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文字图片(端午节真的是纪念屈原吗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端午节真的是纪念屈原吗

可以明确地讲:端午节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才有的。

我们来看看过端午节的几大风俗:

1,吃粽子;

2,挂菖蒲和艾草;

3,饮雄黄酒;

4,龙舟竞渡。

其中的2和3两项与纪念屈原可以说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前一个可以说是为了有辟邪消灾,后一个祛病防疫有关。我们再看1和4,吃粽子我认为可能是古代的一种吃食习俗,因为端午在夏天,一般的米饭都容易坏,而粽子一般就不易坏。龙舟可能是古代的独木舟演化而来的,龙舟追求的是速度。如果用来救人,可能真不适合。 

试想,如果是为了记念屈原,包粽子是为了防止鱼食吃屈原的身体,如果把米饭包起来,鱼怎么吃,钓过鱼的朋友都清楚,鱼爱吃的都是散碎食物。粽子投入水中更象是引诱鳄鱼这样的大型水生动物。

我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代的夏祭

因此,我认为端午节首先与传统历法是关联的,她也许是来源于古代的夏祭。在传统上有春祭(清明),秋祭(上元节),冬祭(过年),独缺夏祭。

古代,人们其实都有两种崇拜或信仰:一种是对天地自然的崇拜或信仰;一种是对祖先崇拜或信仰。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离不这一点,差不多都是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我认为端午节也不例外,很有可能端午节的主要祭祀对象就是“龙”。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正是《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的卦象,比如端午节的两大民俗:吃粽子和龙舟竞渡更象是祭 “龙”。

龙源于江河崇拜或水崇拜

“龙”前半身更象是鳄鱼,后半身象蛇。在古代人们崇拜或祭祀的是一些凶猛的动物,在古代南方水网地区,鳄鱼和大莾蛇可以说是比较常见又凶猛的动物,在古代人们应该对它们很是畏惧,龙可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亦兽亦蛇的一种动物。

龙在古代传说中通常是亦正亦邪,龙可以呼风唤雨,布霖人间,这是她们正的一面,亦可水漫金山,这是她们邪的一面。这种形象也正符合了江河的本性,龙是不是就是江河的化身,龙崇拜或信仰是不是就是江河崇拜或信仰。也可以说是水崇拜或信仰。

龙舟要刻成龙形或画成龙状,投下粽子让龙吃,好让她们不让江河泛滥,又能风和雨顺,这就是我理解的端午节,当然也可在端午节记念屈原、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

端午节佩戴的五彩线,要戴到什么时候,剪除后又要怎么处理

端午节佩戴的五彩线,要戴到什么时候?剪除后又要怎么处理?

老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的地大物博,在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是不一样的。虽然全国大部分的地区都会包粽子、看龙舟赛,或者是悬挂艾草、喝雄黄酒(其实不能喝)。但是有些地区却有着皮带五彩线的习俗。

所谓五彩线,也就是由红、黄、黑(蓝)、绿、白等五种不同颜色的线编织而成的绳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习俗,那是因为古人认为给孩子佩戴上五彩线,能保佑孩子健康、平安的成长,并且还有祛除灾祸的“功效”。

由于各地的风俗不同,其皮带的时间也不一样,有些地方是在端午节那天早上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大人一起床就会给还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上五彩线。而有的地方却是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佩戴上了。一旦带上了之后,家长会叮嘱孩子不能任意取下,或者是扯断、丢弃五彩绳。

那一直要佩戴到什么时候呢?大多数的地方是等到农历七月初七的时候才开始解开取下来,然后连同焚烧。不过也有些地方是在端午节后,下的第一场雨就可以摘下来了,然后直接把它扔到河里去就可以了。这么做的也是希望河水能把瘟疫、疾病冲走,从而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实,这不过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希望能图个好兆头,让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端午节的来源和风俗习惯是什么

端午节,现在是我国法定节假日。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很多称呼,比如“龙舟节”、“五月节”、“端阳节”、“浴兰节”等。

《荆楚岁时记》有解释,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其第一个中午的太阳正是登高好天气,这一天往往不会下雨,所以被称作“端阳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流传与中国以及受中国古代影响的属国地界,比如现如今的韩国,受汉文化影响的很多地方都有端午节的习俗传统。

最初端午节是古代百越部族地区,一些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时原定的特定日子。

大约在春秋战国之前,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赛龙舟祭祀图腾就一直是其部落习俗。直到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在这一天,伤心绝望之下跳下汨罗江,这一幕恰巧被百姓看到。百姓自发组织,打捞屈原。并往江中投放饭团,吸引鱼虾去吃,以期鱼虾不要吃屈原身体。

后来,贵族统治者为了树立屈原忠君爱国的思想榜样,便将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因为屈原很得民心,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个节日便流传下来。

2008年,端午节被国家定为法定节假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同是汉族四大传统风俗节日。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成为主要的节日活动,但中国太大了,有些地方还有一些特别的活动,比如古人五月采摘兰草汤沐浴,现在有些地方还保留着。

如何看待韩国人想要霸占端午节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越缺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人类就是这么奇怪。

蛋丸小国,最喜欢自称“大某某帝国”,穷困潦倒者,最喜欢说“想当年老子也戴过大金链子”,没有节日的国家,自然也就会耍些小聪明,把人家的节日抢先注册,然后就认为自古以来,这节日“就是我的,么么哒思密达!”。

先不说它的对与错,试想一下,一边吃着泡菜,一边吃着粽子,是什么感觉?粽子是用什么包的?你知不知道?

粽子诞生的历史地球人都知道,是为纪念屈原,你说端午节是你韩国的节日,那就是承受你们是屈原的子孙了?真乖!

其实韩国历来就有“干指头蘸酱盐”的习惯,看看它的国旗,不是又把人家的八卦图案印在了上面?

小儿科的做法只能贻笑大方,端午节究竟是哪个国家的,早有定论,这不,正赶上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蒿、绣香包、悼屈原……全国民众都在过节。

再看看想霸占这个节日的国民,还在大口吃泡菜,还边吃边说: “端午节这个节日,确确实实是我的,思密达!”

端午小长假要来啦,呼朋唤友去游玩,分享一下你的出游计划吧

端午三天小假期,我打算再去走一走江南古镇,虽然此前我已经多次去过江南的古镇。


说起来,我应该算是一个有古镇情节的人,这些年来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古镇。

记得十多年前,我应邀去浙江南浔参加一个会议,同时在南浔旅玩了几天,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里。那时候,南浔景色很美、游客不多,最美的时候是清晨和傍晚。那些天,我们只要有空就在南浔古镇里走街串巷,还坐了几次游船,非常惬意。

南浔古镇。


之后这些年,我去过国内不少古镇。乌镇、周庄、同里、甪直、锦溪、千灯……我喜欢古镇的小桥流水,以及岸边人家真实的烟火气息。最爱在雨季去江南的古镇,烟雨朦胧中,仿佛世界都安静了许多。

甪直古镇。


周庄。


乌镇。


所以,端午小长假,我准备再去江南古镇走一走。

有愿意有行的吗?欢迎在讨论区留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