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学外婆给我1万块钱奖励却被妈妈强行拿去说要做我大学学费,还说我长这么大了要回馈她,我该怎么办?“妈妈,我扫地给我5块钱”,金钱奖励对孩子影响有多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考上大学外婆给我1万块钱奖励却被妈妈强行拿去说要做我大学学费,还说我长这么大了要回馈她,我该怎么办

如果妈妈不富裕,你也体谅一下,外婆是心疼女儿拿不出来外孙的学费才给你奖励的,但是不能直接给女儿,否则其他子女会觉得不公平,只能借着给外孙考上大学的奖励,接济一下女儿。

外婆疼你不是因为你,是因为你是她女儿生的娃娃。

“妈妈,我扫地给我5块钱”,金钱奖励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物质奖励在家庭教育当中是要慎用的。

无疑,它在一些时候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孩子获得奖励的时候会非常高兴,以至于下一次也会很愿意再去做同样的事情以再次获得奖励。但如果长期应用的话,物质奖励至少会带来四个方面的弊端:

1.孩子只关注奖励本身

孩子会对要做的事情本身缺乏思考,反而对奖励有过多关注,比如这个提问中的孩子,要求家长给5块钱才去做家务,显然对为什么要做家务是没有更深认识的。

只关注奖励还会带来一个更令人担忧的后果,那就是当奖励足够多的时候,孩子是否什么事都愿意去做?这点让人细思极恐。

2.孩子做事没有内驱力

经常给予孩子物质奖励,孩子做某件事的驱动力就完全来自于奖励。他不会去主动探索做这件事的乐趣,也就是对做这件事没有内驱力,如果奖励停止了,他就完全失去了做这件事的动力。而且时间长了,他对奖励的需求会不断加码,可怕的是,这种需求是没有上限的。

3.孩子对物质过于看重

经常受到物质奖励的孩子,会对物质非常看重,每做一件事都会以物质来衡量该不该做,该做到什么程度。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每次做事都跟家长讨价还价的习惯,长大以后,会在人际交往中忽略物质以外的东西的价值,而那些东西往往是比物质更加珍贵的,比如情感。

4.物质奖励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

对孩子做事给予物质奖励,等于默认了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是可以用物质来衡量的。比如孩子给家里做了家务,本来是在尽他作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但是家长给了他奖励,就有了“花钱买服务”的意义,这其实对孩子是一种不尊重。

那么,如果不使用物质奖励的话,怎样才能让孩子把事情做好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相对于奖励而言,家长更应该对孩子给予鼓励。

鼓励有三个要点:

1.要真诚

要对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发自内心地鼓励,因为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虚情假意的鼓励,他一听就能听出来。比如孩子做了家务,你心不在焉地说一句“你做得好!”和真心实意地说“你做得真好,我为你感到骄傲!”从语气上、表情上就能感觉出差别来。

2.要具体

对孩子的鼓励必须要具体到细节上,不能一句“你真棒”了事。否则,孩子不知道自己做得好的是哪些方面,不知道下次自己应该坚持哪些细节,改善哪些细节。比如孩子拖了地,与其鼓励他“你拖得真干净!”不如鼓励他“你拖得真干净,每个角落都闪闪发亮。”

3.要关注孩子的主观努力而不是人格特质

永远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孩子说“你真聪明!”否则孩子做事会特别关注这件事做得是不是符合“聪明”这个特质,如果不符合,他宁愿不做,来维护这个“人设”。倒不如对孩子说:“妈妈发现你做这道题使用了很巧妙的方法,你一定是进行了了不起的思考!”下一次,孩子一定会更努力地思考,以符合妈妈的这个鼓励。

胖兔妈,两个男宝的母亲,美国正面管教学会认证家长讲师,人社部认证高级儿童情商指导顾问。愿以温暖文字,解你育儿路上的惑,慰你育儿路上的难。

胖兔妈的问答和文章均为原创,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支持,请注明作者:胖兔妈,头条号:胖兔妈的育儿魔法书。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以便及时处理,谢谢!

感谢阅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