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国维:康熙宠他34年,雍正对他评价颇高,犯大错,却靠智慧善
发布时间: 2023-07-06

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24岁的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突然病逝,虚岁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是为康熙帝。在后宫中存在感一直不强的佟妃瞬间“母以子贵”,成了圣母皇太后,而佟妃的娘家也跟着水涨船高。

当时谁也不曾想到,在此后的几十年,佟氏一族逐渐脱颖而出,成了闻名遐迩的“佟半朝”,其家族最著名的代表,莫过于康熙的小舅舅佟国维。

在康熙一朝,佟国维受宠34年,直到去世之后,雍正对他仍旧赞不绝口,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佟国维,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带大家认识一位不一样的国舅。

一、起底佟氏一族佟氏是女真八大姓之一,历史悠久,其姓氏最早被明朝称为“佟答剌哈”,后改为佟佳氏。其家族最早的两个名人,分别是佟养性和佟养正(又称佟养真)。《清史稿·佟养正传》记载:

养正辽东人,其先为满洲,世居佟佳,以地为氏。祖达尔哈齐,以贸易寓居开原,继迁抚顺,遂家焉。

努尔哈赤时期,佟养正家族本忠于明朝,佟养正的堂弟佟养性是一位关外的商人,他被努尔哈赤重金收买,屡次借着做生意的名义,入关打探明军情报,后来努尔哈赤把孙女嫁给了佟养性。在佟养性的劝说下,他的堂兄、佟氏一族的领袖佟养正率领家族归顺努尔哈赤,佟氏一族从此成为后金的一部分。

只不过,佟养正运气不好,他在丹东之战中被毛文龙俘虏,最终被凌迟处死。

佟养正去世不久,他的长子佟丰年也战死,其次子佟图赖跟随皇太极、多尔衮南征北战,到了顺治八年,因功被封为三等子爵,授礼部侍郎。注意,佟氏一族虽然发迹较早,但在顺治初期,在满洲贵族中并不十分显赫。

两年后,佟图赖的女儿佟氏被选入皇宫为妃,次年生下皇三子玄烨,这位皇子改变了佟氏一族的命运,因为他就是后来的康熙大帝。下图为笔者画的佟氏一族人物关系图:

佟图赖是康熙的外公,他病逝于顺治十五年,三年后,他的外孙康熙登基,按照惯例,新帝登基必然会加封外戚。而第一个被加恩之人,就是佟图赖。《清史稿·佟国纲传》记载:

推孝康章皇后外家恩,赠佟图赖一等公,仍以国纲袭。

意思是,康熙登基后,先追封过世的佟图赖为一等公,然后让大舅舅佟国纲袭承一等公的爵位。

除此之外,康熙还把佟养正这一脉由正蓝旗抬到镶黄旗,佟国纲还担任镶黄旗汉军都统。佟氏一族在康熙的照拂下,正一步步崛起。

康熙登基后,佟氏家族的光环几乎都在大舅舅佟国纲那边,康熙还有一位小舅舅,那就是佟国维。

《清史稿·佟国维传》记载:

顺治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

意思是,佟国维在顺治年间做了一等侍卫,在康熙九年之前,他几乎没有露脸的机会。

从佟氏一族的发展轨迹来看,该家族是清朝的开国勋贵,世代忠于清朝。但是,佟国维作为佟图赖的幼子,他最初并不显眼。不过,随着康熙的逐渐成长,他扶持母族的心情更加急切,再加上佟国纲的意外死亡(下文会提到),佟国维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佟氏一族的领军人物。

二、从舅舅变国丈佟国维对清朝的第一次建树,发生在康熙十二年。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秘密起兵,并且以迅雷之势控制了云贵两省。在此之前,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尚在京城为人质。吴三桂为了保全儿子,派心腹秘密赴京让儿子择机逃走,不过,最终吴应熊没能跑掉,而阻拦吴应熊之人就是佟国维。《清史稿·佟国维传》记载:

吴三桂反,子应熊以额驸居京师,谋为乱,以红帽为号。国维发其事,命率侍卫三十人捕治,获十馀人,械送刑部诛之。

意思是说,佟国维提前察觉了吴应熊有逃走的迹象,带领30名侍卫将吴应熊活捉。最终,在康熙点头之后,吴应熊被杀。

其实,吴应熊是皇太极的女婿,算起来,他还是康熙的姑父。康熙当时并没有杀吴应熊之意,但佟国维和纳兰明珠极力劝说,康熙最终决定杀掉他,用以警示吴三桂。不曾想,吴应熊之事,恰巧成为三藩之乱的转折点。

康熙十三年,吴应熊被杀,吴三桂骤闻噩耗,吐血不止,从此身体渐渐不支。吴应熊之死,加速了吴三桂的病逝,促使清廷提前平定了三藩之乱。所以说,佟国维当时虽然未上战场,但他在三藩之乱中却发挥了大作用。

因此,到了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平定之后,佟国维因功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此后的几年,由于明珠和索额图两位权臣相互倾轧,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康熙有意提拔第三方势力来打破平衡,佟氏一族作为康熙的母族,便成了康熙的第一选择。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康熙的表妹、皇贵妃佟佳氏(佟国维之女)病重,康熙在表妹去世之前,加封她皇后(孝懿仁皇后)。如此一来,佟国维的女儿也就成了康熙的第三位皇后,也是康熙生前册封的最后一位皇后。

虽然孝懿仁皇后只当了一天的皇后,第二天便病逝了。但这并不影响佟国维“国丈”的身份。《清史稿·佟国维传》记载:

二十八年,推孝懿仁皇后恩,封一等公。

也就说,康熙二十八年,孝懿仁皇后去世后,康熙推恩于皇后家族,佟国维被晋封为一等公。加上佟国纲世袭的一等公,这样一来,佟氏兄弟,一门两公,显赫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孝懿仁皇后虽然没有生育子女,但他却养了一位阿哥,这位阿哥名叫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孝懿仁皇后是隆科多的姐姐,这也是雍正称隆科多为“舅舅”的原因。

三、佟国维的智慧康熙二十九年,这是佟国维的命运发生重大改变的一年。这一年,噶尔丹不断东进,康熙派阿喇尼(理藩院尚书)出兵平叛,不料清军溃败。康熙几经权衡,最终决定御驾亲征,作为康熙的舅舅,佟国纲和佟国维都随驾前往。

按照康熙的部署,清朝大军兵分三路,康熙稳居中军,康熙的哥哥福全、弟弟常宁分别率领左右路大军齐头并进。康熙的策略是由左右两路大军分别从北古口和喜峰口夹击敌军,最后再由盛京的增援部队截断噶尔丹的退路,最终三路人马实现围歼的战略目的。

不料,战争并没有像康熙预想的那样顺利,因为右路大军在和噶尔丹的对决中一触即溃,这种结果让左路军统帅福全大惊失色,福全一方面派人通知康熙,另一方面临时调整战略。康熙得知消息后,命福全一定要帮大军找回士气,福全和众将商量,决定在乌兰布通和噶尔丹鏖战。

当时,噶尔丹布下“驼阵”,福全带领佟国维、佟国纲等人玩命冲向敌军阵地。《清史稿·佟国纲传》记载:

八月己未朔,师次乌阑布通,噶尔丹屯林中,卧驼于前,而兵伏其后。国纲奋勇督兵进击,中鸟枪,没于阵。

噶尔丹用树林作掩护,前方用驼阵抵挡清军,后方用大炮和火铳主攻,福全的大军损失惨重,康熙的大舅舅佟国纲在乱战中不幸被敌人的炮火打中,命丧疆场。

佟国纲之死,让福全非常尴尬。死了一位国舅,若此战不立下大功,很难向康熙交代。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福全焦头烂额的时候,又出了一场意外:皇长子胤褆追敌冒进,十分危急。

作为左路军主帅,福全左右为难:此时若下令退兵,必然导致大军无功而返,对康熙难以交代。若下令继续前进,很可能导致皇长子胤褆丧命。

关键时刻,佟国维求见福全。福全以为,佟国维必然会力主进攻,好为兄长报仇。不料,佟国维却建议福全退兵。佟国维的意思是说,打噶尔丹,以后多的是机会,但皇长子只有一个。无功而返的结果福全能承受得起,若死了皇长子,福全恐怕要成为罪人。

听完佟国维的话,福全如醍醐灌顶,他立即严令退兵,胤褆安全返回,同时,噶尔丹脱离清军的追击,成功逃脱。

康熙本次御驾亲征,本打算剿灭噶尔丹,如今噶尔丹逃窜,让康熙失了颜面。在这种情况下,佟国维主动站出来承担了责任,佟国维公开表示:战争失利,都是他妄自劝福全退兵所致。《清史稿·佟国维传》记载:

师还,以未穷追,部议当夺官,命罢议政大臣,镌四级留任。

最终,佟国维被被康熙官降四级。再加上佟国纲战死,佟氏一族看似吃了大亏。

其实,不能从表面上来看待此事,事实证明,佟国维是有大智慧的。理由有两点:

第一,从本质上说,康熙第一次御驾亲征,战争的实际指挥官是康熙。也就是说,大军未达成战略目标,康熙应该负主要责任。但是,佟国维(包括福全)却主动揽责,如此以来,便保全了康熙作为帝王的颜面。

第二,事后,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康熙将佟国维官降四级。实际上,康熙对佟国维的信任,从未减弱。《清史稿·佟国维传》记载:

三十五年,从上征噶尔丹,出独石口,以驼运稽迟请罪,上贳之。三十六年,复从上征噶尔丹,噶尔丹窜死。叙功,还所镌级。

意思是说,康熙三十五年到三十六年,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的时候,佟国维仍然被康熙重用。而且,康熙三十五年的时候,佟国维押送军粮迟缓,康熙也没有怪罪他。到了康熙三十六年,噶尔丹被杀,康熙论功行赏时,把佟国维官复原职。

从这段记载来看,康熙对佟国维的态度,始终是信任和认可。当年,佟国维主动替康熙担责,这种顾全大局的态度,让康熙看出了佟国维的忠诚,同时,也体现了佟国维的智慧。

四,晚年的“误判”佟国维被恢复议政大臣之职后,索额图和明珠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朝堂之上,阿兰泰、张玉书等人资历尚浅,佟国维虽然不是内阁大学士,但他凭借资历和地位,俨然成了朝堂上最具影响力的权臣。

三年后,另一位清代名臣富察·马齐进入内阁,但马齐为人敦厚,不愿与佟国维相争,因此,每逢朝廷大事,康熙总是第一个咨询佟

微信