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每个年龄段的称呼 及背景?“龆龀”的读音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古文中每个年龄段的称呼 及背景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及缘由背景

1、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一生下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婴儿”。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意思是当时成王还是个在襁褓中的婴儿,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意思是二三岁的小孩子,还在襁褓里可以逗他笑,可以提抱。

4、龆龀: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意思是男孩子八个月长牙齿,八岁换牙,女孩子七个月长牙齿,七岁换牙。所以用龆龀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意思是开始可以入学了。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意思是收起头发打结,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三四岁婀娜多姿的少女,二月初的豆蔻,豆蔻也比喻十三四岁少女。

9、及笄:女子15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10、束发:男子15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16岁女子。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20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耳顺:60岁。

来源于《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用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指50岁;耳顺指60岁。

(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14、古稀:70岁。

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酒随时都可以喝,但是70岁的人很少,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5、耋:70-80岁。

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意思是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6、耄:80-90岁。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后世又有“七十曰耄”的说法,故现在讲即是大约七十至九十岁年龄的古称,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17、期颐:100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的命名特点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龆龀”的读音是什么

龆龀的读音是tiáo chèn 。意思指孩童、垂髫换齿之时。

词语解释

亦作“ 龆齓 “。 1.垂髫换齿之时。指童年。龆,通“ 髫 “。“ 唐 白居易 《欢儿戏》诗:“龆齓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特健药》:“《墨薮》载 徐氏 书记云: 平一 龆齓之岁,见育宫中。

2.借指孩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将俺一家儿不留一个龆龀。“《

龀怎么读

龀,读作chèn,声母ch,韵母en,声调四声。

释义:小孩换牙,如童龀;引申含义为乳齿。在日常使用中,“龀”也常做名词,表示泛指童年,如龀年、龀岁。

同音字:衬、疢。

偏旁部首:齿。

笔画顺序:竖、横、竖、横、撇、点、竖折、竖、撇、竖弯钩。

笔画数:10笔。

结构:左右结构。

龀的组词解释

1、始龀[shǐchèn ]

指乳齿。又称乳牙。

2、龀齿[chèn chǐ]

儿童脱去的乳齿。

3、龆龀[tiáo chèn ]

垂髫换齿之时。指童年。

4、方龀[fāng chèn ]

刚换牙齿时。

5、童龀[tóng chèn ]

幼小;童年。

6、龀童[chèn tóng ]

儿童。亦指童年。

龆龀是什么意思

基本释义:

1、儿童乳齿脱落,更换新齿的年纪。即童年。

2、稚龄孩童。

龆龀  

tiáo:声母t,介母i,韵母ao,读第二声。 

chèn:声母ch,韵母en,读第四声。

笔画顺序:

扩展资料:

“龆”组词:

一、龆年  

释义 :童年。

二、龆龄  

释义:七八岁,童年时代。

三、龆齿  

释义:幼童新生的恒齿。

四、龆稚  

释义: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