水灾害期间,害虫也会被洪水驱走或淹没,同时,害虫的天敌也会撤走。

害虫迁飞容易,天敌恢复较难。如蛇等,要恢复原有生态就要较长时间了。

所以,洪涝灾害并不止淹没一届庄稼带来的损失,洪涝灾害还对被淹农田土壤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江苏省在长江的最下游,地势低,可为什么没有洪涝灾害

江苏省在长江的入海口,历代水患不断。加上税负沉重,农民不断垦田,加剧了水灾的频发。

但凡在苏州等地有所作为的清官,都把兴修水利作为大事,如唐代的白居易明代的况钟海瑞等,经常疏浚河道,苏州大市的娄江(浏河),扬林塘,白茆塘等等入江水道都是古代就有,解放后,新修的太浦河,望虞河等太湖出水河道,大大减少了江南水患。

苏北由于黄河抢了淮河的入海水道,苏北的大好良田从此多灾多难。刚解放,就领导农民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初步解决了淮河水患。近年又在灌溉总渠旁加了两条淮河入海水道,大大减轻了里下河地区的水患压力。

我记得插队太仓的近十年的时间里,每年冬天都要去水利工地,都是无偿劳动。苏北也同样如此。因此江苏的水灾损失小,是农民年年的辛勤劳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