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为祖,守成为宗,为什么隋朝的皇帝只有隋文帝、隋炀帝,而没有隋高祖、太祖?隋朝皇帝杨坚给后世留下哪些好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开创为祖,守成为宗,为什么隋朝的皇帝只有隋文帝、隋炀帝,而没有隋高祖、太祖

福垊想说的是隋朝不仅有隋高祖、隋太祖而且还有隋世祖以及隋世宗呢! 隋文帝就是隋高祖,隋炀帝就是隋世祖,隋武元帝就是隋太祖!只不过,隋太祖杨忠是追尊的,而且隋世祖的儿子隋世宗也是追尊的!而隋朝的国号来源就源自隋太祖!

其实隋朝一开始是随朝的。

因为杨坚的父亲杨忠被册封为随国公,封地在今天的湖北的随州。之所以将随朝改为隋朝,是因为杨坚感觉“随”字有“辶”不吉利,就去掉了。可有人就说了,为什么字去了却多了个字呢?那是因为”字的繁体字(正体字)为啊!

为什么感觉有隋文帝没隋高祖的错觉呢?

因为隋朝之前,历史上都称呼皇帝的谥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汉到南北朝皇帝人人都有谥号(这帝那帝),但庙号(这祖那祖,这宗那宗)必须是雄才大略的明君才有。像汉景帝也是明君,但也没达到获得庙号的标准。可见汉朝的庙号标准之高,这个完全是继承了商朝的优良传统。

到了三国之后,只要不是昏君、亡国之君都有庙号。你像曹魏不仅有庙号,而且还一国三祖(太祖曹操、高祖【《资治通鉴》误作世祖】曹丕、烈祖曹叡)。福垊认为隋朝的一朝三祖可能就是学魏国的。令人搞笑的是魏烈祖竟然是曹叡生前钦定的,还有人活着给自己上庙号的,多不吉利啊。曹叡虽然年轻有为,但年纪轻轻就是驾崩了。在福垊看来,符合曹叡的庙号应该是魏穆宗。福垊在多一句嘴,庙号是称呼死人的,皇帝活着,您要叫的话,可是要灭门的!

那为什么唐朝之后不称呼是谥号了呢?因为在隋朝时都庙号几乎皇帝人人有了,为了突出皇帝的聪明神武,谥号在唐朝后就不断加字,加到清朝都快加到30来个字了。史学界再称呼谥号就非常麻烦,这么多形容词也太难记了。就改称庙号了,庙号一般都是三个字。到了大明后,朱元璋开创了年号的一世一元制,也就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但明英宗是个例外。称呼年号比称呼庙号更简单,就俩字。于是史学界称呼明清的皇帝都是年号。

故而才给人以隋朝皇帝没有隋高祖、隋太祖而只有隋文帝、隋炀帝的错觉。福垊简要地列下隋朝的庙号和谥号。隋太祖武元皇帝杨忠→隋高祖文皇帝杨坚→隋世祖明(闵、炀)皇帝杨广→隋世宗孝成皇帝杨昭(追尊)→恭皇帝杨侑→废皇帝杨浩→恭皇帝杨侗。开国之君是高祖,而太祖又是高祖之父的有曹丕、陈霸先、杨坚、李渊和他们的父亲。隋炀帝的“”字是李渊给他的,其实好大喜功有志青年的隋炀帝挺冤的。

回答完毕,喜欢请关注点赞,有何指教、感想请在评论区里交流,谢谢大家。

隋朝皇帝杨坚给后世留下哪些好事

感谢悟空问答,我来回答,隋文帝杨坚结束了自西晋“永嘉之乱”之后三百年的乱世。实现了国家民族的大一统,是世界认可的中国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间做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业,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实现中华一统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隋文帝杨坚画像

创建三省六部制

被中国封建社会使用了上千年的三省六部制就是隋文帝首创。在隋朝掌握政权的是五省,即秘书省、内侍省、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主要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隋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确立完善州县两级制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

统一币制

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

隋朝疆域图

封建五刑制

《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唐律》基本上都是沿袭了《开皇律》。

兴建粮仓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常平仓、兴洛仓,黎阳仓、回洛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洛阳回洛仓遗址

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总结为破旧立新,垂法后世。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第三卷

隋朝为何会有六位皇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剩下的四位是谁

隋朝二世而亡是公论,就像很多史学家认为“明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一样,其实也不尽然,很多人认为隋炀帝后隋朝就灭亡了没有皇帝了,其实当时群雄还是拥立了隋朝宗室为帝,打着隋朝的旗帜想号令天下。

丸子为大家讲讲除了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之外的名气甚小另外4位隋朝皇帝。

1.李渊拥立的隋恭帝杨侑

杨侑是隋炀帝的孙子,太子杨昭的第三子。隋炀帝对其还是比较看重的,年仅2岁时就被封王,稍长就留守长安,还曾拜太原太守,留镇京师。

615年,李渊起兵反隋,同年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并非真心辅佐杨侑为帝,只不过当时夺位称帝时机未成熟,况且隋炀帝还在。

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于江都,李渊一看时机已经成熟,看来李渊对杨广还是很敬畏的。于是李渊废黜杨侑为酅国公,不久又派人将其杀死,年仅15岁,杨侑当了177天傀儡皇帝,李渊给其上谥号恭皇帝(杨侑作为傀儡确实很恭敬),不过比其祖父杨广的炀皇帝要好。

2.宇文化及所立的废帝杨浩

杨浩是隋文帝三子杨俊的长子,不过他的命运很不好。早年其父秦王杨俊被王妃崔氏毒死,杨浩因母罪累及己身,被隋文帝剥夺王位的继承权。

等到起伯父杨广继位后,杨浩又被封为秦王,还担任河阳都尉。但是他在杨玄感造反时与讨逆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来往过密,被朝臣弹劾,因此失爵免官。

杨广巡行江都时应该还是带着他的,618年三月江都之变后,宇文化及杀掉蜀王杨秀、齐王杨暕、燕王杨倓等隋朝的宗室和外戚,但是杨浩与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交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