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汉武帝刘彻哪个更具有雄才伟略?刘邦为何不喜欢儒家,汉武帝刘彻却独尊儒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康熙和汉武帝刘彻哪个更具有雄才伟略

康熙和汉武帝刘彻哪个更具有雄才伟略?

在历史上,汉武帝刘彻和康熙都是威望很高的皇帝!都是为了巩固皇权绞尽脑汁处心积累!同时为了边境安宁,不惜多次征战!从各自所取得的功绩来看,还是康熙的雄才大略些!

一,先说说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汉景帝之子。也就是说,刘彻的继位是在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之后!

这就说明汉武帝登基时国家已经是盛世王朝了!

当然,汉武帝也不愧是一代雄主,也不满足于现状,无论是军事上(三次大规模征战匈奴),还是朝政管理上(实施推恩令),在民生上(推广代田法),在贸易上(开通丝绸之路),在领土上(东征西扩,是历史上国土疆域最辽阔的时候……)都足称雄才伟略,一代霸主了!

就是毛主席在他的诗词作品《沁园春雪》都曾写到:惜秦皇汉武!这个汉武就是刘彻!

二,康熙的雄才大略!

康熙是大清时期的一代明君!

康熙八岁登基时,还有摄政王专权,多么的被动!

但是小小的康熙却有大思维大智慧大雄才彻彻底底的改写历史:

1.擒杀鳌拜,康熙亲政不再有掣肘!

2.擒三藩,朝廷政权统一管理!

3.收复台湾,整个朝廷才是真正的统一河山。

4.三次亲征蒙古,确保边境安宁!

5.重点治理黄河,心系天下黎民百姓!

这样无论是对于朝廷皇权的巩固,还是国家疆域的掌控,以及民心民德,康熙都是殚精竭虑!特别是在削三藩收复台湾这些伟大的举措上,没有雄才大略怎么能办到?!

由此可见:康熙和汉武帝刘彻在个人一生的功绩中各有千秋!但结合继承皇位时的环境,和后来的施政举措,以及江山社稷的伟大构想来看,还是康熙更加雄才大略些!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刘邦为何不喜欢儒家,汉武帝刘彻却独尊儒术

儒家是孔子创立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群雄竞起、天下纷争,各个诸侯争霸天下、扩大疆域、强建国家,虽然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终究没有被各诸侯国所采纳重用,而是法家思想在当时倍受青睐。儒家思想被各诸侯国冷遇而无法施展传播。

刘邦项羽灭秦后,又相继灭掉项羽,建立了汉朝,建都长安(今天的西安)。刘邦当上皇帝后,连续多年的战争伤累,国家很穷,皇帝连四匹一样毛色的马都找不到,将相只能乘牛车,“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因此,刘邦采取了予民生息的经济政策,减轻徭役、轻薄赋税、鼓励生育、士兵复原务农等政策,与民休养生息,恢复经济,保证国力的提升。在思想信仰上,重视老子的道家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刘邦、萧何的故乡都靠近道家的发源地,从小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2.由于当时秦朝的严刑峻法,让百姓苦不堪言,用道家思想,还民于休养生息。3.由于当时战争的摧残,经济极度落后,农业生产有待恢复,信奉道家,让农民安心发展生产。

汉朝初期,正是因为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使汉朝从积贫积弱中,逐渐的恢复了元气,为汉朝后来的国家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里看得出,并不是刘邦不喜欢儒家,而是由当时的经济、政治、生产力所决定的。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1.由于西汉的强大,经济实力走强,国家地位提升。2.西汉采用了中央集权制,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3.为了思想上的统一,维护中央集权制,在学术信仰上的统一,提出了独尊儒术。但是,虽然有利于集权统一,同时却禁锢了人的思想,把文化开放的格局打破,却也阻止了其它学说的发展。

刘彻正是用儒家思想,统一了思想,提升了中央集权制,使北击匈奴、扩大疆域取得了丰功伟绩,使西汉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当时的大国强国。

因此,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极富有智慧,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深远。刘邦和刘彻所采取的不同思想,归根结底是由于当时的经济、政治的影响,其根本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的。

汉武帝刘彻的奶奶窦太后,到底是扶持刘彻,还是一直想控制刘彻

从汉武帝刘彻被立为太子进而为帝以及主政初期,窦太后的所作所为来看,丝毫不见窦太后要扶持刘彻的意思,反而是处处在控制刘彻。

窦太后本意是想要汉景帝立梁孝王为帝,一开始根本就没考虑刘彻这档子事

《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

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於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衤复道,自宫连属於平台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於天子。

梁孝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窦太后非常宠爱他,赏赐的东西多得数不胜数。其王城规模庞大,而且得赐天子旌旗,出行比拟天子。

《史记·梁孝王世家》: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後传於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窦太后给汉文帝刘恒生下了一女二男,女儿就是馆陶公主刘嫖,是汉武帝的姑母和岳母,是个地地道道的狠角色。

大儿子就是汉景帝刘启,小儿子就是梁孝王刘武。

一次,哥俩喝得很嗨,汉景帝借着酒劲说,等他死了以后就把皇位传给刘武。当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刘武听了以后很高兴,窦太后得知也是非常开心。

但这事有些扯淡,虽说立太子是皇家的家事,但也不是皇帝想咋办就咋办的哦。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後传梁王。”太后驩。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这不,别人还没吭气,窦太后的侄子詹事窦婴就出来反对了。

为此,窦太后憎恨窦婴,不仅免了窦婴的官职,而且在进出宫的名薄上将窦婴删除。

这件事足以说明窦太后真心想要汉景帝把皇位传给他的小儿子梁孝王刘武。

窦太后没有意思要汉景帝父传给子,也就没有意愿要考虑 汉武帝刘彻继承皇位的事。

汉武帝刘彻被立为太子,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并非窦太后要扶持他的意思

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汉景帝继位后,馆陶公主晋位长公主,地位与诸侯王相同,这不能不说是窦太后的意思。

窦太后想大儿子做了皇帝,小儿子接着做皇帝,为得就是自己控制朝政。馆陶公主之所以飞扬跋扈,与窦太后护犊心切不无关系。

馆陶公主刘嫖生有一女名阿娇,想要做太子妃。太子刘荣之母栗姬不同意,为此得罪了馆陶公主。

馆陶公主在汉景帝面前给栗姬上眼药,景帝就把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

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同意与馆陶公主结亲,以此为条件,馆陶公主支持刘彻为太子。

这就是“金屋藏娇”的典故,足以说明了刘彻这个太子的得来是政治同盟的结果,既不是馆陶公主对刘彻的偏爱,更不是窦太后对刘彻的偏爱。

由此可知,就当时窦太后的权威,说话是有足够分量的,但也不是想干嘛就干嘛。特别是在皇位继承人这个事上,刘邦留下“父子相承”的祖制是具有绝对杀伤力的,窦太后也没啥办法。

刘彻被立为太子,长公主刘嫖暗中操作起了重要作用,但作为窦太后也是乐见其成的,毕竟政治利益是一致的。

汉武帝继位后,始终处在窦太后的控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